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420)+番外
大家都很清楚,不到万不得已,巴特尔绝不会向大夏救援。就像当年顾长萧跟誉王打成那样,也没想过借巴特尔的兵。
借邻国的兵力平定内乱,极易发生请兵容易送兵难,由内战变成两国之战。
对于要不要借兵给巴特尔,朝廷吵的不可开交。
支持派认为,自从巴特尔王登基之后,我们跟北疆修好,如果不救援他,他被杀之后,别的北疆王登基,极有可能又跟大夏发动战争。
而我们现在主力是打倭国,还有一支大军在打胡人,最好不要再跟北疆交战。
反对派认为,北疆内乱于我们更有利,他们越乱越好,我们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为何要参与?
锦岁开始也是反对派,她不希望我们的将士死在北疆,哪怕死一个,她都心疼不已。
再说她觉得巴特尔和托雅是在隐藏实力,单纯想借大夏的火药来灭敌。
因为太多人反对,朝廷上一直在争论,北疆的使臣焦急不已,立即给王庭送信。
第三批使臣来时来了巴特尔的国书,只要大夏助他平定内乱,他愿意向大夏割地三城以示重谢。
三城正是河套平原,这下子大大刺激了满朝文武,要知道我们为了抢河套平原,历朝历代跟北方的蛮夷发生了多少乱争!
曾经有抢回来过,结果又很快失去,至于大夏从立国至今,只抢回燕地十六州,河套地区却一直没有抢回。
这要是真抢回来,那可是能去泰山封禅的大功绩,没有一个皇帝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顾长萧也一样,他兴奋地对锦岁说:
“不管事后巴特尔守不守诺,朕一定要得到河套平原!如此一来我们就有了更肥沃的牧场,培养百万铁骑都不是问题!”
锦岁看着地图很是不解:“河套对北疆一样重要,巴特尔为什么愿意将这三城割给大夏?”
没想到流云替他俩解了惑:“这次造反的就是掌管河套的亲王,他的兵马最强壮。”
看来流云在北疆期间,虽然天天想着得道成仙,却也是打听到一些消息的。
这下能理解了,巴特尔就算杀了亲王得到河套,河套的百姓和牧民也不会对他臣服,不如拿河套换大夏的帮助。
锦岁站在大夏皇后的立场,那是非常满意这个交易。但想想曾经帮托雅和巴特尔夺到王位,她觉得有点倒牙。
巴特尔虽然不至于混帐到烂泥糊不上墙,但还是太差劲了!北疆频繁发生内乱,如今竟然要靠割地求外援!
这要是我弟弟,早早打死他,我来当女帝都比他强!托雅真是太心软了。
若是巴特尔知道锦岁这样评价他,一定会欲哭无泪,为什么北疆一直有内乱?
还是不是顾长萧和燕九暗中挑拨的!巴特尔答应跟大夏通商,给了燕九商贸特权,北疆的牧民和部落确实富了起来,可也给了他们反叛的实力。
对北疆的一系列挑拨行为,顾长萧和燕九是一拍即合,一个为了敌国不稳,才不会发生边关战乱。
一个是为了赚钱,北疆越乱燕九就越容易掌控北疆的经济。
锦岁以前还有考虑,灭了倭国之后,迟早跟北疆发生一场举国之战。
现在看来不会了,只要巴特尔不死,再有燕九在北疆的一系死暗中操作,要不了十年,北疆国力必将弱到根本无力跟大夏一战。
并且我们已经进入到热武器时代,而他们还是弯刀和战马。
不过巴特尔一直在关注黑虎追击胡人的事,也许可以给他指条明路,大夏这个庞然大物你动不得,你的铁骑就往西方奔去吧!
反对援军巴特尔王的声音在朝廷上彻底消失,因为,他给的实在太多了呀!
河套三城纳入大夏版图,我们的长城可以往外推三百里,建立全新的边界线,大夏的领土一跃成为历史之最。
虽然说土地到手,但治理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彻底汉化,可只要土地到手,那别的都不是问题啊!
军工部最为兴奋,因为他们有很多新武器正好趁这一战试用。陛下如今全力发展海军,打造战舰上的配套武器。
导致他们改良的新式投石机除了安装到城墙上,便无用武之地,投石机太过笨重,上一次给黑虎将军送武器时都没排上号。
这一次刚好用于北疆战场,用敌人的战场来试用我们的武器,还有比这更爽的事吗!
对于派去的将军人选顾长萧很快拟定,那就是黄将军和流云。
没错,咱们的小流云还是得跑这一趟,因为他对北疆最熟。还有一个人也要去,是他自己要求的。
正是燕十一,他的理由很让人无语,因为燕九和燕十二娘都去过北疆王庭,只有他没去过,很不甘心。
刚好北疆内乱,不少燕家商队受到影响,他这个代家主前去整顿,也给商队人员信心。
顾长萧同意了,不过他给了燕十一另一个任务,那就是跟巴特尔签署开挖石油矿的合同。
我们在西北虽然也找到石油矿,但不管是储存量还是环境都没有北疆的好,北疆那边至今不知道石油的重要性。
我们出低廉的价格让他们开采,省人力财力,只是运回来需要点时间,那也不成问题。
就这样,锦岁孕八个月时,整个国都都在争论的驰援北疆问题得到敲定。
黄将军和流云、燕十一,带着五万大军和大批火药、投石机等新式武器,奔赴北疆王庭。
而朝廷已经在拟派官员和驻军,去接手河套三城,只等黄将军那边传回胜利的信号,大夏国的舆图就能重新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