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11)+番外
他们不敢往人多的地方凑,那些人会驱赶他们,更有坏心的,会殴打或是绑了准备卖人为奴。
可能是觉得道士和尚这类人心善些,乞儿们才凑过来烤火。
凌爷爷说,这还算好了,等到了最惨的时候,出现易子而食的情况,这些乞儿就彻底没活路了。
锦岁看着这群在后世,最大上五、六年纪,最小上幼儿园的孩子。
个个瘦小的跟小猴子似的,相依偎着缩成一团,汲取着同伴身上和火堆的一丝温暖。
她隐隐听到一个约摸五岁多的小姑娘,小声对搂着她的男孩说:
“二哥,我饿。”
男孩紧紧搂着妹妹,揉着她干瘪的小肚子:
“再忍忍,大哥很快就带吃的回来。”
另一个小乞儿带着哭腔说:
“大哥两天都没回来,会不会被狼吃了?”
此言一出,乞儿们都低声哽咽起来,许是怕吵到道士,不许他们烤火。
那二哥忙低声呵斥道:
“别胡说,安静些,大哥一定会回来的。”
只是锦岁听出来,这孩子的声音透着浓浓的不安和担忧,他们的大哥,也许真的回不来了。
后世这么大的孩子在做什么?在烦恼作业,在偷家长的手机,家里的零食多的吃不完,从来没尝过挨饿受冻的滋味……
而这些孩子呢?只是活着,就已经让他们拼尽全力。
甚至他们能活下来,是被某些人当成‘储备粮’的……
锦岁不敢再想下去,看看手中的能量棒,又看看这十几个小乞儿,再看一眼凌爷爷。
虽然人坐在火堆前没动,可心思明显已经千回百转了。
凌爷爷受不了孙女的目光,无奈地叹了口气,低声道:
“悄悄的,万不能被那些青壮发现。”
锦岁大喜,真想抱抱凌爷爷,又怕吓到老人家。
原主的善良,明显是遗传爷爷的。
忙道:“阿爷放心,保管不让人发现!”
她一按掌心,灼热感袭来,随着斑斓的光晕散去。
她将这几天囤的能量棒撒去包装袋,拿方便袋装着全部塞到袖中,又拿了几袋葡萄糖水。
再睁眼,她突然用很凶的语气对那个唤二哥的男孩道:
“喂,你们想白烤火啊!去捡些柴来。”
几个年纪大些的乞儿忙去捡柴,生怕小道士赶他们走。
小女孩看锦岁的眼神,让锦岁不忍与之对视。
她从未在孩子眼睛里看过这种眼神,只从被人虐待的流浪小猫眼神里,感觉到这种绝望和悲伤。
等乞儿们送柴来时,锦岁猛地将方便袋塞入那个二哥手中,快速道:
“别出声,躲起来悄悄吃。”
男孩惊喜交加,脏兮兮的脸上,涌现无限的感激。
整个人都颤抖起来,他用小孩装大人的语气道:
“多谢!李林风此生不忘道爷大恩。”
锦岁又心疼又好笑,想到他们只蹭别人的火堆,又给了他一个火折子,真诚地道了句:
“活下去。”
小男孩的眼睛瞬间变得闪亮,似是不想让道士看到他落泪,忙低头回到乞儿群中。
很快锦岁就看,叫李林风的男孩,在火堆背光处,将能量棒一掰为二,分给乞儿们。
他们吃的悄无声息,没发出一丝咀嚼的声音,只是绝望麻木的眼神多了一丝光。
对孩子来说,饿极的时候,甜食应该是最奢侈的东西吧!
他们就像深山中躲着猛兽的瘦弱小动物,无声无息,心惊胆颤地活着。
这包能量棒不知能支撑他们几天?希望他们的大哥能平安回来。
这一夜很是漫长,锦岁只朦胧睡了一觉。
天才放亮,凌爷爷便踩熄了火堆,拉锦岁赶路。
那缩成一团睡觉的乞儿忙起身想跟着两人,凌爷爷挥手:
“走走走,莫跟着老道!”
锦岁对李林风说:
“我们去洛城,不能带你们。”
两人走了很远,还能看到那群乞儿站在那里,直直地看着两人的背影。
孩子们腼腆又害怕,估计是以为小道士悄悄给他们食物,万一当着老道士的面道谢,会让小道士受到责罚。
直到分开,也不敢说一句道谢的话,只能用目送的方式,让小道士知道,他们有多感激。
第10章 锦安
接下来的路途,艰难的让锦岁再无时间去想那群乞儿。
洛城附近近百里,仿佛全被洪水洗过一遍一样,山涧的淤泥有人那么深,官道根本无法正常行走。
每走一步都跟趟在淤泥池里一般。
第一次看到挑淤泥清路的苦役时,凌爷爷让锦岁赶紧抓些泥巴把衣裳弄脏乱些。
其实两人的衣裳已经够脏了,但比起这些苦役还是太过突出。
当凌爷爷看到苦役中有女人也有孩子时,急的嘴上长燎泡,想方设法地去看一眼。
一想到儿媳和孙子可能也在做这些苦差,艰难地挖着淤泥,动作慢一些就会被官差鞭打。
衣不蔽体,吃的是麦糠,凌爷爷就心疼不已。
锦岁扛的‘神机妙算’的幌子已经给凌爷爷当拐杖用,她将那皈依证放在胸口,随时准备掏出来给官差看。
路上遇到几次官差目露凶光地上前,明显准备抓壮丁去挖泥。
幸好这个时代的人还算尊佛重道,遇到好说话的凌爷爷便说一堆吉利话,遇到不好说话的,少不了几角银子奉上。
好不容易走到洛城门外,但城门早就关了,严禁百姓进出。
凌爷爷想方设法要进城,还是锦岁提醒他:
“若母亲和弟弟真在洛城,他们肯定也在干苦力,不一定在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