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159)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其实设身处地想一想,也能理解。毕竟辛辛苦苦赚的钱不过勉强供吃喝,却全给了兄弟/小叔子读书花费,自己一分钱落不着,自然是不高兴的。

她既希望小儿子能读出个名堂来,又得为整个大家考虑,便改了家中规矩。

男人们赚的钱依旧要归公中,否则也供不起小儿子读书,可儿媳妇、孙女儿赚的钱则各归各房,她不管赚了多少,但后面自个娘家的走礼,全由各方出钱,她是不管的。

其实,女人们又能赚到几个钱呢,不过有了念想。

如此一来,公中的钱虽然落不到他们手上,各房却也有了自己的私房钱,几个媳妇儿便再没了怨气,做起家中的事儿也更为积极,都想着忙完好挣钱,不拘是出去采野果、还是做女红,总归有了盼头。

阮柔听得宋家这个规矩,颇为感慨,很少有大家长敢让儿女掌握私财的,就是怕儿女不孝顺,宋家着实难得。

但有一点她又想不通了,照这样,前世大娘嫁过来也是这般,宋元修读书的钱由公中支出,她若能自己赚点钱改善生活也没人说什么,如此又有什么抱怨的呢。

其实,她若能看见铁勇如今脚下那双鞋就该明白。

成婚前,大娘憋着口气,硬是给铁勇亲手做了一双鞋,当时铁勇异常欣喜,将心上人做的鞋当做宝贝,异常珍惜,平时去山上都不舍得,就怕磨坏了,只敢在家里穿一穿。

初时,他没察觉有什么问题,可穿着穿着,针脚粗糙的弊病就出来了,鞋面和鞋底竟然隐隐脱线,松松垮垮,及至有一天,他抬脚,感觉轻飘飘不对劲,低头去看,却见鞋底还落在原处,孤零零,滑稽的紧,一时愣在当场。

上次二娘做的新鞋,他尚且没这么珍惜,穿了三个月也没一点问题,如今这鞋上脚不到两个月,他是再也欺骗不了自己了。

他又不会做鞋,只得拿回去给大娘再修修。

大娘见了同样尴尬的紧,连忙给自己找补,“都怪我,当时急着送给你,鞋子都没做好。”

铁勇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是如此。

他换上旧鞋,想了想,还是叮嘱道:“我不着急,你这次慢慢做,以后是要穿着上山的。”

大娘脸都涨得通红,连连应是,“那我慢慢来,一定做仔细了。”

“嗯。”

铁勇说完没在意,出去继续忙活,大娘却是看着鞋发了愁。

这可怎么办,她在家没怎么学过针线,便是再花功夫,估计也只能做出跟原来一样的针脚,压根瞒不住。

为今之计,只有回去找阮母帮忙了,别的不说,阮母各项活计都是拿得出手的,只是近些年来很少动手罢了。

只是,阮母却不是个好打发的,上次把人惹恼,想要请她帮忙,没有半只兔子,怕是不行。

第54章 正月初九,回门日。 宋母按照惯例给了一包糖、十个鸡蛋,在乡下算不础

正月初九,回门日。

宋母按照惯例给了一包糖、十个鸡蛋,在乡下算不错的回门礼了。

阮柔想了想,将红糖扣下,与其给阮家,还不是给自己留着补身子。

宋元修难得从书本里抽出,陪着一道回去。

与上次大女儿回门一般,阮母依旧翘首以待,在她想来,宋家的回门礼总该比铁家要强。

然而,终究让她失望了,看见篮子里的十个鸡蛋,阮母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脸整个拉下来,显得刻薄而无情。

好在阮柔也不打算跟阮家经营什么亲情,屁股下的凳子还没坐热,就借着宋元修的名字回去。

“元修还要读书,我们就先回去了。”阮柔边说边起身,拉着还没反应过来的男人飞快离开。

出门之际,却又恰巧遇上不知为何也回来了的大娘,手里还拎着一个小包裹,鼓鼓囊囊。

“二妹,你怎么这就回去了?”大娘奇怪问。

阮柔还是那套说辞,说完赶忙溜了。

看着离去的背影,大娘颇为无奈,在铁家,她是特意找了妹妹回门的理由,为此还偷偷拿了一只野鸡回来,当然,她不是白拿,而是为了让阮母给她做鞋子。

屋内的阮母正在和阮父抱怨,“这个女儿算是白养了,回门就带十个鸡蛋,像话吗。那宋家也是,抠成这样娶什么媳妇……”

阮父一如既往沉默的听着,他在家一向这样,年轻时候听爹娘的,年纪大了媳妇管家,又开始听媳妇的,活得跟个木头人似的,如果说有什么在意的,就只有几岁的小儿子。

阮母说了会,自个都觉得无趣,悻悻闭了嘴。

二女儿刚走,转眼大女儿就回来,还提着大包小包,顿时喜笑颜开。

“大娘,这是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因着高兴,声音也格外响亮,大娘吓了一跳,忙小步上前,关了门才敢抱怨,“娘,你小声点。”

“闺女回来孝敬我高兴,怎么就要小声点了。”咕哝完又凑上来看包裹里是什么。

一扒拉,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只干巴巴的兔子,农家处理山上野味没有别的办法,就是烟熏火烤外加太阳晒,熏晒得越干,能保存的时间也就越长。

等再往下一看,阮母顿时不明白了,“这怎么还有一双鞋呢。”

闻言,阮父也看了过来,同样好奇。

大娘闹的个红脸,讷讷解释,“先前给勇子哥的那双鞋做的急,如今脱线了,家里线不够,我回来正好借点线补补。”

阮母哪里不晓得她的意思,当即没好气道:“什么做的急,别不是你手艺不行,以前我就常说,姑娘家在娘家不能偷懒,否则去了夫家也是被人嫌弃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