他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后,海礁与海棠果然没说什么。
海礁还道:“这是当然。没有靠山的穷读书人还想参加科举,翻身做官呢,更何况你有靠山?能过富贵顺心的日子,凭什么要回乡下老家去吃苦呀?你可以功成名就之后,再去淡泊名利,待在自己家里过清闲日子。说不定那些朝廷的大官们还会夸你是个省心的外戚。可要是哪天许娘娘与八皇子需要你手握权力了,你也得够得上边才行,不然别人只会不把你放在眼里,有机会就要踩到你头上!”
海棠点点头,对金嘉树道:“金大哥只管照着自己的想法来。就算许娘娘说,可以让八皇子成为皇帝后,直接封你个官做,你也最好婉拒。你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凡事大道直行,何必学孙家走歪门邪道?你正经走科举路,正经考功名,不管是清流还是权臣,都没法挑你的理,还得对你客客气气地礼待有加。故意打压这种事,有皇帝明旨也就罢了,一旦皇帝没吩咐,谁也不能在科举中做手脚,一旦做了,便是死罪,闹出来谁都不会夸他好的。
“你有新君做靠山都愿意守规矩,若是有谁还要阻你前路,那岂不是在鼓励读书人靠裙带关系上位么?说出去只会惹来万民唾弃。而只要你事事都照着规矩来的,就算靠着未来新君的关系,只选择心仪的职位,留在京城任职,而非任由吏部官派到地方上为官,旁人也挑不了你的理儿。如此低调养望二十年,若能再有些实实在在的政绩,朝中就再也无人能阻你前路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金嘉树得跟新君、新太后都保持和睦关系,还不能留下什么黑历史,得是世人眼中公认的正人君子才行。
陶岳便是很好的例子。他虽是皇帝的亲表弟,却是正经科举出身,一直待在清闲衙门里,从不参与朝中权势斗争。等到他改变心意,愿意进入权力中枢了,立刻就能升作户部侍郎,两年不到就进入内阁,谁又能说他能力名望不足?!
有这么一个好榜样在,金嘉树只管照着做就是了。只要他不急着与人争权夺利,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金嘉树越发觉得自己的前路清晰无比,对未来又重新有了信心。他深吸了一口气,郑重地握住海礁的手,看了看海棠,没敢伸手去拉她,却十分郑重地说:“海哥,海妹妹,有你们为友,是我金嘉树一生之幸!我只盼着……我们能一辈子都不分开。我若能得偿所愿,今生绝不会辜负你们的情谊!”
第674章 打算
海棠看着金嘉树紧握海礁的手,再看看他的另一只手伸到自己面前,却没敢造次,便笑了一笑,道:“金大哥别跟我们客气。我们就是替你分析分析。大家认识这么久了,一向相处融洽,我们自然也是盼着你能过得好的。”
“没错!”海礁反握住金嘉树的手,另一只手也亲亲热热地抱上他的肩背,轻拍几下,“你我之间是啥交情呀?你再说这种肉麻话,就是真的不把我当自己人了!咱们兄弟间的情谊不必挂在嘴边,都存在心里哪!”
金嘉树眼圈微红,笑着低头。无论如何,他既然感念着这份情谊,当然要说出口才行!不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了,难道还要留下缝隙,让不怀好意的外人有机会挑拨离间么?!
三人重新坐下,海礁便问金嘉树:“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继续留在长安苦读,等下一科乡试吗?其实我觉得,既然麻嬷嬷认为辛知府并不是真心想黜落你,那必定有她的道理。你还能试着再考一科。没有皇命约束的时候,辛知府应该不会再妨碍你了。”
金嘉树抿了抿唇,道:“下一科乡试我当然要参加,不过……我不想继续闭门读书了。今日我知道自己落榜后,就跟吴珂讨论了一下进国子监的事。我们是副榜前列的士子,有资格被举荐入监的。他说要去打听打听。”
“国子监吗?”海礁歪了歪脑袋,“若你的目的是想提前进京,国子监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是皇帝一心要阻止你进京城,甚至不惜在乡试榜单上做手脚,就怕他不会让你取得入监资格的。”
金嘉树却道:“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若是我们能进国子监,那自然再好不过,就算不能,去府学读几年书也好。虽然老师的学问好,但不同的师长也能让我们有所进益。”
海棠却猜到几分他这么做的用意:“若是金大哥进了府学读书,学问成绩就会有很多人知道了吧?除了府学的师长们,还有同窗的其他生员,个个都会知道你有多么出色。下一回你再去参加乡试,别人就没办法轻易打压你了。更何况,你若是成了府学的生员,学官便会护你。下回乡试辛知府再寻理由黜落你的话,学官也会为你据理力争的。”
金嘉树有些惊喜地看着海棠:“海妹妹真聪明,居然猜到了我的想法!”
海棠笑笑:“若是金大哥能靠真本事考上廪膳生,才名传遍府学,谁又能再质疑你这个外戚的学问呢。若你成了府学第一,就算入学时间短,争不到岁贡的资格,恩贡和优贡也不是没有机会的。当然,你要是不想进国子监,也没关系。等你成了举人,想要进京赶考时,便有许多同伴能与你同行了。到了京城后,他们便会为你扬名。你是正儿八经科举正途出身的举子,又有真才实料,才名能压过外戚的名声。若是哪位考官再拿你是外戚的事儿说嘴,要打压你,旁人也会质疑他的用意了吧?”
金嘉树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这么想,是不是很不自量力?我不过是在乡试里考得了七十八名,倒数第十的成绩,居然就觉得自己能靠才学压倒众人了,实在是骄傲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