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194)+番外
赵丰年笑着看向赵青青,“他如今还在跟着王师爷读书?”
“我也觉得他适合先去学堂读。”
拓九更委屈了。
赵青青见状,问到:“听说,那位金圣王爷不但样貌美丽,更是英姿煞爽,还曾扬言,就喜欢你这种的?”
拓九顿时不敢委屈了,连忙解释,“绝对没有这种事!是她自己说的,我可不喜欢她那种的,我就喜欢你这种的!”
“哦?是吗?”
“当然啦!我可以对天发誓!不不不,我不在这里等什么旨意了,我直接跟你回去!”
赵丰年笑着摇摇头,直到他离开,还听到拓九在哪里疯狂解释。
刚入秋,赵丰年一行人准备回京了。
“阿年这回算是立了大功了,不知道圣上会赏他什么,不过啊,无论是什么,总归都是好的,就是你祖母知道了,也一定会很开心的。”傅家,傅老妇夫人拉着女儿的手感慨。
傅轻雪点头。
半月前京城秋老虎,傅老夫人贪凉多用了些冰,便病倒了,这一病,竟是到了如今还没好全,傅轻雪也是三天两头回家探望,昨日赵丰年刚回到府上,就被喊进了宫,今日一早就去上了朝,傅轻雪想着,索性又回家来了。
“你今日早些回去,阿年都回来了,这些日子就好生陪陪他,你那生意,也歇一歇。”
“我省得的,娘你放心吧,阿年不会生气的,他说了,不希望我成为一个只围着他打转的人,他乐意我做点自己喜欢的。”
“你呀,也是阿年心疼人。”
这时,林管事一脸喜气洋洋过来了。
“恭喜夫人,恭喜姑娘,姑爷今日朝廷上被陛下夸赞,如今已经是礼部尚书,兼内阁学士了!”
傅夫人又惊又喜,“这可真是大喜事!”
傅轻雪也替赵丰年感到高兴,又觉得,这也是他该得的。
“阿年这官升的快,要不是他这些功劳都是实打实的,怕是朝中有人非议了。”傅大人回到家中也不禁不感慨。
而赵家这边,赵家人不知道这官职究竟有多大,只知道儿子又升官了,那就是值得好好庆祝的喜事。
赵丰年上任礼部尚书的第一天,就接到了要主持开春后会试一事。
虽说这些事都有流程,但是赵丰年还是请教了前任礼部尚书,如今的户部尚书。
现任户部尚书看着赵丰年,心情复杂,却还是细细同他讲了注意事项,“大致就是如此,不过,你也不必担心,谢、孟两位侍郎都是经手过的,也都是周全之人,赵大人有何吩咐,只管吩咐他们去处理便是。”
一想到要不是傅家那儿子,眼前如此优秀的后生就是他的女婿,户部尚书就十分心痛,不过,倘若他真成了自家女婿,那他自己这个吏部尚书怕是还要给他让位,做不成了,就像傅玉书,怕是赵丰年一日在尚书位置上,他这个老丈人就别想当尚书了,这样一想,吏部尚书顿时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赵丰年从户部正要离开的时候,却见到了一个熟人。
“张大人?”
正是起初临县的县令张谦。
“赵大人!哎呀,赵大人这是刚从户部出来?可是事情办妥了?”
赵丰年笑,“我来找王尚书请教会试事宜,正准备回礼部了。”
“还没恭喜赵大人又升官呢!”张谦笑眯眯。
看得出来,张谦在户部如鱼得水,他是个会钻研的人,但是也是个认得清自己的人,知道自己没什么后台,索性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事,当好这个户部侍郎,即便自己如今升了官,张谦只是诚心恭喜,不见丝毫攀炎附会之迹,只逢年过节奉上一份不出挑的节礼,赵丰年也不禁感叹他会做人了。
因为要主持会试,赵丰年理所当然准备避嫌了,赵府也不再接待来客。
直到天元帝的万寿节,顾子升看到赵丰年,忍不住发牢骚。
“赵大人如今可真是大忙人,轻易见不着人了。”
“那顾大人如今可是学会挖苦人了,再不见起初临县那位一腔赤诚的父母官了。”
顾子升便笑了,“你说你,做个主考官,未必要避嫌成这样,你内阁的活还不要做了?”
“不过递个折子的事,几位老大人都是大度之人。”
不多时,瞧见两人的傅时瑾也走了过来,“顾大人,阿年,你们聊什么呢?”
顾子升回了个礼,“再说我们赵大人如今贵人事多呢。”
傅时瑾看了眼另一边朝这边看的几位官员,笑了笑,“说来,这些日子里,朝廷上下都说,阿年这官运亨通,连带着手下身边的人都高升,想方设法要去你府上拜会呢,只是你因为会试闭不见客,竟有不少人找到了傅家来。”
赵丰年笑了,“都是陛下赏识,皇恩浩荡,这些传言实在是言过其实了。”
“嘿,还真不是!”顾子升一拍手,“我就不说了,要不是你,怕是我还在临县做小县令呢,也许是又调去了其他地方当县令,顶多知府走到底了,就是户部的张谦,也多少是沾了你的光,北地那片,多多少少都升了官,柳大尺都成校尉了,还有齐晟,你不治理好北地,也没他的位置,至于你们你们那届的探花,苏锦章,也终于跳出了翰林院,如今谁都说说你赵大人是禄神呢!”
赵丰年哭笑不得。
这时候,刚说到的张谦跟苏锦章便过来了,众人相互见了礼,这才一起进了大殿。
“他怎么也来了?正是晦气。”
赵丰年顺着顾子升这话看过去,竟是顾子昂,那就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