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1089)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阮家住起来就简单了,三间房,当初原主还在娘家的时候阮父阮母一间、原主一间、两个弟弟一间,后来原主出嫁,阮大弟便搬去了原主的屋子住,后来成婚生子也都在一间屋。

阮柔要想回去住,只要叫阮父和阮三弟住一家,她和阮母住一间就可以了。

于情,女婿刚过世,人家娘亲担心女儿想女儿了,总不能拦着不给回娘家,于理,外祖母想见见过继来的新外孙,怎么都没理由拒绝,林父只得同意。

阮柔于是欢欢喜喜回去收拾行李,正好可以趁着远离林家人的几天功夫,吃喝点好的,顺便想点挣钱的法子。

第一天,阮父就是来看看房屋的情况和需要的材料,真动工还得过两天,但架不住阮柔离开心切,直接带着林松跟阮父一行走了,徒留林家人大眼瞪小眼。

回到阮家,阮柔可就自在多了,被阮母拉着一个劲儿地说话,期间林松始终跟在脚边。

等说完了常规话题,阮柔要说些正经事了,遂找了个理由将人支开,“林松,我饿了,你去灶房看看饭好了没。”

林松从小寄人篱下,别看才五岁,早就学会了看人脸色行事,闻言哪怕不愿意,也委屈地憋着嘴离开了。

人都后,阮母忍不住埋怨,“你这孩子,对小孩儿耐心多着点,你好好说,他能听懂。”

阮柔顿时笑开了,难怪都说在父母眼中,多大的孩子都只是孩子。

阮母见状,也跟着笑了,但很快,便正经了神色,“你有什么事,说吧。”

知女莫若母,阮母从一开始就感觉女儿打着什么主意。

第619章 “娘,还是你了解我,”见势不妙,阮柔先是不着痕迹拍了个马屁,而……

“娘,还是你了解我,”见势不妙,阮柔先是不着痕迹拍了个马屁,而后才说起自己的打算来,“这不是林富去了,以前家里有个男人,靠着种田日子还能过下去,以后就我带着一个孩子,就想着能做什么挣些钱。”

阮母顿时眼睛一横,“要你考虑什么养家,他老林家那么多人都是死的不成。”

按阮母的想法,养家就该是男人的事,女儿嫁到林家,哪怕女婿死了,只要女儿不改嫁,林家就得养着孤儿寡母一辈子,等过上个十年,收养的孩子也长大了,就该由儿子养家,至于女儿,最多操持下家里的家务事就行了。

然而,想是这么想,可实际上,靠别人养活的日子可想而知能有多憋屈,林家人讲良心还好,若是不讲良心,直接一两亩田地把孤儿寡母赶出家门,娘家人除了上门揍林家一顿,其实也帮不了什么。

所以,阮母最后还是看向女儿,“你有什么挣钱的门道。”

阮柔本身会的技艺不少,但要符合原主的人设,还不用亲自出面,又不要本钱的,她冥思苦想,除了做绣活,也就剩下卖方子了。

做绣活太慢,卖方子其实也不大说得过去,犹豫一会,她还是选择了做绣活。

刚掏出身上的十两银子,阮母就忙不迭拦住了,“你这是做什么?”

阮柔没好气道,“想着让娘你帮忙买点绣线。”

阮母反而松一口气,她还以为女儿要给自己钱呢,那压力多大呀。

“行,要买什么绣线你跟我说,明儿我就去给你买。”阮母也没问为什么女儿不自己去的话——新寡不适合出门。

阮柔可没想着自己的寡妇身份,她纯粹想的是从现在开始营造自己病秧子的形象,方便以后在林家躲懒。

银子阮母只拿了一两,跑了一趟镇上买的最好的各色针线,还了剩下的八个铜板。

阮柔收下针线,很是高兴,用的针线好,绣出来的东西才更值钱。

阮家今儿个除了阮母,就剩阮母、阮家大儿媳以及一个小侄子,阮父带着两个儿子去阮家做活了,按四天的工作量,一天二十文工钱算,阮柔总共给了阮母三百文铜板,包括自己这几天的伙食费。

因此,阮家大弟的媳妇对大姑子在自家住也没什么意见。

三天时间眨眼而过,阮柔手里的绣活才刚起了个头,傍晚阮父带着两个儿子回来就交代了,“活儿干完了,今晚晾一晚上,你明天就可以回去住了。”

阮父砌墙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所谓的安全问题,晾干就能住。

在娘家住着到底名不正言不顺,阮柔也没多留,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就带着便宜儿子林松回去了,临走之前,阮柔还没忘请阮父帮忙找个靠得住的学堂。

“爹娘,我想送林松去读几年书,你们帮我寻摸一下,周围村子有没有合适的私塾,一年的束脩要多少。”

阮柔说这话是当着林松的面的,五岁的孩子已经会记事了,所以阮母虽然表现得脸色难看,却没直接说什么,而是背过人去悄悄指点女儿,“你手头有几个钱,还要送人去读书,那私塾的束脩一年就得二两银子,你能供得起几年。”

阮柔没怎么在意钱的事,相反,只要她能挣钱,钱就是最小的事,但她不想阮父阮母担忧,详细讲了自己的理由,“娘,林松名义上是林家继子,我的日子,可林家都好几个孩子,还能指望他们对林松多好,不读书,将来分家产也分不到几亩地。”

阮母仍旧不愿意,“那也不用送去读书啊,你挣了钱直接买地不就行了嘛。”

阮柔无奈道,“买地那也太打眼了,林家肯定会打主意,孤儿寡母的,我们也未必保得住啊。”

“他们敢!”阮母立即眉眼一竖,“还当你娘家没人呢,你两个弟弟年纪可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