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88)+番外
两边村长本来还有些别扭,听完赵丰年的话,瞬间就觉得自己是村里的大功臣了。
“我想说的办法,是养鱼。”
“养鱼?”两村村长对视一眼,都是一脸茫然。
“上河村跟下河村本就就位置优越,河水落差小,河面宽阔平坦,水量充沛,只要下河村愿意把此前围的田地恢复回去,那一片就是个天然的渔场,两村合力发展鱼业,大有可为。”
两位王村长都有些为难。
“小赵秀才怕是不知,那鱼生长都在水里,自生自灭的东西,抓多了就没了,又不是养多少就有多少,如何能长久做下去呢?”
“这就涉及到休养生息了,我们都知道,春天是万物繁衍的季节,这个时节我们就要休渔,鱼也可以养殖,并非是自生自灭,制作鱼粮,撒网,喂鱼,都是有讲究的,你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河边,相信比我更懂这些。”
上河村村长思考了一番,忽然说道,“村里的老人以前是做渔船上河面捞鱼的,只是倒未想过可以自己做鱼粮喂鱼。”
“倘若将那边一块河面用网围起来,那鱼就在里面,是不是就跟抓回来养在家里水盆里一样了。”下河村村长也补充了一句。
所以说,赵丰年从来不小看古人的头脑。
两村村长越发觉得可行,当即拜谢过赵丰年要回村讨论,只说等弄好了章程再请他掌眼过目。
赵丰年自是答应下来。
很快,上河村跟下河村重归于好还打算一起养鱼的事就传遍了。
大家一打听,发现这些日子两村村长经常来回赵家村,顿时就明白了,好嘛,赵秀才又当了一回点金手,这回一下子就帮了两个村子,还叫两村回归同一个祖宗了,实在是功德无量。
这下子更多的人想找赵丰年出主意了。
只不过这些人也注定扑个空了,因为赵丰年准备上府城读书去了。
赵丰年去府城读书,赵来贺跟巧娘肯定是要一起去的,就是赵丰年想要一个人去,赵来贺巧娘也是不放心的,因此,赵丰年前段日子就让柳小尺替他在府学附近置办了一座宅子,只等收拾收拾就能住了。
赵丰年原本交代柳小尺找人帮他们提前打扫好,却被巧娘拦下来了。
“不就是几间房子嘛,不是什么重活,我跟你爹去了打扫就成了,别花那冤枉钱!”
巧娘习惯了节俭,赵丰年没有再坚持,只想着等到了地方看看,倘若要修补的,还是要请了人来。
走之前,赵丰年给制油厂跟纺织厂都做好了安排,制油
厂的厂长如今是赵来贵,十分感激赵丰年,当初得知要让他做厂长,赵来贵一个大男人,险些感动得哭了,当场就指天发誓一定会替赵丰年好好经营制油厂。
赵丰年给两边都留下了府城的地址,让他们有什么事只管去府城找他。
家里的地则是交给了赵老头赵来金,农忙的时候赵来贺巧娘再请人帮忙,地里的收成给赵来金家一成,王三娘听了脸都笑开花了。
然后,赵家一家还有大胖就前往府城了。
大胖是他娘硬塞过来的,王三娘自然是为给儿子某个前程,生怕赵丰年去了府城,时间久了就把大胖忘了,谁不知道,跟着赵丰年才是前程无量,村里其他人只说王三红心眼子多,但是赵大胖确实能干,赵丰年便也没说什么。
顾子升原本想跟他们一起走,奈何府城同知的位置空了快一年有余,张通判也已经赶赴京城了,刘知府又是个不管事的性格,正有一堆的公务堆着,便来信催顾子升赶紧上任。
刚巧临县新来的县令也到了,交代完该交代的,顾子升跟赵丰年约好府城见,就先走一步了。
“家里的地倒不用着急,有爹娘还有大哥看着,就是去了府城,进不了山林了,我这心里总憋得慌。”刚上车,赵来贺摸着来福的狗头,有些不是滋味。
这回去府城,把家里三只狗都带上了,按巧娘的话说,就是府城还比不上村子里安全,看家护院的狗可少不了。
“你要是想了,只管套了车回村,跟谁拦你似的,再说,大尺小尺他们一个月来回好几趟,都不用你自己赶车了。”
赵来贺一想,顿时就乐了,“也是,还能看看地里的庄稼。”
得知赵丰年要去府城读书,众人都十分不舍,送行的人都走到了村口,只见又多了其他几个村子的人。
最后是赵大力站出来劝大家回去。
“乡亲们,丰年只是去府城读书,逢年过节还会回来的,咱们就别耽误孩子了!”
巧娘看得眼泪汪汪,“瞧瞧,这就是咱儿子的本事!”
刚出了村口没多久,路上便碰到了一个车轴陷在石头缝里的马车,赵来贺赵大胖忙上前去帮忙,赵丰年却留意到一旁站着的老者。
老者一身半新不旧的长袍,头发胡须斑白,身形笔直,带着几分儒雅随和,不像是能出现在这种乡间小道上的人。
许是注意到赵丰年的目光,老者看向他,微笑,“好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你就是赵丰年?”
老者正是傅青云,近日他了解了很多赵丰年的事迹,今日便耐不住想来临县底下看看,却刚好看见乡民一起为眼前之人送行的场面,此时此刻,他本以为赵丰年虽身负盛名,却到底出生乡野,应当是朴素的农家子弟模样,毕竟赵丰年连堆肥都能想出来,那肯定是接触过那些东西才能做到的,未见到赵丰年之前,他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一个脸庞黝黑却质朴,双手许还有些劳作后留下的老茧,坚韧不屈的少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