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183)
却又有那惯爱播弄是非的,非得跟宋家扯上关系。
“我看啊,是宋家小子考中童生,阮家丫头气不过,逼得男人去参军吧。”
虽是瞎猜,可竟然跟真相相去不远,也是巧合。
有些人听了在心中暗暗咂摸,觉得姐妹俩硬要较个高下,不是不无可能。
宋村长原是不管这些人私底下说谁家小话的,可牵扯到宋氏如今唯一的童生,就不得不管了。
当下肃了神色,叫人好生教训了一通,见人安生,这才满意离开。
宋村长走了,却依旧没人敢再继续,有人忍不住抱怨,“你也是,好好的说铁家,你扯宋家小子干嘛。”谁不知道宋家小子就是村长的心头尖尖,谁也不能冒犯。
那人也有些后悔,却兀自嘴硬,“他宋家还能只手遮天不成?”
然而事实却是,宋村长虽不能只手遮天,却也足够给人造成一点小麻烦,叫人烦心足够了。
有看在眼里的,就知道宋家人可以说得,宋家小子却说不得,自此后果真说话小心了许多,此乃后话。
然而宋村长的威严过后,铁勇参军的事依旧成为村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连带留在家中的铁父和大娘,都受到不少村人的询问。
大娘却是突然睡醒,就发现了自家男人不见的事情,问过铁父才知晓人已走了,少不得埋怨没有提前跟自己说一声。
饶是铁父再好的性子,都忍不住面露怒色,将大娘唬了一跳。
想着宋家的盛况,某一刻,他突然想到,若自家娶的不是这个就好了,可很快念头被他压下去。
晃晃悠悠来到府城,铁勇下了牛车,茫然四顾,问了好几个人才知晓军营招兵的位置,忙趁着天未黑匆匆赶去。
稀里糊涂出示了路引,又按了几个手印,刚成为一个新鲜出炉的大头兵,就被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带走,开启另一番际遇。
而大娘不知道的是,错过秋季边关军营招兵,铁勇往上走的路只会艰难无数倍,有没有出头之日,尚未好说。
另一厢,宋元修在书院跟着夫子学习,进展几乎与日俱增,龚夫子面上不显,背后回了家却是当着妻儿的面连连夸赞,
龚娘子不解,“不过有些许天分,哪里值得你如此夸奖。”龚娘子也是读书人家的女儿,故而有几分见识。
龚夫子笑而不语,他觉得,这个学生可能是开窍了,几乎是一通百通,原先他还觉得院试没多少把握,几个月下来,却是很有信心。
“等着,早晚给你一个大惊喜。”
旁人的惊喜龚娘子不是那么在意,唯独关心家里这位的乡试,“八月秋闱,你可有把握?”
龚夫子顿时蔫了。
龚娘子笑他,“别到时候试图一起参加秋闱,学生上了,师父没中。”
龚夫子的脸更苦巴了。
第61章 八月院试,宋家早已轻车熟路,依旧宋父和宋三哥护持,与秦春生结伴。 也是因着缘分,一同埂
八月院试,宋家早已轻车熟路,依旧宋父和宋三哥护持,与秦春生结伴。
也是因着缘分,一同过了县试、府试,两人的关系比起一般同窗更亲近几分,前行的马车上,彼此交流着最近的读书心得,互有增益,他们这种水平,还没有敝帚自珍的资格。
你来我往间,秦春生却是越听越觉得困惑。
按理,县学无论是夫子、还是经史典籍,都要比信雅书院更强才是,如此,他的学问也应当比元修更强,可实际上,很多问题上,对方的机敏更胜自己一筹,只是长久以来知识的欠缺不是一朝一夕能补足的。
心中暗暗纳罕,却愈发起了结交的心思。
院试一如既往的顺利,当宋元修再次归来,已是铁板钉钉的秀才。
宋家热闹更甚以往。
按乾朝律令,秀才可免田税五十亩,免家中徭役。
诸如此类的小便利不知凡几,可见官不拜,官员不可轻易对秀才用刑,等等,说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宋元修自是高兴,尽管他只考了个吊车尾,院试录取前五十名,堪堪拿了个四十五,可好歹秀才功名稳了。
院试过后便是乡试,秦春生想要下场一试,故而马不停蹄直接前往京城,只让他给家里报了个信。有秦父跟着,秦家自然没有不放心的。
他却是直接回来了,一来心中有数,知晓自己学问有限,即使去了京城也考不中,二来,家中银钱吃紧,京城何等繁华地段,去一趟家中撑不住。
好在宋家人对他的最大期待其实也就是秀才,至于更高的举人、进士压根不敢想,故而,他回家之时,面对的就是宋家所有人的欢迎。
自家人还好,尚且称呼一句小六,至于族人乃至村人,皆称呼他一句秀才公,因着村中仅他一人有功名,连前面的姓都省了。
准确来说,宋秀才大概率便是他以后对外的称呼了。
先前两场,宋家为着低调以及后面的备考,均未大办,如今中了秀才,今非昔比,故而宋父跟宋母商量一番皆准备大办一场,也是秀才该有的体面。
能考中秀才就不算穷,不说别的,光是每年田地的三成赋税就不是笔小数目,也就是说,宋家拢共不过二十五亩地,其中上好的水田十亩,次一等的五亩,余下的都是旱地,远不到五十亩,也就意味着,以后田地收获都是自家的,再不用交什么。
宋母心满意足算账之余,对于自家没有五十亩田地深感惋惜。
可惜田价贵,家中再无余钱可置地,只能等以后慢慢积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