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473)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四个月后,第一批小兔子出生足足五个月,眼看小兔子陆续进入发情时间,新的苦恼又来了。

在期间,原先的四只雌兔又陆续下了两拨兔崽,一次十八只,一次二十五只,除去五只没能养活的,阮家此时足足有六大、六十一小,拢共六十六只兔子。

数量如此众多,瞧着欢喜归欢喜,可压力也巨大,好在终于熬到第一波兔子能出栏。

第一批二十三只兔子,阮家人计划先卖掉十八只,减轻些压力,以后想要再繁衍,可以从后面的兔子中挑选体型健壮的,总之暂时不着急。

“当家的,你这能行吗?”阮大伯娘担心看向挑着一背篓兔子的阮大伯。

“行,放心吧。”阮大伯掂了掂,觉得还行。

“算了,还是我跟你一起去吧。”阮大伯娘到底不放心。

半岁大的兔子,一只约莫四五斤,十八只,重量不算太重,可兔子是活物,即便捆住手脚,背篓顶部扣上盖子,可时不时也会被里面的兔子顶起来,总让人怀疑下一刻兔子就可能钻出来跑掉。

“算了,我跟你一起吧。”阮大伯娘叹口气,决定跟着去。

先前他们问郑姑父要了以前卖过野味的名单,其中最主要的客户是镇上的寻味酒楼,财大气粗,若能入了其采买的眼,指不定十八只兔子一次就能卖掉,但不确定的情况下,也不敢全压酒楼上。

除此外,北街的一家小餐馆隔一段时间会收一两只,用来给店里换换口味,再有,东街有几户富户,可以去宅子后门蹲点,若这些还卖不掉,就只能去集市上了。

因着要跑不少地方,两人就计划自己去,没准备带两孩子,对此,阮柔无所谓,家里那么多兔子还要照顾,根本走不开,小堂兄则高兴于难得的无人看管,巴不得出门跟小伙伴玩耍。

不过,对这次卖兔子的结果,阮家人都颇为关心,毕竟辛苦大半年,能不能开花结果就在眼前,还关系着日后阮家的生计。

阮大伯阮大伯娘这一走就是一整天,直至傍晚,依旧没有回来。

饭菜早已做好,堂屋里亮着盏昏暗的煤油灯,阮柔三人都有些着急。

好在,并没有让他们等太久,天黑前,两人终于姗姗来迟,面上俱带着喜色。

“怎么样?阮奶奶率先关心道。

阮大伯娘示意他们看空了的背篓,高兴道,“都卖出去了。”

“那怎么这么晚。”

“唉,一次卖的太多了,酒楼要了十只,跑了几家小餐馆卖出去三只,东街那边管事的没让我们过去,剩下五只在集市上等了大半天,幸好赶上回来的牛车。”阮大伯语气带着些庆幸,若没赶上,就得从镇上走着回来了。

等不及吃饭,阮大伯娘将今天的收获掏出来。

依旧是铜板,足足几大串,几人气力,一会儿就数清楚了,足足六百八十文。

尽管早前就有了大概的数,可数清楚后,阮大伯娘还是抑制不住的兴奋,这可是足足半两银子啊,以往他们一家辛苦一年都不一定能存下这么多,而养兔子呢,不过略费些心思和粮食,比下地和外出打零工可要轻松多了。

几人彼此对视,眼里都有一个意思——养兔子的活能干。

兴奋过后,饥饿感上头,几人边吃边聊。

阮大伯娘说着去镇上的经历,突然想起什么,“对了,酒楼掌柜说,他们每个月可以收十只兔子,只要我们能稳定供货。”

阮奶奶心下当即计算,家里还有三十多只小兔子,光是卖给酒楼就能卖上三个月,期间兔子还会再生,按照这恐怖的繁衍能力,几乎可以预想到以后源源不断的进项。

但很快,阮柔打断了他们的美好幻想,“奶,家里地方不够。”

霎时,几人重回现实,思考怎么扩大兔子的养殖规模。

第209章 饭桌上,众人心思各异。 饭毕,阮大伯娘没有收……

饭桌上,众人心思各异。

饭毕,阮大伯娘没有收拾碗筷,而是先回了屋。

阮奶奶静静看着,有些担忧。

不一会,阮大伯娘去而复返,手中提着一个小钱罐子。

“娘,我数了下,我这里一共有六两银子,我想着修建一间屋子给兔子住,若是不够,可不可以先借您的一用。”

她说话的声音有些低,其实她自己也知道,这么说好像她贪图婆婆手里的钱一样,可穷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机会,她想赌一把,若是成了,以后一家子的日子都好过,儿女也不用重复跟他们一样的命运,若是输了,大不了跟原先一样,总归不会更差。

不等阮奶奶说话,阮大伯厉声呵斥,“好了,钱不够攒一攒就是了,现在说这些干什么。”

阮大伯娘没吭声。

是的,钱不够,等一等也是可以的,可,她不愿意。

接下来大半年正是兔子繁衍生长的好时机,若一等,指不定就是明年,孩子一天比一天大,婚丧嫁娶,多等一天她晚上都要睡不着觉。

阮荣之见爹娘状似吵架,当即吓得不敢吭声,阮柔虽看得分明,却也不好插言。

良久,阮奶奶叹息一声,“都是一家人,何必说生分话,你估摸大概需要多少,我看够不够。”

阮大伯娘一喜,将心头的账目一点点道出,从其胸有成竹的话语,可见并不是这会儿突来奇想,而是早有盘算,或许,在去镇上卖兔子的时候就有了算计。

“按孩子姑父的话,这屋子肯定要用石头来建,全用石头不划算,我想过了,地面和往上一米都用石头,往上钱不趁手,先用泥巴也行,不过即便这样,也要废不少时间去山里搬石头,咱们自家辛苦点,再请孩子姑父帮忙,一个月估摸也能忙活过来。”她没说的是,那样家里人就要很辛苦,但鉴于辛苦的大概率还是她和阮大伯,阮奶奶就说不出指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