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343)+番外

作者: 双叶成林 阅读记录

她又反应过来,忙喊停护卫,不必将消息告诉李恒,只请燕家人暗中调查就好。

因为官方大张旗鼓地找,很有可能吓到对方,还会被誉王的人知晓。

锦岁心急如焚,魏主薄是这个时代,有限的几个让她担忧的人。

在她心中,魏主薄和黑羽营的兄弟一样,都是同生共死过的队友!

他回长安时的模样锦岁记忆犹新,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回去的,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女儿,有他的家人和朋友。

回到长安后,他跟边城的联络也没有断。

那次戾王给长安士族送年礼海带,等着士族们的回礼,去长安的那些将士,就是魏主薄暗中照拂指点的。

他曾帮忙调查凌父的死因,后因事情关系重大,锦岁怕牵连到他,才让他暂停调查。

总之,魏主薄虽然人回了长安,可在大家眼里,他还是自己人。

不管是程榆还是寒星等人,都时常念叨着他,大家还期待着,等王爷回长安那一天,我们在长安相聚。

或是魏主薄有一日能带着家人来边城为官,看到现在的边城,魏主薄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谁能想到,再次得到魏主薄的消息,竟然是用这种方式。

锦岁弃了马车,没回边城,而是让那亲卫带她去见难民。

最大的可能书的主人还在难民营,黑虎跟她同去,寒星回边城待命。

她已经不再嫌那本书脏,从头到尾仔细翻一遍,当她看到书页的空白地方,标有孩童学识字时才会标的注音。

没错,古代也有注音的,只是跟后世的拼音不同。是用反切法来注,像‘丑’,就会标个吃加藕。

锦岁心一动,这本书是魏主薄送给他女儿的,肯定是英娘这个小姑娘注得音。

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魏主薄真的出了事,逃不出来。他尽全力让一个人逃走,肯定是送女儿逃走!

然后告诉她,往北走,到边城,找戾王。

锦岁只觉眼睛酸酸的,心里堵得难受。她太大意了,早在北疆使团到长安之时,就应该让霍子安提前把魏主薄保护起来。

誉王如果想找顾长萧的麻烦,肯定是先找跟边城亲近的官员。

魏英娘有多大来着?她竟然从来没有认真问过,魏主薄说起女儿,一会是牙牙学语的幼童,一会是贴心的小棉袄。

总之没超过十岁,未满十岁的女孩子,从长安一路到边城,要吃多少苦头锦岁太清楚了。

她是用急行军的速度赶得路,路上在驿站歇了一夜,翌日傍晚跟顾长萧汇合了。

顾长萧也是一惊:“岁岁怎么来了?”

锦岁把那书拿给他看:“找到人了吗?”

“没有,还在排查。”

几万人呢,排查也需要时间。

锦岁忙道:“先查孩子,不满十岁的女童。”

光说查女童,极易引起百姓恐慌,说不定还会以为是官方要卖了女孩子。

这年头百姓对官府的信任度可不高,因为很多地方都是官府和士族相护,剥削百姓的。

她心生一计:“这样好了,我来搭个糖水棚,只许妇孺来领糖水。”

红糖红枣生姜茶,天气寒冷的时候最适合喝了,她又拿了一堆能量棒,每个孩子发一根。

护卫帮忙维护秩序,她选了几十个妇人来煮糖水,粥棚旁边加个姜水棚。

一听只有妇孺能去领了喝,百姓倒也没太多意见,虽然有人埋怨几句,大家都很冷,凭什么只给妇孺喝?

但很快就被其他人打断:“从进入燕地,一天两碗粥可没少,王爷接管咱们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就少说两句吧!

真去跟女人孩子抢吃的?”

“那之前大户要人去做佃户,王爷为啥不同意?”

“你聋了啊?没听说吗?王爷去年来的时候,还有士族拿活人殉葬!

他说是当佃户,现场的房子田地给你,谁知道是真是假?

咱们到边城当平民不好吗?凭啥要给士族当奴?”

……

四周的议论声虽小,但锦岁还是听到几耳,问顾长萧:“你没跟百姓说,到边城会分田地分宅基地吗?”

顾长萧轻叹一声:“说了,可他们半信半疑。”

他又感叹一句:“在骗百姓这件事上,士族更有经验。”

他没说百姓愚昧,只说士族会骗人。锦岁听得也是一声叹,说再多也没用,只有让百姓到了边城,亲眼见证之后就知道了。

很快几大桶姜茶熬好,锦岁开始找人。她拿着那本三十六计,就站在茶桶旁边。

凡是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过来,她都会问一句:“这是你的吗?”

后来想想自己女扮男装的事,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她都会问。

孩子们都胆怯地摇头,连一句‘不是’都不敢答。只在捧到茶碗,拿到能量棒时,眼中才有了光。

锦岁发现这些孩子,人人都有冻疮,大半都没鞋,脚冷得青紫。

程榆忙解释:“边城那边已经准备好衣物,到了边城就给他们发新冬衣。”

锦岁摇头:“让人先送来吧!早一天穿上少挨一天冻。”

程榆轻声道:“并非我等不体恤百姓,实在是之前还要防着士族抢人,防着百姓被人怂恿叛乱逃走,没顾上这些。”

锦岁点头:“我知道,能管一日两餐饭,已经很不容易了。

对了,那些挑拨的刺头都抓起来了吗?”

程榆眼眸中闪过一丝狠戾:“姑娘放心,已经秘密送到边城。”

锦岁笑了:“那就好,就让他们到囤田营好好改造一下!”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各路大佬都想圈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