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86)+番外
本来众人还在担心府城之人嫌弃这是麻布,却没想到他们的麻木细腻柔软,几乎是刚推出就受到了追捧,听闻下一批货要等年后,那一批麻布竟短短几日就销售一空。
纺织厂的头一仗就如此顺利,陈家湾就更让人羡慕嫉妒了。
而这个时候,上河村下河村的村长却不约而同地登了赵家的门。
听完两村长来的意思,赵丰年很是无奈。
“谁人不知小赵秀才就是点金手,做的都是大好事,赵家村、柳家村还有陈湾村都是受了小赵秀才你的指点才能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更别提早几年的堆肥了,那是让我们整个怀江府下面都受益的,只是你看看,如今周围几个村子,除了顾家村,就我们大河村还苦着呢,我们大河村又不比周头那边地多,能种的粮食也多,这日子过得是紧巴巴。”
大河村村长刚说完,下河村村长就不乐意了,“什么就你们上河村,我们小河村才是最苦的,本来前几年田地就被水淹了不下三分之一,这几年都没能恢复起来,如今我们村的地是最少的,那日子才叫真的不好过!”
“那也是你们起初围河床造田地造的孽。”
“王大牛,都是一个祖宗的,起初你要是不拦着你们村的人来帮忙疏通河道堵缺口,我们的田跟地至于被淹吗,说来说去还是你们大河村见死不救!”
眼看两人就要吵起来,赵丰年连忙制止住了。
说起上河村跟下河村,那是积怨已久了,两村人光是见面看一眼就能掐起来,赵丰年头一回跟赵来贺去县城缴粮税的时候就曾看见过两村村民发生冲突,如今竟还是一样的。
上河村跟下河村本是一个村,这也是下河村村长说一个祖宗的缘故,后头因为产生了分歧分为了两个村子,问题就出在下河村想要多一点土地,因此围河岸开荒造地,导致上河村那一截河水河面抬高,某一年下大雨河道改道淹了不少地。
于是前两年又一场大雨,眼看下河村围起来的河坝也要破溃,下河村去上河村喊人帮忙,上河村没一个来的,下河村瞬间淹了三分之一的地,好在是人没事。
这下两村是彻底撕破脸皮了。
赵丰年想,这两人估计也是碰巧凑到了一块。
“牛大叔,王二叔,并非是我不肯帮忙,反而,针对你们两村,我确实有个想法,或许可以帮到你们,只是这个想法不容易做到,又或许说,根本就做不到,所以,你们两位还是请回吧,恕我帮不上忙了。”
两人急了。
“不是说有办法吗?你不说出来怎么知道我们做不到呢,我们上河村肯定全力配合!保证做到,至于下河村,做不做到管他们呢!”
“呸,我们下河村已经决定一切都听小赵秀才的了,我们才是一定能做到做好!”
赵丰年笑了笑,“我这计划的前提就是两村重归于好,这也能做到吗?”
两人懵了。
“两位还是请回吧,等什么时候想明白了再来找我不迟。”
上河村跟下河村村长刚走出赵家大门,迎头就碰上了顾家村的人,两人当即对视一眼,连忙回村商量去了。
两人也是误会了,顾家村的人是来找赵来贺的,并非赵丰年。
年后,纺织厂越发火热了,厂里的麻布广受好评,都说这改良后的织布机纺出来的麻布跟以往的麻布大不一样,这麻布轻柔透气还耐磨,老少皆宜,关键是比镇上城里的麻布可便宜多了。
至于丝绸,那本身也不在平头老百姓的选择里,一时间,整个临县甚至府城,都兴起了过节送麻布的风潮。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顾子升的调令终于下来了。
怀江府同知,正五品的官。
顾子升收到调令还很惊讶,这是直接跳过了六品通判,直接升了四级。
“于同知去年就调走了,我还以为朝廷会再派人过来呢,没想到,竟叫我赶上了。”
赵丰年恭喜了他,顾子升却显得很惆怅。
“往后我岂不是要一个人在府城了,咱们见面的机会也少了。”
赵丰年却笑了,“这可说不准,我已经决定再过些时候就去府学读书。”
顾子升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年前那会儿我问你你还说在考虑呢,你真不打算去青州了?”
说来也是有意思,过年那会儿,怀江府隔壁几个府城的书院纷纷给赵丰年下了帖子信函,十分客气又诚恳地邀请他去他们那边读书,甚至还有封青州的,这可是跨了一个州!
虽说周学政提过帮自己引荐,届时有了消息再告诉他,但是赵丰年目前尚未接到周学政的递话,只当他暂时不得空,所以也没往这方面想,等看了青州的信,只当是周学政帮自己提了一嘴,那位江大儒怕是没看上他,碍于情面便给了他一张入学的凭证。
赵丰年一一回了信函,到了回青州书院那一封的时候,斟酌了许久,最后只表达了感激惶恐,说路途遥远,不便前去青州,他日定上门拜访求学之类的。
不知是不是听说了这事,怕好苗子被别人抢走了,怀江府府学学政竟然连忙送了信来,还奉上了现任刘知府的亲笔书信,表示很欣赏他的才学,让他务必要早日入府城官学,言辞恳切。
看得赵丰年好笑不已,也回了刘知府跟府学学政的信,只说会尽快去入府城官学。
“青州太远了,确实不便。”
赵丰年跟顾子升提过周学政想替他引荐青州书院的江山长做老师一事,顾子升起先还为他感到高兴,后头知道青州那边只是给了一封邀请入学的信函,当时就不满了,此时听到赵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