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1014)
但好在,她这一辈子就是为原主的心愿来的,且有的是时间,相信豫章侯府也等得及,毕竟,田三郎没那么容易就继承侯府世子之位。
送走阮家人后,阮柔陷入了忙碌中,她特地花大价钱买地建道观,当然不止是为自己住的,作为一家合格的道观,清凉观就该和其他的道观一样,广迎四方居士和信众。
几日时间,下人们忙着打扫道观,整修后院、栽种树木,而阮柔则忙着写请柬,她计划给过去原主的小姐妹、长辈、以及有些来往的人都寄一份,主打一个广撒网,愿意来的说不定就能发展成忠实的信众。
相较于其他道观,清凉观还是有优势的,一来,女道观哪怕在京都也是一个稀罕物,肯定能吸引很多官宦家属,再有,她作为阮家的女儿,本身人品家世都可靠,亲自经营的道观自然更有可信度。
随着请柬一封封送出去,道观正式迎客的日子正式到来,阮柔早早穿好了道服,做了早课,只等迎人登门,道家讲究一个随性自然,想必也不会在意她的这些小算盘。
第561章 清凉山,清凉观。 所幸阮家的阮父和几位叔父都……
清凉山,清凉观。
所幸阮家的阮父和几位叔父都还官在要职,不少往日的交际圈还愿意卖一个面子,当然,更多还是看在阮家如今正得圣宠的份上,也有不少出于好奇的妇人和少女纷纷前来,总算没叫清凉观的第一日开观白费。
第一柱香是当朝的彩云郡主所上,彩云郡主算是半个皇家人,其母乐阳公主为先皇的庶出公主,也即当今圣上的庶妹,与及笄之年由先皇许给了清贵出身的探花郎,如今几十年过去,夫妻二人琴瑟和鸣,育有儿子一女。
彩云郡主今岁十七,皇家的女儿向来金贵,非满十八不会轻易出嫁,而乐阳公主夫妻勉强算是圣上一派,驸马家跟阮家也有几分交情在,这才愿意前来,也是今日所来宾客中身份最为贵重的一位。
彩云郡主上过香,香客们跟着陆续上过香人,便来到清凉观的后院。
说是后院,其实整个观都建在山顶,圈起来的后院面积巨大,几乎能从山顶纵览整个京都南面的风景,唯一可惜的是,向下看去,几乎整座山都是光秃秃的,若仔细去看,能辨认出山上隐约有些许绿色,那是阮柔最近几个月命人在山上栽种的,只可惜,估计是土壤不行,成活率很低,想来只能慢慢养护。
总的来说,差强人意吧,品着茶,阮柔偷偷观察众人反应,如此安慰自己。
香客们是清晨上山的,在山上看似闲聊的赏花赏景中度过一上午,约莫等到中午,以彩云郡主为首的一行人先行离去,剩下的都是一些跟阮家和阮柔关系好的、以及官位偏低的,只等在道观用午膳,午后,整个道观只余几个与阮柔关系亲近的小姐妹。
未出嫁的小姑娘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思,之前彼此关系好,如今也没有利益纷争,少不得问几句如今现状,阮柔皆一一如实答了,并坦然道,“其实我觉得我现在挺好的,不用担心嫁人后的是非。”
都是正值谈婚论嫁的年纪,少不得担忧未来,又有人问起当初她新婚当日的情景,那是一个昔日与原主关系不错的小姐妹,只是,阮柔隐约听阮母提过,她要嫁的是豫章侯同族的一个举人,都说夫荣妻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们俩的立场已然对立、
“不提了,豫章侯那样的人家,讲起来都晦气,得亏我没嫁进去,不然少不得以后倒霉呢。”阮柔一副颇为嫌弃的模样,引得那姑娘微红了眼眶。
都是闺中的小姐妹,人家父兄得力,说的人家是豫章侯府的侯爷,一个不高兴还能回娘家,说不嫁就不嫁,而自己呢,爹娘不宠,许的不过是豫章侯府的旁支,侯府荣耀的时候没见沾多少光,如今还得跟着受牵连,她其实有些想退婚,可爹娘死活不同意,未来夫婿那边话里又是让她找阮家打听情况,她这才不得不上门。
她不是听不懂话的人,更并非不听劝,对方话语里的警告和劝诫都十分明显,然而她依旧无能为力,只心里打定主意以后不再来,不是埋怨嫉妒,而是与其日后翻脸,倒不如就此不再来往,还能为彼此保留一番体面。
婚是肯定退不掉的,她也得为以后想想,怎么劝人与豫章侯府保持距离,最好迁离京都这片是非地。
对方所想阮柔全然不知,她只是本着良心隐约透露一点而已,至于对方如何做,她其实也顾不了太多,总得先完成原主的心愿,而且,豫章侯府的行径也着实可恶。
送走全部客人,阮柔伸了个懒腰,你来我往的,说话得小心、举止得得体,可真够累的。
好在收获十分明显,这一日等于向外人宣告道观正式成立,以后如果有人要往道观上香,说不得就会有来清凉观的。
阮柔给自己建个道观也不全然是为躲避家中给说的亲事,也是真的想自己能做出些什么来,她希望自己的道观以后能成为京都圈子里妇人们首选的道观,提供一个稍微能安心舒适的场所,她也正为此努力着。
至于豫章侯府那边,她更得努力使劲,争取给其多添点麻烦,完成原主的心愿。
随着道观一日日走上正轨,愿意来清凉观的人逐渐增多,好名声开始在京都传开。
而与之相对的,豫章侯府可就焦头烂额了,倒不是他们自己出了问题,而是豫章侯府的姻亲故旧、族人旁支,但凡牵扯稍深点的,基本都被人抓住了把柄,在朝堂告上一状,轻则降官罚俸,重则贬官发配,一时间,如同巨树般繁荣昌盛的豫章侯府从底部开始逐渐发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