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听得皱眉:“这些事都好办,可侄媳妇说这些话,语气有些不对呀?她该不会是生出啥傻念头来了吧?”
胡氏叹了口气:“相公也说,他与宝顺得了信,就有些不祥的预感,生怕大嫂子生了死志。从前她因为两个孩子无人可托付,族里人也都靠不住,这才勉强支撑着。如今她知道我们家进京了,心里只想着我们能护住宝珠宝柱,她可以放心了,说不定就要做出傻事来。这些年她委屈自己,给仇人做填房,自己心里难受,还要强撑着护住海家人,偏偏海家族里有些不知好歹的东西还要对她说三道四,叫她怎么想?!她在大壮面前,也总说自己是失节之人,对不起海家,无颜去见亡夫。若不是顾着两个孩子,她怕是早就寻死去了!”
马氏气道:“那些白眼狼的蠢话,她放在心上做甚?!她有啥对不起海家的?!若不是她,海家长房早就断子绝孙了!那些废物族人也早就被江家吃干抹净,丢到外头喝西北风去了,还有闲心在这里说风凉话?!海家长房的血脉,都是她护下来的,说什么失节之人,她是海家长房的大功臣才对!”
马氏越想越气。她刚嫁进海家时,也跟这个外甥女相处过,颇喜欢其机灵大方的性格,本来还觉得,以方氏的容貌、才干与人品,海定坤何德何能可以娶得这般贤妻?他竟然还敢纳妾?!结果海定坤无能,撑不住家业,又早早死了,害得方氏受了这么多苦。
若不是为了护住他的家业和儿子,方氏何必这么委屈?她手里又不是没有钱,带着亲生的女儿和私房积蓄,丢下海家的祖产田地,跑到永平府去,江家又能奈她何?!她只管做个名声清白的寡妇,有女儿有财产,手下也不缺人使唤,不惧闲人骚扰,管海宝柱和其他族人去死呢?!就算是海定坤生前的名声,她也照样可以置之不理的。
可正因为方氏对海家太有责任感了,不忍抛下这一大家子,才会被拖累到现在这个地步。那些拖累了她的人还好意思说她的不是,真真是不知所谓!
马氏对胡氏道:“你这就给长安写信,额也要叫棠棠给宝顺写信,不等老爷回来了。无论如何,咱们不能不管侄媳妇,得把宝珠宝柱两个孩子平安救出来,侄媳妇也要安然脱身才行。额才不管海家族里那些蠢货咋说呢,侄媳妇为海家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怎能让她去死?!额得把人照看好了,叫她后半生安安稳稳地过活。待宝珠嫁得如意郎君,宝柱考得了功名,都得给额孝顺他们老娘去!但凡他们敢学着族里那些蠢货当白眼狼,给侄媳妇一点儿气受,额都绝不能容!”
胡氏忙笑道:“我就知道娘不会不管这件事的。相公就是为此才会写信回来,把实情告诉爹娘知道。宝顺心里有顾虑,生怕爹跟族人似的,看不惯大嫂子改嫁,还想先把事情瞒下,等他设法救出大嫂子和宝珠再说。到时候把人送到不认识他们的地方,他就不用担心大嫂子会再受什么委屈了。”
马氏哂道:“小孩子家就是爱瞎想。他才多大年纪?就敢大包大揽了?现放着他二叔这么一个在御前当差的官儿不依靠,自个儿还未参加武举会试呢,就想忙活老家的烂摊子?叫他边儿去!这事儿额跟他爷爷自会料理妥当,他有啥好担心的?额们岂会象那些蠢人一般,容不得侄媳妇改嫁?况且那不仅仅是侄媳妇,她从前还要管额们叫舅舅、舅母咧!正经的海家骨肉,亲亲的外甥女,又是一心为了海家着想的好孩子,额们还能看着她继续受苦?!”
马氏拿定了主意,便要正式开始行动了:“现如今永平府那边是啥状况?宝柱跟他娘住在府城,江家不知道吧?能把人先接到京城去么?”
胡氏便道:“相公说了,宝柱这些年在永平府城,多亏有贵人庇护,江家其实查到他的下落了,却碍着那位贵人,不敢轻举妄动。”她顿了一顿,“娘再想不到,那贵人是谁。大嫂子说,当年娘还要管人家叫‘师妹’呢!”
第808章 故人
马氏一脸茫然地看着儿媳胡氏。
师妹?谁的师妹?她的师妹吗?什么师妹?她几时拜过师……
马氏还未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屋外的海棠已经反应过来了。
梅娘子!
麻尚仪当初怀疑过马氏在山海关时学习绣艺的老师梅娘子就是自己过去在坤宁宫时的姐妹,因为宫斗被贬出宫的马玉玫。当时所有情况都是对得上的,梅娘子应该在马氏随夫离开永平府后不久便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养女,如今下落不明。麻尚仪也曾托自己还留在直隶的老姐妹们寻找这个养女,一直有线索,却一直找不到人。
现在……这个养女终于有消息了?
若说是马氏的“师妹”,那么除了梅娘子的养女,也没别人了。
屋里的马氏稍慢一些,也想起了梅娘子这位师长,不由得惊呼出声:“呀!是梅娘子后来收养的那个孩子!额记得她好象……好象……叫小蝶吧?”她瞪大了双眼,有些不敢置信地看向胡氏,“侄媳妇的意思是……她找到了小蝶?这些年宝柱能在永平府城过得安稳,是小蝶庇护的他?!”
胡氏也觉得这事儿太巧了,看信的时候她就震惊过一回了。
马氏嫁进海家,还未离开永平之前,那段时间梅娘子曾数次带着养女去看望学生。她是因为知道自己身体不好,怕自己死后,养女没有依靠,才想要给孩子寻个可靠的夫家托付。她原在山海关一带居住,对永平府并不熟悉,想要在永平给养女找人家,少不得要走学生马氏的关系。当年她似乎也曾考虑过海家的族人,可经过仔细观察后,她就打消了这个主意,改而找起了其他的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