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1187)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收到田军离开消息时,阮柔正在军区医院忙碌,闻言只是笑笑,并不放在心上。

有同事见她这样,不知她是真的不在意了,还是故作坚强,遂将听说来的八卦讲给她听。

“你知道田军转业后的工作是什么吗?”

“什么”阮柔还是有点好奇的。

“是去他们当地的一个国营工厂,当保卫科主任呢。”

阮柔遂缓缓露出一个笑来。

很明显,田军的所作所为给部队领导带来的印象很不好,连带转业后的工作岗位都有所降低。

正常来讲,正值年轻的团级军官直接退伍转业的很少,因为还有往上走的机会,即便转业了,因为原本的职级在这,转业后大多能安排到体制内,譬如公安局、武装部、市委等单位,再次一级的,才会是国营厂的干部岗,更次的就是一般的工人岗位或者不安排工作饿。

跟她八卦的女生对着她挤眉弄眼,虽没明说,可看好戏的意味明显。

阮柔似感慨般说了一句,“这样也不错了,一个保卫科主任,养活一家老小不是问题。”当然,至于更多的,就不可能了。

而返程中的田军,正在自顾生着闷气。

之前为着退伍转业的事,已经在部队里闹腾过一番,还没讨到什么好结果,田军再大的胆子也不敢闹第二场,只得接受。

所以在颠簸的绿皮火车上,田军很是不满。

这份不满当下没有其他的发泄对象,就只有眼前的隋敏和孩子。

“这就是你要的,一份保卫科主任的位子就给你打发了。”他冷笑,看着把孩子护在怀中的隋敏。

隋敏有些不大懂,“这不是很好嘛,保卫科主任呢,好歹是个官,等你上位后,再分一套房子,以后咱们也能是城里人了。”

“城里人,哼哼。”田军头一次把视线放在自己的乡下妻子身上,无比后悔道,“怎么我就跟你结了婚。”

只这一句话,就把隋敏所有的自尊都碾在脚底下。

她为什么会跟田军结婚,自然是因为田军一个当兵的军人,在乡下是抢手的青年俊杰、结婚对象,而她隋敏同样不差,是同村大队长的女儿,两家勉强算门当户对,所以才会结婚。

与其问这个,隋敏觉得,他不妨问问为什么他能跟阮瑶结婚。

这么想,她也这么问了,同样讥嘲的语气,“那你以为你为什么能跟阮瑶结婚?”

田军被问的一噎,倏然看向隋敏,眼神不带有丝毫感情。

隋敏却也不惧,“你与其有时间想这些,不如想想回去怎么跟村支书交代。”

部队里说要查,那就不仅仅是戏言,且由于他们得奔波坐几天几夜的绿皮车,而部队的调查只需要一个电话就可以。

至于为什么他们不打电话或者发电报回去,自然是因为如今的电话都需要转接第三方,期间说了什么、有什么敏感内容,随时都可能会被举报,所以,哪怕再焦急,也得等回去再说。

田军脸色又是一黑。

就这几天的功夫,他的心情一直往下往下再往下,简直就没有个好的时候。

这年头,村支书的权力可不小,上至上面的各项政策、资源,下至上工的公分、村民结婚外出转户籍等各项证明,但凡从中卡一道,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不小的麻烦。

所以,一般村民对村支书都是小心中带着讨好,哪怕不送礼,也不会轻易得罪。

而现在,田军绝对能把村支书得罪个彻底。

开假证明,还被部队领导发现,若是查处,轻则小惩大诫,重则丢官进大牢狱,且后者的可能性极大。

村支书若是被惩处,想也知道会对一切根源的田家如何怨恨,而隋敏这个主动暴露其中关窍的人,同样逃不了。

所以,隋敏庆幸,幸好有一份工作在,等田军到了岗位上,他们也就不用跟在村里谋生,自然也不用担心被村支书及其家人亲戚使绊子。

田军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问,“你爹那儿就不能使使劲?”

“使不了,压根不是送礼的事,而且,村支书倒下了,有可能我爹也能上的。”隋敏说着话,带着点微弱的期望。

田军同样如此,“如果这样是最好的,你爹上了,咱们的日子都好过,村支书他们也不敢多做什么。”

两人正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口中说着不在意的阮瑶也没闲着。

原主的人脉和人员可不是虚的,她在记忆里仔细搜寻了一下,就找到一位跟田军同县、且曾经在原主养父手下当过兵的叔叔,简单一通电话,含蓄地诉了委屈,她想要说的,尽在不言中。

第685章 绿皮火车颠簸了几日,等田军跟隋敏夫妻回到老家的时候,一切早已尘……

绿皮火车颠簸了几日,等田军跟隋敏夫妻回到老家的时候,一切早已尘埃落定。

村支书被查,虽然没有查出更大的问题,但也因此被罢免职务,成为一个普通村民,可惜的是,继任村支书跟老支书是同姓,叔侄关系很是亲厚。

在两夫妻没回来之前,田家跟隋家就因此吃了不少排揎。

地里干的活是最累最苦的,记的公分尽可能的低,且在村支书明确表达不喜厌恶的态度后,村里人对两家基本都退避三舍。

等田军一回来,不仅丝毫没有亲人再次相见的喜悦,就迎来了田、隋两家人的哭诉。

“军子,你可是光荣的军人,可得为咱家做主啊,村支书他欺负人呢......”田母吊着一双三角眼就开始号丧,想让儿子以势压人。

田父抽着老旱烟,满脸愁容,“军子,你好好跟老支书解释解释,这事跟咱们也没关系啊,要不是你媳妇儿去闹腾,哪里至于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