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1028)
荆母之前就是大学教师,阮柔的话一语双关,顿时把荆母逗笑了。
第574章 小屋左边是另外两家下放户,再往南边,才是知青点的位置。……
小屋左边是另外两家下放户,再往南边,才是知青点的位置。
相比三间寒酸的茅草屋,知青宿舍堪称豪华,那是早年用知青补贴的钱建起来的,拢共四间,石头墙、红砖上檐、瓦屋顶,在永安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村支书孙根大公无私的证明。
约莫走了五分钟,阮柔到了地方,原主以前不怎么来这边,但同一个村子里劳作,多少有几分见面情,她按计划来到门前。
冬日清晨,难得的闲暇时间,知青点颇有些宁静,隔着一道黄土围墙,隐约能听见里面有轻微的说话声,她敲门,没人开门,而是隔门询问,“谁啊?”
阮柔回:“我是阮礼雅,找一下郑倩知青。”
里面响起了窸窸窣窣的议论声,过了好一会,才有人出来开门,正是郑倩。
郑倩是知青点的知名人物,她父亲是湖市的副书记,母亲是当地军队文工团团长,可以说,正经的红色出身,其下乡属于自愿下乡,三年前高中毕业,郑倩没有按父母的规划去上工农兵大学,而选择了下乡支援农村建设。
彼时,早已不是下乡光荣的时候了,城里但凡疼爱子女些的人家都畏下乡如虎,郑倩的主动下乡堪为表率,在郑父竞争副书记一事上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当然,这些都是从原主后来的记忆中得知的,此时的阮柔并不该清楚这些,不过,不谈身世,只谈下乡后的表现,郑倩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姑娘,郑倩下乡后不怕苦不怕累,身先士卒,是一群知青里表现最积极的一个,农忙的时候一天能挣十个公分,比干惯了农活的本地人都丝毫不差,更是积极帮助同伴融入新集体,三年下来,算是知青点无名有实的小队长。
阮柔看中的,不仅有郑倩的背景,更因为对方还算正直的性子,既然愿意帮知青们做主,那就应当愿意在更为重要的录取通知书一事上伸手,至于对上永安村书记,想必其堂堂市委副书记的父亲也不是摆设。
上一世,郑倩自己的通知书是按时下来了的,因为第一年报到时间赶,就在来年开春,故而收拾好行李的郑倩没多久就回了湖市,对永安村发生的一切没那么关心,后续的事情更是不知情。
而此时,所有人的通知书都还没下来,阮柔来问也不显得突兀。
“阮姑娘,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郑倩跟着往外走了几步路,整个村子静悄悄的,大家伙都在猫冬呢,她着实有些好奇,对方找自己有什么事。
阮柔环顾左右见无人,这才露出为难的神色,“郑倩知青,我昨天收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了些不好的消息,不知该找谁商量,这才来找了你。”
郑倩更加疑惑,“什么纸条?”
阮柔递出一张最寻常不过的淡黄色纸张,上面只歪歪扭扭写了一行字,“孙根计划找人替换你们的录取通知书。”
看得出,字是特意写歪的,可见凭字迹根本找不到背后的人,光是看完字,数九寒天的,郑倩的背后也惊出一身冷汗。
诚然,她是自己坚持来下乡的,可也没准备在乡下待一辈子,她早就从父母的言行中看出,混乱只是一时的,早晚时代走回正轨,知识和人才才是这个国家最极需的,所以,她下乡后也依旧一直复习高中知识,等待转机到来的那一刻。
终于,时隔三年,事实证明,她赌对了,高考恢复,三年的下乡经历不仅没有成为耽误她的负累,反而会成为以后她深入农村的证明和往上走的光勋,可一切的前提是她能通过高考回城。
若孙根真动了这等恶毒的心思,没有通知书,纵然她能凭借父母的运作回城,也终究不是那么回事。
郑倩登时急了,“这是真的吗?”询问的语气,却已信了七八分,毕竟孙根的为人在过去三年她已经见识过很多,而且,**有一个读过初中的女孩儿。
阮柔摇头,“不知道,但我害怕。”
气氛一下子沉默,两人面面相觑,彼此的眼中都有着彷徨无措,到底年纪还不大,心智成熟短时间也想不到那么多,比如,郑倩就没想到,为什么那个暗中提醒的人会把纸条扔到阮家,而非知青点小院。
“别急,既然提前知道了,不管真假,总有解决的办法。”郑倩一边搓手,一边脚下打转,思考着什么。
好半晌,她才问,“阮姑娘,你有什么想法吗?”
阮柔摇摇头,“通知书的消息至今还没下来,不知是真的需要这么久,还是我们的已经被调换了。”
被这么一说,郑倩更慌了,但慌乱之中又生出一丝理智,“不仅我们村没收到,周边几个村子都没收到消息,想来通知书还没下来,你也先别急,等我去打听打听。”
阮柔便乖巧地点点头,一副没主意任由安排的样子。
当务之急是打听消息,再商量也商量不出个什么,郑倩正欲让人先回去等消息,就听对方眼巴巴问,“郑倩知青,你报考的是哪所大学啊?”
“我报的是湖市大学,想早点回去一家团聚,你呢?”
“我也报的湖市大学,我爸妈总是念叨,其实这么多年我都不怎么记得了,就记得家属院的三层小楼房。”
郑倩听说过阮家下放的事,此时只能无言,但很快,她又有了疑问,“阮姑娘,你对自己能考上大学很有自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