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4)+番外
些饿了。
他们这屋离厨房近,这会儿米汤还是热的,心疼儿子饿着肚子,巧娘刚放下的米汤连忙又端了起来。
赵丰年细细感受着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心里划过一阵阵的暖流。
就是连续四天还没归家的赵来贺让他忍不住有些担心。
好在当天夜里,赵来贺就回来了。
赵来贺刻意小声敲门,没惊动其他人。
只夫妻两不知道的是,这屋里还有个装睡的。
“怎么大晚上回来的?吃了吗?我去给你做去,不不不,还是先烧点热水洗洗......”怕吵醒儿子,巧娘压低了声音,一边忙着给赵来贺拍雪,一并又急忙要去厨房烧水。
赵来贺常年打猎做庄稼汉,是兄弟几个里面最高壮的,这几日在山上只能吃几口干粮,早就肚子饿得受不住,却也不着急找吃的,只先来到床边看了眼儿子,见他睡得香甜,这才放下心来跟着巧娘去了厨房。
在厨房就着热水擦了擦身子,又喝了一大碗姜水并一些吃食,两口子这才一起回到屋里,继续聊起了打猎的事。
“......情形不好,雪太厚了,山里草倒是没什么了,却也不好走,本想跟着脚印去找狐狸,那狐狸皮子最是值钱,去年侥幸得了一只,那皮子的钱够宝儿两个月的药钱了,只是这东西狡猾,我追了小半个山林还是给逃了。
后来遇上了獾子洞,给掏了两只獾子,谁成想转头又碰到了一只银狐,这东西可比杂毛狐狸值钱,又是花了一整日的功夫,得了狐狸我也不敢多呆了,想着宝儿前头还病着,可雪下大了,又不敢顶着大雪下山,便寻摸了个山洞,待到了下午,寻思着着得赶紧把货出了好换钱抓药,等雪小些了,索性绕过这边山头直接去了县城,问了保和堂那边孙大夫收不收獾子,是八十文一只的价,可巧孙大夫有门路收皮子,狐狸皮也卖出了,足足十两白银——”
巧娘吸了一口气,往年丈夫也不是没卖过猎物,就是去年那只狐狸皮,也才二两白银,这回居然有这么多。
“这,这银狐皮这么值钱啊...”
“孙大夫说了,这皮子成色好,拿到外头去,做成衣领子,那些贵人五十两也愿意掏的,也是咱们不懂那手艺,不然直接自己做了,送去府城,能赚得更多...
今年雪厚天冷,獾油紧俏,獾子收的价也高,就是可惜现在不好上山了,不然这东西好掏,也能多赚些......我给你也带了一盒獾油,你冬日给人家浆洗衣服,冻疮又发了,等年后分出去住了,我上山打猎,你就在家照顾宝儿,别出去做活了。”
巧娘眼眶微湿,“这东西贵着呢,给我做什么,平白浪费了......”虽是这样说,但那罐獾油被她拿在手上,怎么也不愿意放下。
“不贵,这一瓶是孙大夫送我的,你看这个小瓶子是竹子做的,我厚着脸皮要了两瓶,一瓶给爹娘,是我没用,连累你大冬天的还要给人家浆洗衣服,你多涂些,后面就不要去了,好好养养,回头破了皮更是要吃苦头的。”
巧娘抹去眼泪,应下了,又问,“对了,这钱……”
“这钱留着,既然已经分家了,就不上交了,加上分家的二十两,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也有三十五两好几了,年后起房子紧着点用还能余下些宝儿买补药。”
“你做主就好了。”
赵丰年先前还听着,到后来渐渐睡意涌上,于是,也就错过了赵来贺说的下一句。
“这次进城,我听那些秀才郎都在念什么‘瑞雪兆丰年’,宝儿的大名,就叫丰年怎么样?也不必从‘有’字,宝儿身体弱,我想着取个不一样的压一压。”
“赵丰年,赵丰年,”巧娘嘴里念着,笑道,“这真是个好名字。”
第3章
农家日常孝敬
第二天一早,赵家的人便都知道老四赵来贺回来了,虽然有心想知道他这次进山赚了多少,但是到底是分家了,各家赚的钱都不必再交付公中,自然也不好追着问,只是,当赵来贺将獾油拿出来给了老爷子跟张氏,其他人还是狠狠地羡慕了。
“一盒獾油如今都快卖到五十文了呢,老四这回看来是赚了不少钱了。”王三娘窝在屋里纳鞋底,一边眼馋羡慕。
“那也是老四的本事。”
“我也没说啥,只是当年你咋没去一起学打猎呢?”
众所周知,赵老四的打猎技巧都是村子西头一个老猎户教的,老猎户三十年前孤身一人来到赵家村定居,靠着打猎跟村里人换东西吃,只是那人不愿意说话,平常也没人敢上前搭话。
“都说多少回了,那是老四救了他,他才教老四打猎的。”
因为有了个先天不足的儿子,赵老四不得已大冬天去山里捡山货,走远了,碰巧救了被野猪撞伤了的猎户,猎户这才将本事教给了赵老四,大家都知道这是门手艺,这年头学手艺都是要交束脩,先从学徒做起,别人谋生的手艺,自然不肯轻易教给旁人。
再者,进山也着实危险,不是真的有点本事,胆子大,还真不敢轻易进山。没看老猎户也因为这个伤了身体,没两年就去了嘛。
所以,王三娘也是嘴上一说,真要她男人也进山打猎,她是不敢的。
“想要獾油,让自家男人买去呀,找老人家讨要算怎么回事,那是人老四家孝敬爹娘的,天天窝在屋里不做事,伸手要东西倒是积极呢!”
王三娘一听这话,纳着鞋底就出门了,一边使着针,一边靠在门上看热闹。
王小红见她出来,变本加厉,“有些个人做个事拖拖拉拉,伸手要东西可是麻利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