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1114)
阮柔当即笑了出来,丝毫没掩饰,这大饼画的,骗傻子呢。
“娘,家里的事你和爹决定就好,我如今是个寡妇不便出面就不掺和了。”阮柔这话纯粹糊弄林母呢,毕竟之前阮家开铺子她可没少帮里帮外。
林母压根没想着这个儿媳参与,只是想从其娘家掏出点钱来。
“你不用忙这些,在家里休息就好,就是吧,还有件事需要你帮个忙。”林母说着有些心虚,毕竟,要求儿媳从娘家借钱,可不是什么好事。
“娘,你说,能帮的我一定帮。”阮柔信誓旦旦,十分真诚地说道。
林母顿时有了信心,终于开口,“开铺子需要本钱,家里之前给你二弟相看还欠了五两的银子,实在拿不出来了,所以,就想问你能不能回娘家借十两银子,你放心,这钱我一定会还的。”
阮柔心中冷笑,林母也是真敢想,这年头,一亩地不过七八两银子,娶一个媳妇甚至只要三五两,林家张口就是借十两,还强调会还,依她看,林家压根就没打算还。
“啊,可是我娘家也没钱了啊。”她用十分无辜的语气道。
“怎么会没钱,那铺子不是十分赚钱吗?”
“那还要付房租,进货啊,好几两银子的货都压在库房呢。”阮柔解释。
林母一听愣了。是哦,要开铺子肯定就得进货,
可是,阮家没钱的话,自家开铺子的钱能从哪里来呢?
林母暂时放弃了大儿媳这边,回去跟林父商量。
也不知老两口怎么商量的,过几日又来找阮柔说要借二两银子,被阮柔以阮家没钱拒绝了,反正要借钱自己找人去借,她绝不会回娘家的。
林母无奈,加上开铺子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最后,还是想方设法从村里的各户人家借了八两银子,又把秋收的粮食卖了三两,其中,六两准备用来付租金,五两用来进货,等卖出去的货换成了钱再进货,如此,林家的欠债来到了十三两。
两人想的很好,可第一步就卡在去镇上了。
因为林家没有一个人识字,不,还是有的,早死的林富小时候曾偷偷去隔壁村的学堂偷听过一段时间,略微识得一些常见字,可林家一生就是六个,压根没钱供大儿子读书,所以,林富始终是个乡下泥腿子。
如今,林家人皆目不识丁,去镇上找个牙行都心虚得不行,更是听中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没有一点分辨力。
这年头,为什么乡下人不愿意进城里呢,一是没钱,二就是因为城里人实在太复杂了,不像乡下,田地是不会骗人的,吃的亏多了,就学会了老实缩在乡下过日子。
似林父林母这般想往外走的极少,能成功的几乎没有,如果阮家父母没有阮柔的支撑,也不会生出这个主意。
跟阮家杂货铺同一条街的位置,阮家问中人的价格是二两,林父林母听说是三两一个月,竟也直接同意了,于是原本预备的三个月租金的六两银子,增加到了九两。
虽然曲折了些,可起码铺子租下来了,顺利达成了第一步,好歹还剩下二两银子用来进货。
林母身体病歪歪的不能出去奔波,就干脆差使了林父和林老二林贵出门收货。
两人也不知是没心眼、还是纯粹胆怯,收回来的东西比阮家收回来的贵上不少,东西的质量还差,那鸡蛋也不知放了多久,晃一晃就能发现里面早就不成团了,阮柔粗略一瞧,就能发现不少问题,可林家人愣是沉浸在欢喜中,半点没发现。
三天时间,彻底花光了二两银子,林家杂货铺终于开张。
是的,林家开的也是杂货铺,丝毫没顾及同一条街的亲家开的阮氏杂货铺。
开张的那一日,林家所有人都欢欢喜喜跟着去了,唯独阮柔连热闹都懒得凑,直接借口身子不舒服躺在家里,林家人不在,她饭点索性直接回隔壁村的阮家吃饭。
杂货铺新开张,林家人不知该怎么定卖价,照着提前跑到阮氏杂货铺打听的来,想着恐怕得更便宜一点,好把阮家的生意抢了去,最后定下来卖价竟只有阮家的四分之三。
要知道,杂货铺的生意本就利小,全靠量撑着,林家的进货价本就高上一截,卖价再低一些,去掉租金和人工,根本挣不到钱,反而倒贴了这么多人在镇上吃喝,地里的田地都荒废了。
林家人跟在林父林母和原主夫妻的庇佑下,都养成了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性子,如今有机会留在镇上,一个个都不愿意回去乡下,都赖在铺子里不愿意走。
杂货铺开张头两天,确实因为价格低,受到了不少镇上人的喜欢,进门的人络绎不绝,喜得林父林母笑开了花儿。
可镇上人也不是冤大头,第一次买到了不新鲜的东西,第二次就不会再来。
没出三天,在人们的互相交流下,林家杂货铺的臭名声就传遍了全镇。
“他们家的鸡蛋起码放了一个月不止,那蛋黄都散了。”有人充满怨气抱怨。
“那柴火也是,我还特意看了,一捆比别人家的多一圈,以为占了便宜,结果呢,回家塞进灶里直冒黑烟,还耽误了家里吃晚饭!”说话的是一个矮胖的妇人,手上不住拍拍打打,烦躁得很。
“还有还有......”
不过,一串抱怨里偶尔也有几句好的,譬如。
“他们家的鸡倒是不错,肥的呢。”一人好似回味昨日炖的鸡汤。
“还有那精米,价格倒是便宜。”
三五成群的宣传下,林家杂货铺物美价廉的好东西都被镇上人抢光,剩下一堆没人要的,堆在架子上一直没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