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410)+番外

作者: 双叶成林 阅读记录

一场本应该会成为打击帝、后,引发民变的天灾,反而让百姓更加信任皇帝。

如果说皇上派的钦差是强力的救援,救了百姓的命。那皇后则是事后的安抚以及引领他们迈向新生活,救了他们的精神和灵魂。

皇后派的是陈芸娘与女子学院的医护队,以及格物学院的全体学生。他们带去了大量物资,这其中也有燕家为首的士族商队帮忙。

带去的水泥和钢铁成为修复河堤的利器,因为及时改了水的流向,虽然牺牲了处于下游区的三个县,让这三个县完全被淹,但提前转移了百姓,没有千万大规模死伤。

这三个县朝廷决定改为河渠,重新规划黄河水流向,三县百姓全部迁移,朝廷给安家费。皇后给种子、农具、衣物、粮食。

百姓分别迁往西北和东北,也算是分散人口过多的中原,让百姓人均拥有的土地变多。

长安那边的人等着在暗地里挑起民变,结果发现根本挑不起来,甚至他们的反应速度还没有朝廷治灾的速度快。

而在此期间霍子安和寒星配合,又杀了一波意图巅峰朝纲的逆贼,其中包括不少皇亲权贵,长安彻底没了作乱的底气。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锦岁连夜让人从国都送了很多防疫药物到灾区,没想到第一所公立医院不是在国都开设的,而是在中原建立的。

锦岁本来想亲自去一趟灾区安抚百姓,顾长萧不同意。锦岁便说,灾后若有皇亲前往,灾民会士气大涨,同时还能巩固皇室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这个人选跟钦差不同,最好是皇室中人。顾长萧不让锦岁去,可别的皇子成员要么在长安,要么名望不足。

没办法,顾长萧在长安杀了太多皇亲。这个时候最好有个得信任的公主去视察,结果也选不出来。

顾长萧有点愧疚:“是朕失误,没有提拨一个宗亲。”应该说他跟宗亲的关系太差,之前杀太多了。

锦岁安慰他:“没事,现在没有能做这个差事的公主,等咱们的女儿长大就有了。”

女儿还没影呢,已经肩负重任了。

第241章 十二娘怀孕了

两人为难之时,凌爷爷来了:“老道去!中原本是老道的家乡,老道身为皇后的祖父,也算皇亲。

刚好道观生产治时疫的药,我去正合适。”

锦岁开始不同意,哪能让阿爷跑这么远,灾区又不安全。但架不住阿爷固执,甚至很生气地问锦岁:

“你是觉得阿爷老胳膊老腿不顶用了吗?咱们前些年还在山里跟狼和老虎赛跑呢!除非半载身子埋土里,不然谁也别想阻止我去!”

他说完还孩子气地拱手胳膊,让锦岁看他粗壮的大臂:“阿爷我还年轻着呢!”

最终锦岁认输了,同意由阿爷带这批药物和粮食去灾区安抚百姓,流云提议由他保护凌道长,锦岁和顾长萧立即就答应了。

流云别有深意地看着凌爷爷,师姐不愿修仙要当皇后,那凌道长是不是也懂修仙功法呢?趁此机会一定要打探一下。

凌爷爷是奉皇命去灾区的,因为拉了很多物资,燕九看到后以燕家的名义也送了十几车物资,竖着‘燕家捐献灾区’的旗子随凌爷爷的队伍一起前往灾区。

顾长萧这个双簧唱的极好,立即当朝表演燕家,给燕家发了一声义匾,一时燕地士族、富商有样学样,纷纷送粮食、药材、生活用品跟随凌爷爷。

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皇帝赏义匾,但一路从国都到灾区,被围观了千里路,这些士族富商都出了名,在民间得到好名声。

后面效仿的人太多,朝廷不得不派人监管,这些物资谁也不能贪污,全部用于灾后重建,有些百姓被迁移到别的州城,也能领到一份丰厚的安家费。

五月初发生水患,五月中旬便抢救完成,头批钦差程榆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灾区,五月底凌爷爷又以皇家宗亲的身份赶来。

这场巨大的天灾,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被救援。让那些想在天灾期间挑事的乱党,还没计划周全,灾情就结束了。

六月初百姓开始天南地北地迁徙,凌道长留守灾区建医院、重组灾后重建。这些满朝官员和天下百姓,都见识到新帝的办事速度。

同时还有一个组织也出了名,那就是以陈芸娘为代表,隶属皇后的女官组织。她们的医护团队心细医术高明,为受灾百姓的救援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为天热,灾后极易爆发时疫,但因为有她们在,提前预防,竟然头一次出现大灾之后大疫未有爆发。

除此之外,女官还负责发物救济物资,跟之前赈灾的官员不同,她们温柔心细,并且对救援很熟悉,非常快地协助官员统计人口,按村分配,不论是孤儿还是独居的老人,都没有落下。

以前灾后最活跃的就是人伢子,这个时候的男女童非常便宜,一袋粮食就能让人卖儿卖女,典妻鬻子,最惨之时还会有易子而食。

而这次大灾却无一个孩子被卖身为奴,就因为有女官们在,她们没让一个人饿死。期间在凌道长的粮食还未送到,大家只能喝稀米粥时。

她们和灾民一样喝稀米粥,这一举动让所有灾民打心底敬佩女官。同时也知道了女官是皇后所派,跟朝廷派的官员不同,她们不求民不求利,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后来陈芸娘带着女官离开时,百姓洒泪相送,让一些地方官看的眼馋无比,这就是民情民意啊!如果他们离开时能有这样的民情,那对他们的仕途太有帮助了。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各路大佬都想圈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