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尚仪不说话了。她也感觉到,许贤妃有些飘了。不管怎么说,八皇子年纪还小,根基未稳,许贤妃可不能在这时候惹皇帝不高兴啊!
金嘉树看着麻尚仪,沉声道:“许娘娘如今所有,皆是皇上所赐。皇上即使心有不满,原也没什么可报复的地方,只需要拿不相干的外人出个气,叫许娘娘懂得敬畏之心,不敢再越雷池半步,从此一心一意侍奉君前,也就够了。这事儿不碍着八皇子什么,顶多就是许娘娘要受点小委屈。至于我这个远在长安的外甥……受点池鱼之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嬷嬷说……是不是?”
麻尚仪依旧没有吭声。倘若这回真是许贤妃行事不慎,牵连了外甥,那金嘉树也太冤枉了些,明明他一直老实乖顺,用心读书,从来没做错过什么……
不过更重要的是,她得写信回宫中,问清楚皇帝是不是真的对许贤妃有了不满才行。八皇子的储君之位还未稳当呢!万一皇帝的不满越积越多,最终改变主意,不肯立八皇子为储了怎么办?哪怕还有一位七皇子在,同样信重周家,不会让太后娘娘与周家受委屈,可七皇子这样的身体,还不知能撑几年,到时候皇位更迭再生风波,岂不是又要让太后操心?!
就算皇帝依然还会立八皇子为储,可只要他对八皇子的生母许贤妃有所不满,不许她过问政事,只让内阁辅政,而太后娘娘又年事已高,精力不足,等新君继位后,两宫太皇太后与太后岂不是就要看内阁的脸色了?!若是遇上明事理的忠臣也就罢了,万一遇上个奸臣贼子,便连新君的皇位也要不稳了!哪怕内阁没有奸臣在,只由清流文臣主事,也有可能会排挤武将,想要打压边军将帅的权柄,那样西北同样不会有好日子过……
麻尚仪想到了很多,越想越是不安,恨不得立刻便胁下生出一双翅膀,飞回京城去见周太后与许贤妃。
金嘉树见她如此不安,反倒镇定下来了。他在麻尚仪对面坐下,不紧不慢地整理着袖子:“嬷嬷不往京中传信么?”
“信,我自是要传的。”麻尚仪抬头看向金嘉树,“我也不知道许娘娘是否知道,皇上为何非要将你从桂榜上黜落,但若真是因为许娘娘犯了忌讳的缘故,她日后定然会补偿你!”
“许娘娘与其想着日后补偿我,倒不如先想个法子,看要如何让皇上熄怒。”金嘉树回视麻尚仪,“这时候她就别想着要为我铺就富贵前路了,先保住眼前的好日子要紧。若皇上觉得她太过偏向我,为了能替我铺路,便不顾门户之别,非要为我求娶贵戚之女,日后还不定会为我做出多么荒唐的事来,由此生了戒心,影响到八皇子,那就不好了。做人何妨看得长远一点?难道没有显赫的岳家,我就一辈子出不了头了?难道我无法入阁拜相,便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我自己都没想过要攀的高枝,许娘娘也不必为我攀折。我本来只是区区举人之子,乡绅子弟,日后继续过我该过的日子,才更符合皇上的心意吧?事情孰轻孰重,许娘娘该有所决断才是。”
他顿了一顿:“若是许娘娘碍于私情,无法决断,那就请太后娘娘为她决断吧!”许贤妃本来就是周太后推出来的人,周太后也要保证自己手下的人不会出了差错以致影响大局才行呀!
麻尚仪深深看了金嘉树一眼:“哥儿的想法,我已经明了,自会向宫中传信。只是……哥儿行事也要谨慎些,别仗着离京远,便轻率插手不该插手的事,惹得皇上不喜。许娘娘兴许犯了皇上的忌讳,可皇上没冲着她身边的人下手,反而直接拿远在长安的哥儿撒气,难道就完全是许娘娘的错么?哥儿若想要安稳太平的日子,自己也要多多用心哪!”
第744章 塑料同窗
“麻嬷嬷这话是什么意思呀?”
当金嘉树将自己与麻尚仪的对话略作删减,隐去部分皇帝与许贤妃相关的秘密信息,便大体上如实告知海棠之后,她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
金嘉树倒也没有隐瞒她的打算:“估计是在警告我,别在吴珂的亲事上插手太多吧?”
麻尚仪如此努力地搅和吴珂与辛知府之女的亲事,也是因为她知道,皇帝十分不待见吴家人,追封吴文安公只是纯粹要给孙家添堵,事实上他压根儿就不想让吴家后人过得好。因此,周太后安排人把吴家幸存者送来长安,他完全不闻不问,既然碍于舆论,他没办法将人处死,那还不如把人远远送走,最好一辈子都别再出现在他眼皮子底下。
周家是吴家姻亲,周太后还护了吴家三名幸存者多年,哪怕最初的用意是为了拿他们给七皇子打掩护,也是真心想要保住他们的性命。既如此,皇帝已经打定主意要与周太后以及周家和解了,自然不会在吴家人的问题上再与他们起冲突。吴家人的性命还没那么重要,自然是先给他看好的储君找保护者要紧。但吴家人可以在长安低调地生活着,却不代表他们能再回到京城这个权力中枢,重新恢复昔日的风光。
无论是吴家人回京,还是吴家子嗣联姻高门权贵,皇帝都是不可能容忍的。而这个联姻的人选若是他看好的心腹,他就更不能容忍了!
金嘉树当初就是看穿了辛知府耿介形象下趋炎附势的本质,才怂恿他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金嘉树的。辛知府可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皇帝未必能容忍他的小心思。辛知府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忽悠皇帝,过了这一关,但麻尚仪生怕他失败后牵连了金嘉树,宁可拼命搅黄了这件事,也有她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