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53)+番外
三个月的狗崽子正是开始换乳牙的时候,见天的要磨牙,张屠户家多的是大骨头给狗崽子磨牙,赵家是没有的,于是,当这天起床,赵丰年发现自己丢了一只鞋。
“肯定是被两只狗崽子衔走了,你爹也是,张家就是卖肉的,他去人家家里抓狗,只知道给自个儿割了两斤肉,都不晓得要给狗买根骨头,你先穿这一双去学堂,另外一只娘去给你找,指定又是衔到鸡棚那边了!”
巧娘给赵丰年拿了新鞋,这才又出去找狗了。
“晓得了,我今天送宝儿去县城,回来的时候就买!”赵来贺正在堂屋摆饭,听到巧娘嘀嘀咕咕走过去就提了一句。
“家里如今有三条狗呢,得取个名字才行,大黄就还是大黄,这新来的两只,一只旺财,另外一只叫——”
“叫来福吧。”赵丰年憋了一样那只正咬着他一只鞋咬得起劲的狗崽子,慢悠悠说道。
照巧娘的说法,这只鞋已经被咬得不成样了,也穿不成了,索性给了它,免得还要再霍霍其他的鞋。
赵来贺喝了口粥,点头,“是个好名儿,尾巴白尖的叫旺财,那眉心白毛的就叫来福了。”
家里多了两只狗,无论是巧娘还是赵来贺,都觉得安心了不少,哪怕还只是小狗崽了。
于是,第二天赵青青赵翠翠姐妹俩过来帮忙后,巧娘便引了姐妹俩去了狗窝,然后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跟大家一起唠嗑去了。
这一唠,就唠到了赵家三房。
“听说赵老三已经一个多月没回村了,他巧婶,你们三伯月底纳粮税的时候都没回村,是你们帮忙拉过去的?这是赚了不少钱了吧?”
“不是我家,是他大伯家帮忙捎带的。”巧娘笑了笑,她只知道赵三确实三天两头不归家,倒是不知道竟是有一个多月没回来了,许是钱员外那边是忙的,这年头,忙一些才是好呢。
“要说这赵三媳妇也是好命,男人是个读书的,替员外老爷做事,虽说十天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但到底是手上有钱不是。”
“都说赵三赚到钱了,只是我看陈莲跟两个闺女倒是还节俭着呢,这不是,今年家家都是大丰收,少不得扯了料子做身衣裳,割几斤肉补补,她们家碗里还没个油花子呢!”
“谁说不是,他们家三亩地,平日里就见
陈莲带着两个闺女在地里,农忙也要花钱请人,瞧不见赵老三半个影子的。”
巧娘听了一耳朵,没当回事,各房自己过自己的,用不着她上去操心。
而这头,赵丰年下了学正同几位要去书肆的同窗告别的时候,却好像看到了赵来庆。
“赵兄?”
“无事,只是似乎看到了熟人,许是我看错了,那李兄、王兄,便明日再见了。”
赵丰年辞别众人,爬上驴车,就见赵来贺看着那几个快走远的同窗皱着眉头。
“爹,怎么了?”
赵来贺有些忧愁,“宝儿啊,那几个都是你同窗?他们都是要去书肆?”
“嗯,他们比我先来县学,也都是附近几个镇上的。”
只见赵来贺更忧心了,“宝儿啊,咱们家如今也是富裕了,你不用再节衣缩食替爹娘省钱,爹也读过私塾,知道同窗之谊,
他们要去书肆,下回你也一起去!爹给你银子,咱们都买最好的!”
赵丰年又是感动又是无奈,“爹,您想多了,我如今东西都是够用的,书院里有自己的藏书,夫子都准许在书院里借阅的,暂时不缺东西我才没有一起去。”
赵来贺顿时放心了,“这就好这就好,不过你如今在县城读书,县城的花销肯定不比在村子里,给你的零用还是少了些,往后给你增到一两!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晚上,饭桌上,赵来贺还特意跟巧娘也提了一句,巧娘自然是赞同的。
“远的不说,就说二嫂家,他们柱子读书,可是用的最好的笔墨,最好的纸张。”
赵来贺也赞同,“富哥家有志用的东西也都是好东西。”
赵丰年忙解释那些东西都是非必须的。
“就是要用次一等的笔墨纸砚才好呢,假设这样的东西都能练好了,后面考试的时候用纸不会太差,写起来也流畅,才能更好,再说,如今我还没到那个阶段,倘若真有需要的,我自不会亏待了自己。”
科举的事巧娘赵来贺是不懂的,但是既然儿子都说了不会亏待自己,那他们自然是没话可说了。
也是这么一着,赵丰年完全忘了赵来庆的事。
直到这天,钱员外带着礼品上了他们家。
“......早该来拜访的,你兄弟在我府上做事,算起来,都是一家人了...令公子是多次被县令大人夸赞的神童,一直久闻其名,未见其人,今日一见,果然是少年英才啊!”
赵丰年一听这话就笑了,果然不愧是生意人,什么话都能信手拈来。
钱员外来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想要酱油方子,由此可见,他的生意做得挺大,消息也很灵通,至少目前为止,赵丰年还没听说临县谁家开始卖酱油的,起初他们没有选择再临县卖,一个是府城大,而来就是不想太招摇,有意瞒着,但是钱员外却知道了是他们买卖方子,由此可见,钱员外在临县绝对是有势力的那一拨人。
不过,他们赵家也不是原先的赵家了,他们家多次被县太爷表彰夸赞,单凭堆肥法,就让周围人不敢轻视,这也是钱员外如此客气的缘故了。
赵丰年这里想着,却没有拒绝钱员外的请求,送上门来的生意不做白不做,况且,赵丰年相信,钱员外是个聪明人,绝对能明白他们不想弄得人尽皆知的意思,否则,他也不会大晚上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