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973)

别的不提,至少在谢文载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位礼部尚书在地方上的政绩只能算是一般。清廉名声是有的,可冤狱也没少造,人缘更糟,每年他手下都要冒出几个因为各种原因告病或辞官的官员,足可见他的杀伤力了。而他任职过的地方,就算曾经繁华过,也多半会在他任期内冷清萧条下来,唯一值得称道的是政治上比较清明,时常能揭发贪腐大案,遇上天灾人祸,救助工作也不会出什么大纰漏。因此,他治下的百姓,只要安分守己,好日子未必能过,却也糟糕不到哪里去。在现如今的大楚,这就已经算是相当称职的官员了。

但在谢文载心中,这还算不上什么能吏。在西北地界上,他所熟悉的文武官员,就有不少比他更出色的,只是碍于朝廷对西北官民有心排挤,才得不到升迁机会罢了。

谢文载早在听闻小师弟的死讯后,便对其兄长存了不满。如今得知他平步青云,高官显宦,却还如此拎不清,心中就更加气愤了:“如今都什么时候了?皇帝病了多年,不定还能撑多久,七皇子自己也是三灾八难的,为求长寿,宁可舍弃权位。皇家为了社稷安稳,才会选择让八皇子为储。他身为臣下,却只知道守着祖宗家法,守着他那套礼法规矩,置社稷江山于不顾,置皇嗣性命于不顾。这种人还做什么礼部尚书?不过是个死读书的禄蠹!皇帝很该叫他也一并回家养老去了,还提拔他入什么阁?这不是自找麻烦么?!”

海棠继续往下看信:“皇帝大约也在为这一点犹豫,因此,虽说礼部尚书的呼声很高,但他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更懂得变通的人。”就算是资历差一点,威望差一点也无所谓,内阁又不是养老的地方,挑人进去是要干活的。干不了活的人,又或是只知道拖朝廷后腿、给皇帝添乱的人,进了内阁也没什么异议。皇帝吃过孙阁老和他党羽的亏了,如今一心想要立储,又岂会自找麻烦呢?

谢文载只想冷笑,摇头又摇头:“吴门故生中,与他有类似想法的,只怕不在少数。当初我们一起受流放之苦时,哪里还记得什么礼法规矩,什么吴文安公的恩惠?只盼着孙家倒台,便已心满意足了。如今大家都不用再受苦了,也有人能回朝起复,实现自己的夙愿,反倒多了许多杂念。哪怕明知道自己的主张会害得吴皇后唯一存活的亲骨肉多病短命,也非要守那一套老规矩不可。谁知道他们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呢?大概还觉得,吴门故生这个名头,必须要支持拥有吴家血脉的皇嗣继位登基,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吧?”

海棠对他提议道:“表叔公,您要不要给陶阁老写封信?阿奶说,要给哥哥写回信,托霍家商队的人加急送进京去,提醒哥哥尽快帮老家的族人脱离困境。如果您今晚就能把信写好,那么咱们明早就能一起把信发出去了。”

谢文载苦笑:“我能跟陶南山说什么呢?我远在长安,什么都帮不上他的忙。”

海棠并不同意:“您是吴门故生中第一批被流放的人,后来的同伴们多有受你恩惠,才能在西北幸存下来。您只是没有回朝罢了,可您在他们心目中的威望不低。有些事,惹您愿意插手,未必就比不得那位礼部尚书说话管用。难道您不想帮一帮陶阁老的忙吗?如今只怕他也在为此烦恼吧?”

谢文载心中微动,沉默了一会儿:“你待我考虑考虑。”

第813章 重逢

不知谢文载这一晚是如何考虑的,反正第二天一早,海棠正陪祖母马氏用早饭时,他就过来了,带来了给海礁的回信,厚厚一封,大信封里套着小信封,若说里头没有夹带给好友陶南山的信件,海棠都不信。

马氏也不问信里写了些什么,总归表小叔子是不会害孙子的。她立刻派心腹管家崔叔把信送到了附近城隍庙大街上的“霍盛昌”分号,付了重金,托霍家商队的人把信送回京城去。

正巧霍家商队昨日到达长安,今日也要有人往回送信,给京里的“霍盛昌”总号报平安,顺道就把海家的回信给捎上了。反正都要回去的,多赚一份外快,又有什么不好呢?

回信发出后,海家便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中。

谢文载继续教学生,胡氏继续盯着儿子吃穿学习,海棠继续读书练武闲摸鱼,马氏继续时不时跑周家三房,协助周晋林夫妻筹备周怡君的嫁妆。

周晋浦的女儿没敢再来闹事,就连周晋浦也被亲叔叔周世城给拘回山边的庄子去了。就算他只考得了秀才功名,举人功名遥遥无期,做长辈的也照样能把他拘在家里读书,直拘到他白发苍苍为止。这种事说出去,无论谁都挑不出理儿来。长辈是为了周晋浦好,若他不领情,就是他不懂事了。以他在族里和城中的名声,不会有人支持他的。就连他的儿子周良侯,也一再劝说父亲消停,姐姐安分,免得妨碍了他的前程。

如今周良侯被周晋林安排去了城中一位颇有名气的举人家中附馆读书,自认为前程大好,未来定会比父亲更有出息。他不容许父母姐妹妨碍自己的前途,还与母亲联手,把家里门户管得更紧了。周晋浦上头有亲叔叔压制,下面被妻儿背刺,就连家下仆人都不敢站在他这边,女儿们也都被夫家拉回去了。他孤立无援,除了每日窝在书房里无能狂怒,又能做什么呢?

原本最有可能疼他宠他的父亲,远在两千多里外的京城,根本不知道他在受苦呀!

周晋浦的痛苦,无人能理会。但马舅太太的痛苦,倒是还有马舅爷陪着一块儿挨。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