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436)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大力,恬恬,饭好了,可以烧纸了。”

时下乡下的习俗,三十这一天不仅要放爆竹,更要给祖先烧纸,饶是前几天再怎么破除封建迷信,这一项习俗也始终保留,不为别的,谁家没有父母先祖呢。

“嗳,来了来了。”

将场地打扫干净,阮柔从堂屋柜子里取出早就买好的黄纸和爆竹,兄妹俩一个烧纸,一个放爆竹,配合地无比默契,显见得是做了多年的,并未因为阮柔考中大学才临时让她烧纸。

要知道,在乡下,烧纸给祖宗这项逢年过节极其重要的大事,一般都得有男丁来做,乡下传说,女孩子烧的纸祖先是收不到的,但阮父阮母都不信那些,自家孙女后辈烧的纸,怎么就不能收到了。

故而,阮家一向都是兄妹俩分工合作,为此还引来过不少村人的非议。

但现在,阮柔再烧纸,即便村里人看见也不会说什么,任何时候,人自己有了本事,总会叫人高看几分,说起来就会夸赞,阮家闺女出息,给祖宗烧纸,祖宗收到都得格外有面子。

饭菜全部上桌,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爆竹已经噼里啪啦炸完,倒是黄纸还在幽幽地散着火光。

阮父和阮母都过来磕了头,免不了求祖宗保佑,不过这回,又多了几分报喜的喜悦。

“祖宗们保佑,我们阮家也有闺女考上大学,搁古代那就是中状元,还请祖宗保佑恬恬在外一切顺利,平平安安。”

阮柔不由为她的慈母心肠感动,儿行千里母担忧,她去遥远的京城,是光宗耀祖,可也是牵挂。

“好了,吃饭吧。”结束后,看着火光渐渐熄灭,阮母连忙招呼众人吃饭。

饭桌上,阮母难得给四人都倒了点酒,“今儿过年,恬恬又考上了大学,以后家里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来,咱们都高兴高兴。”

阮柔第一时间给爸妈敬酒,“爸妈,谢谢你们一直支持我,还有大哥,没有你们,我考不上大学。过完年我就要去京城,你们在家好好照顾好自己,尤其妈你腰不要,不要干下水的活,爸你也是,少操点心,还有大哥,开拖拉机的时候小心点。”

“嗯嗯呢。”阮父阮母连带阮大力连连应了,随即叮嘱她在外好好照顾自己,不用操心家里。

一顿饭,一家四口吃得满足无比,微微的酒意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就连窗外寂静的月光,都多了几分皎洁的光辉。

饭毕,收拾好,阮父坐在堂屋,却有些心不在焉,忍不住问女儿,“你说他们怎么还没回来?”

阮柔自然知道他说的是去县里的三个知青,猜测道,“应当是出问题了。”若毫无问题,怕是人早就回来了。

“唉。”阮父叹气,就是这样,他才担心啊,且由小见大,还不知道多少高考生的成绩被换了,“你说他们怎么就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呢,自己好好考不好吗?”

阮柔不置可否,视线转向窗外,不知是不是在期待三人的身影。

而县里,半下午,软磨硬泡,终于求得李主任开口,三人隔着玻璃,开始查看自己的高考试卷。

秋雯个子小,被挤在了最后面,待看见前面两位同伴灰败下来的脸色,心忍不住砰砰直跳。

第188章 这一等就等到了晚上九点。 按照老人的旧俗,跨年夜应当全家祭祖、守夜,但到底恰

这一等就等到了晚上九点。

按照老人的旧俗,跨年夜应当全家祭祖、守夜,但到底前几年的宣传还是起了点作用,随着夜渐渐深了,阮母便招呼众人休息。

“不早了,去睡吧,明天还得早起呢,大年初一可不兴熬夜。”

“爸妈,我先睡了。”阮柔早就已经打起了小瞌睡,乡下人作息良好,晚上九点睡,五六点醒,既没有失眠的烦恼,也没有早起赖床的磨蹭。

“嗯。”阮父说着,也跟着起身。

大年三十不熄灯,堂屋的煤油灯依旧放出暖黄的光晕。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众人,赶跑了瞌睡。

“谁啊。”阮母大声喊道。

“村支书,是我们。”门外的声音很是熟悉,阮父一眼认了出来,“是几个知青。”

开门一看,果真是风尘仆仆的三人,阮父惊诧,“你们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呼呼呼。”几人气喘吁吁,晚上没有牛车,他们又心急如焚,是靠着双脚走回来的,路途遥远、天色又黑,饥肠辘辘的几人几乎是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回来。

秋雯作为当事人,最为紧张和迫切,“村支书,麻烦您给我再开个介绍信,还有户籍证明,我的成绩被人掉包了。”

“掉包?”阮母瞪大了眼睛,“这是咋弄的。”

“说来话长,”秋雯喘着粗气,“总之,我们趁着教育局的人下班,好说歹说,终于给我们看了成绩,我那分数明明是考上了。”她语气愤懑,显然对此耿耿于怀。

“是你一个,还是你们仨。”另外两个男知青闻言低下头,讷讷道。“只有秋雯,我们的成绩没问题,是答题的时候没答好。”

“秋雯,恬恬,你们俩跟我来。”阮父裹上厚棉衣,“咱们现在就去村委会办公室。”

阮柔立即应了,她知道,这么晚,阮父喊上她是为了避嫌。

几人正要出门,此时阮母端来三杯热水,“哎,老阮,这么冷的天,你让几个孩子先喝口热水。”

秋雯本就心急,见状将水一饮而尽,等喝完才发觉口中甜滋滋的,竟然是糖水,忍不住心中微微一暖,“谢谢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