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413)+番外
燕十一很疑惑:“我大哥很好啊!自从十二娘回家之后,他心情好很多。
就是最近有点烦人,总催我成亲。他一个做大哥的都不成亲,还催我成亲!”
锦岁也不敢再往深里打听,万一人家有个白月光、朱砂痣啥的,知道皇后乱打听会担心被赐婚的。
没错,这年头皇上和皇后几乎包办所有权贵儿女的婚嫁,锦岁现在还没兴趣当媒婆,所以咱就当不知道好了。
她召燕九进宫主要是聊倭国的事,因为她有倭国的详细地图,虽然具体城州位置会有差别,但山川江河是不会有大误差的。
有了这份地图,霍子安和燕九安排人潜伏到倭国也会方便很多。
不光燕九变化大,霍子安的变化更大,能想像他在长安的工作量,眼前的霍大人完全就是一副被压榨过头的牛马。
比当初在边城给屯田营犁地、挑粪当真牛马时还要沧桑,锦岁严重怀疑他官帽下面的头发没剩多少了。
锦岁不敢跟燕九对视,霍子安则是压根不敢抬眸看锦岁。
估计是眼前端庄优雅的皇后娘娘,跟当初让他做牛马时的假戾王差别太大,他有点不敢信。
或者说不管锦岁外表怎么变化,在霍子安心中已经有了根深地固的恶魔形象,无法轻易改变,反正他在锦岁面前,比在皇帝面前还要紧张。
锦岁也不为难他俩,把地图标注的更详细一点,又把倭国的习俗以及与倭人沟通交际的注意事项说了说,都没设宴就让他俩离宫了。
让锦岁没想到的是他俩还给自己带了礼物,霍子安带的是传世近千年的古物,他说听闻皇后在收集古物,在学院建了博物馆,便从长安搜集了献上,锦岁猜测是他和寒星在长安抄权贵家时找到的。
燕九则带了一批才从海上回来的珠宝,其中一颗非常罕见的绿宝石,有婴儿拳头那么大。
锦岁都心疼,你应该当年礼送的,只是平时进宫送给我,都无法在国库上注明是燕家主所赠。
臣子献上重礼,你做为皇后也不能让人家空着手回去啊!按理来说锦岁应该赏给他俩的夫人,可惜这俩都是光棍,只好赏本人了。
给霍子安的是一套海上用的,望远镜、六分仪、指南钟,都是空间出品,质量保证。
给燕九的回礼就麻烦了,她实在不知道燕家主缺啥,给他送礼比给顾长萧送礼还让人费心。
上一次送的功夫茶具,这一次锦岁在空间转了半天,最后选中一套礼盒包装的钢笔,她拆开给燕九试用,还随手写了两行字: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新式笔,比毛笔用着省事,燕家主留着玩玩。”
燕九很郑重地接过:“多谢娘娘,臣,一定珍重保管。”他接过笔盒的时候,还把锦岁随后写的那张纸也给放了进去。
锦岁很不好意思,你送我的能买这一火车笔,摆手道:“不用珍重,就是个新式玩意,写坏了我再给你新的。”
两人离宫时霍子安有点不好意思跟燕家主说话,因为皇后送他的东西明显样样都是千金难得之物,却只给了燕家主一支笔!
看来对倭之事,皇后更信任我啊!
这让霍子安心中涌现一股得意,当年在皇后年下做真牛马没白做,最起码取得了她的信任。
他却不知燕九压根没在意,就算锦岁只回他一张纸,或者什么都不回,只是收了他的礼物,他也是欢喜的。
更何况,皇后又回了一首亲手写的诗。
顾长萧回来的时候问锦岁,召见霍子安和燕九商谈的如何?锦岁没说他俩的态度都很怪,反正地图也给了,该交待的事也交待了。
点头道:“商谈的很好,不过具体实施计划还得他们在倭地随机应变。”
锦岁又将两人送的礼物给顾长萧看:“这些古物我要放在学院的博物馆。”
顾长萧假模假样地看一圈,假装随口问:“岁岁喜欢这些海外宝石?”
锦岁笑道:“没什么喜不喜欢的,燕家主一片心意我总不能不要吧?”
宝石谁不喜欢!更何况是这样稀有少见的宝石,她知道顾长萧对燕九有意见,自然不能表现出喜欢。
顾长萧果然没看出来,笑道:“岁岁喜欢什么?朕送你!天下的宝贝,都是岁岁的。”
……
转眼到了八月,天下百姓都开始忙秋收,朝廷也一样,又到了一年最关键的秋收时节。不过今年户部对秋收粮税最为放心。
因为就算有三成地区欠收,光是燕地内种的新农作物也足够弥补!
哪怕去年已经看过了,但今年去看土豆、红薯的丰收,还是让人瞠目结舌,太高产了!高产的写记录的官员都觉得在吹牛。
而明年更胜,因为女官和凌道长在中原推广新农作物,还有高产小麦、黄豆、糜子。高产农作物的出现,让朝廷对天灾州城格外宽容。
皇帝下旨免了水患、虫灾、干旱等州城的秋粮税,要搁以往朝廷能吵上好几天,但这一次没有一个官员反对,都道是天子恩隆,赐福万民。
连一些死板固执的御史都没多说,因为他们的家乡也在特赦免秋税之中。
虽说为官多年,早期为家乡谋福的心成早在官场沉浮中没了,但若皇帝为家乡免税,而你还要反对的话,会被乡亲唾骂,无颜见祖坟的。
而家乡没在特赦名册上的官员也没反对的原因是,难保未来没有自己的家乡,今年你反对,下回轮到自己老家的时候自然也有别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