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金举人愿意给金嘉树开蒙后,对儿子也没那么差吧……
不过,麻尚仪也清楚,自己毕竟只是听人说消息罢了,并不是亲身经历之人,知道的未必做得准。金嘉树心里若是真有怨气,早些发泄出来也是好的,总好过他一直憋在心里,对宫中的生母亲弟怀恨在心……
金嘉树说完了自己悲摧的童年时光,又开始回顾这几年在长安的生活:“这些年我确实过得不错,不再担心温饱,也没人再欺辱打骂我了。我知道这是姨母给我的底气,我心里也不是不念她的恩德。我知道她在宫里不容易,还要看皇帝脸色,八皇子的储位也不一定是稳当的。所以,我一直都很听话,照着你们的意思去做事。你们说,姨母和八皇子在宫中孤立无援,眼下要看皇上的脸色,以后要看朝臣的脸色,需得有可信的自己人在朝中当官掌权,他们才能过得好。我信了,拼命读书做文章,五年不到,就参加了乡试,我认为自己已经竭力做到最好了……”
麻尚仪咳了两声,放缓了语气,努力安抚他:“我知道哥儿不容易,这些年一直起早摸黑,寒窗苦读。早前还跟着海家哥儿学骑射武艺,这几年却把时间都花在读书上了,身体也比从前弱了许多……”
“可事实上,姨母和八皇子并没有那么需要我。”金嘉树神色平静地道,“皇上阻止我在乡试高中,姨母和你们也只会叫我忍耐,说等新君继位就好了。可眼下不正是你们最缺少助力的时候么?等到新君继位了,你们大权在手时,哪个朝臣还敢与你们做对?缺了我一个做官的外戚,你们就真的不能过日子了么?!等到我从新科进士熬到有资格进内阁时,新君早就长大亲政了吧?什么奸臣都老死光了,新上位的大臣都是姨母和新君挑的人才,少了我一个又有什么打紧的?”
麻尚仪正要说话,金嘉树却立刻打断了她:“皇上叫辛知府将我黜落,用的理由就是不能再让新的外戚掌权。当时的考官们也都默认这一点。可见孙家跋扈,已经引起众怒,朝廷将来根本不乐意再冒出什么得势的外戚来了。陶阁老不一样,他三十多年来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直到皇上无人可用,朝中奸臣当道,他才出面力挽狂澜的。我凭什么跟他比呢?我这样的拐弯儿外戚,只要能考中举人功名,将来谋个清闲的职位,在京城过点安稳的日子就挺好了。我从小吃足了苦头,对名利权势压根儿就没有兴趣。
“从前我还想过要在仇人面前扬眉吐气,可如今我的仇人都几乎死光了,我再风光,也没人可显摆,还不如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吃穿不愁,体体面面,娶一个心爱的妻子,每日读书泼墨,种花赏月,再养两个孩子,教他们读书。朝中有再多的风风雨雨,都与我不相干。我可以每月进宫见一次亲人,或者是让我的妻子去晋见。若是宫里的贵人看得起我,年节时赏我些内造的点心,成全我在外人面前的体面,那就再好不过了;若是宫中的贵人不耐烦见我,那我也不会不识趣地纠缠巴结,安安分分留在家里读书治学也不错。我想……这才是皇上与朝廷想要的外戚吧?”
金嘉树抬眼看向麻尚仪:“若是许娘娘有我这么一个知趣又安分守己的外戚,只怕皇上、新君、朝臣与宗室皇亲们都能高看她几分,对她只会更加敬重。”
麻尚仪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哥儿说这些话,都是真心的么?你想要的就是这些?那你有没有想过,世上没有什么是稳当不变的。你既然是许娘娘的娘家子侄,许娘娘好时,你自然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想怎样就怎样,许娘娘也不会忍心为难你;可要是哪一天,许娘娘落魄了,你就算不想被卷进去,也不可能了!你只想着安稳清闲的小日子舒心,就没想过,你手中无权,官也做得不大,等到哪天许娘娘与八皇子需要帮手的时候,你想帮也帮不上忙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受罪,自己也要跟着倒霉!到得那时,难道你不会后悔?!”
金嘉树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微笑:“那就请姨母再努力一点,让自己和八皇子的地位一直稳固下去吧!我不埋怨她从前的选择,如今也不会给她添麻烦。我知道她眼下最看重的是八皇子能稳稳当当地继承大位,除此以外所有的事都可以抛开不管。我会帮她,全心全意地助她实现心愿。我不需要她以高官厚禄来回报我,只要她努力一点,让我能一直过自己想要的清闲小日子就好了。”
就这么简单的小小要求,姨母大人……难道还不能满足他么?
第717章 伤人心的话
麻尚仪迟迟没有回应。
这种事不是她能做主的,但她心里也清楚,许贤妃就盼着这个长子有出息。只要金嘉树能考中进士功名,入了京城官场,许贤妃定会保他平步青云,一生富贵荣华。如此,才能弥补她对这个长子十几年的亏欠。
许贤妃确实是事事都将八皇子摆在第一位,长子则要靠边站,但那是因为她心里清楚,八皇子能顺利得登大宝,他们母子才有以后,长子也才会有好前程,否则一切休提。为了此事能顺利,让长子受几年委屈,也不算什么。可她将来会给长子最好的待遇,以补偿他受的委屈。
这几年,金嘉树写的文章,麻尚仪没少往宫里送抄本。许贤妃很清楚这个长子的才华,心里对他的期待越发高了。她深信他有入阁拜相的资质,一心想要为他铺平未来的道路,别说是婚姻了,就连他参加会试那年的主考官选择,还有入仕后的官职安排,她都早早打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