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418)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阮母离开后,阮柔掀开帕子,只见里面是一卷钱票,细数下来,足足十元钱加上两斤粮票,还有二两糖票,也不知攒了多久。

爹娘期望如此之大,阮柔更加不敢松懈,当即将课本打开,又看了几道题,方才关灯休息。

这一晚,阮柔房间内的煤油灯一直点到很晚。

————-

一日,阮家人各自有了安排。

恰好,阮父要去公社问问交公粮的时间,顺便问问高考的事,而阮柔则坐了村里的牛车,一路往县里去。

七十年代的小县城,第一眼望去,灰扑扑一片,在阮柔眼中,比乡下地方好不了多少。

想了想,她准备先拜访下原主就读过的高中,咨询一下老师高考的政策和考试情况,再去搜寻相关的资料。

去供销社买了半斤糕点,一两的红糖,她来到东罗县高中,学校里刚开学不久,显得很是热闹,她熟门熟路来到教师办公室。

“乔老师。”赶巧,教原主数学的乔文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哎,”乔文老师抬头,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睛,颇具文人气息,“是阮恬恬同学吧?”

“对,没想到老师您还记得我。”阮柔有些惊讶。

“唉,像你这么好学的学生可不多。”话出口,乔文老师自觉失言,连忙含糊过去,“对了,你来是有什么事,不会也是来问高考的吧。”

“是的,有很多人来问过了吗?”

“可不是,当初爱学习的、不爱学习的,高中毕业的、初中毕业的,”乔文老师唏嘘,“还有一堆知青,可来了不少人。”

“那麻烦老师您给我说说。”边说,阮柔便将手中提着的东西放到脚下,乔老师看了一眼,没吭声。

趁着没有旁人注意,她从抽屉里抽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罗列了不少资料书,考试科目以及重难点分析。

“喏,正好下节没课,我给你简单讲一下,这次高考我们也才受到消息,局里刚开过会......”

从乔老师这边,阮柔得知了不少高考的最新讯息,虽说广播里最近才开始播报,但其实早一个月就开始有消息传出,只是大家都没敢当真,广播确定不到一周时间,不知多少人就跟疯了一样,到处搜寻复习资料,找老师同学请教。

收下这张干货满满的高考指南,阮柔不好意思地开口,“老师,我也没个门路,不知道这些书,您这有没有渠道。”

乔老师顿时摇头,惋惜道,“你来的太晚了,县里书店早就没有了,听说还有人专门蹲在废品站找旧书,难啊。”

听到回答,阮柔有些失望,却也知道强求不得,打起精神跟老师告辞

到底不死心,她还是去县里唯一一家书店逛了一圈,连半点高考沾边的书籍都没找到,忍不住有些迷茫。

出了书店,阮柔一时间竟不知道往哪里去。

原主在高中倒是有过几个交好的女同学,只是毕业两年,原主待在乡下,跟城里同学早没了联系,如今上门也不知人家还认不认得自己。

又去供销社买了半斤糕点,一两红糖,她迟疑着来到镇上钢铁厂。

东罗县地处偏僻,轻工业并不发达,唯一的资源就是靠山有座不大的铁矿,由此诞生了钢铁厂,养活了县里不少人家。

阮柔来拜访的是高中交好的同桌,对方住在钢铁厂家属房,父母都是厂里双职工,条件很是不错,最主要在县里有点关系渠道。

这还是她第一次来钢铁厂,压根不认识路,只得求助钢铁厂的护卫队。

“陈巧巧,这不是陈师傅家闺女嘛,我带你过去吧。”护卫队的大哥十分热情,一路将人送到家属楼前,指明了方向才离开。

陈巧巧家住在二楼,阮柔信步上了楼梯,试探着敲了敲门。

“谁啊?”内里传来一个大嗓门的声音。

“阿姨你好,我是巧巧的高中同学阮恬恬,来找巧巧。”

“哦,巧巧,”那道声音加大些许,“有同学来找你,还不快出来。”

很快,一个轻快的脚步声传出,打开门,俏丽的脸庞出现在眼前,面对熟悉的面容,阮柔缓缓露出一个笑来,“巧巧。”

“哎呦,真是你啊,快进来,”陈巧巧又是惊叹,又是欢喜,“高中毕业后,咱俩得有小两年没见了吧。”

陈巧巧一径将人领进了自己屋,陈母热情地端进来茶水,“快坐,你们同学说说话,我先去忙了。”

等屋内只剩下两人,陈巧巧一副故作严肃的模样,小手叉腰,“说,你这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大忙人,找我这老同学干什么来了。”

阮柔苦笑讨饶,“我在乡下能忙什么,就是进城不容易,这次是听到高考的消息,来问问你情况。”

“果然,”陈巧巧十分得意,“你也要准备高考吗?”

“也,”阮柔第一时间捕获了这个词,往桌上一看,果然瞧见了熟悉的高中课本,还有其他几本资料书,有语文、数学、政治,最厚的一册叫数理化丛书。

“我一个月前刚听到风声就开始准备,你现在都有些晚了,”陈巧巧有点惋惜。

“没办法,乡下地方,我才知道不久。”阮柔也跟着感叹。

“你现在买书肯定没了,我这还是托大城市里亲戚捎来的,现在恐怕也没了。”惋惜后,陈巧巧还是十分积极地给出主意,“我这里也只有一套,你要不来我这一起看?”

“这怎么行,到时候打扰你复习,”阮柔直接拒绝,学习最忌讳分心,而且,待在陈家,吃喝住都要麻烦人家,她怎么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