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49)
曹娘子有些吃惊,她的字苍劲有力,庄严浑厚,结构谨严,看着就很大气,与以往表现出来的温和性格全然不同。
都说看字如看人,她突然意识到,或许这位从安平镇追随而来的阮姑娘,有一颗坚韧的心。
此时的她自然没有不乐意,而是笑着道:“没想到你还写的一手好字,那这一百份就全靠你了。”
虽然一份只有三个字,可连续些一百份,也是一项累人的活。
阮柔并不在意,相反,心情颇为愉悦,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她亲手制的香,亲手写的字,放在角落等待有缘人,倒也是一桩美事。
阮柔腼腆地笑笑,按照陈问舟的吩咐,道:“还得麻烦金姐姐帮我把香找个位置了,不用太显眼,也不用特意推销。”
“行吧。”曹娘子还以为阮柔对这香没有信心,果真没有多在意,只给找了一个位置中上的柜台放置。
因着店铺新开张,能拥有的香种类不多,所以很多柜台的香都是重复的,曹娘子就希望有朝一日,每一个货架都能摆上自家独有的香,再有几个经典款,她就满足了。
于是,倍受阮柔与陈问舟关注的芝兰香,就这么被放在了不经意的位置。
第二日的生意也非常不错,收入足足有五百两,虽然要扣掉成本,可一日赚的钱也不少,想必很快就能把本钱赚回来。
曹娘子十分满意,对立下大功的宣和香更是赞不绝口。
“也不知问舟是怎么说服隋大师的。”那可是个固执的老头,且她又自知之明,顶着曹家的牌子,就是不如陈家有底气。
阮柔也很好奇,可人表姐都不知道的事,她问起来似乎也不大好。
这一日回去,陈问舟并不在,她们倒是自在多了。
吃过饭,阮柔并没有再去调香,而是仔细翻看东家淘换来有关香的书籍。
这些书纸质泛黄,不知是多少年前写就、从哪个犄角疙瘩里找到的,都是前人们记录的一些香料,还有对香的见解和趣闻,真正于制香有用的几乎寥寥。
但阮柔想得清楚,她真正接触香到底太晚,对于香的很多方面都不甚了解,多读点书总是没错。
店里的生意渐渐上了正轨,几乎每日都有慕名而来购买宣和香的,只是三日过去,也没有一个人拿起那盒香,让阮柔颇为失望。
“怎么,要不要给你换个位置。”
“不用了。”阮柔再着急还是得应和营销策略,做一个山中美人也不错。
“行吧。”曹娘子失笑,只当小姑娘心气高,并不在意。
————-
半月时间一闪而逝,眨眼来到了三月初。
三月,青州府却又有一件大事,且与他们息息相关。
作为香品之乡,青州府每隔三年的三月底会举办一场调香大赛,由城内几大制香世家联合组织,仅限三十岁以下的制香者参加,除此外,只看香品,不限身份、不限地域。
这恰也是青州府的自信,自信外面不会有人制香天分能超过他们府城人。
比赛前一百名都各有奖励,有真金白银,也有制香的书籍、手法以及不太重要的香方,前十名甚至有可能得到制香世家的橄榄枝,一跃成为世家的座上宾,可以说,是一个极佳的平台。
今年恰巧又是一个三年,也就是说,月底,调香大赛就要开始,而这,对于新开的春林香斋来说,无疑是一个大机缘。
作为府城人,曹娘子对于调香大赛自然熟悉,唯一苦恼的是,要如何去参加。
宣和香毕竟是买来的,还是出自隋大师之手,显然不能用于参加比赛,至于其他香反应平平,去了就是丢人。
一连几日,曹娘子都愁眉苦脸,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却又没有足够参赛获奖的香品,深觉难办。
这样的大事,陈问舟显然也不会错过。
消息放出的那一天,他甚至懒得在家给亲爹和大哥甩白眼,而是急匆匆来到了小院。
正屋,三人围桌而坐,一个个神情慎重。
“东家,实在没有合适的香。”曹娘子忍不住朝表弟诉苦。
“慧娘不是新做了一款香吗?”他纳闷地看着她,隔了一会儿又看向阮柔,仿佛明白了什么。
陈问舟忍住笑给她解释,“那款香可算得上珍品,现在就缺一双慧眼了。”
曹娘子吃惊,珍品,这样的评价可不低。
她也不傻,当即意识到那款香的价值。
阮柔无奈,她也不能王婆卖瓜,说自己制的香有多么好吧,以至如今,曹娘子还当那是普通的香。
“你们两个可不厚道,敢情就瞒着我呢。”
“没有。”阮柔说着,将陈问舟的一番安排全盘托出,意思很明显,都是他干的。
曹娘子喷火的目光遂转向表弟。
陈问舟摸摸鼻子,难得露出些窘态,“之前也是没想到,压根没有伯乐嘛。”
曹娘子险些要甩一个白眼给亲表弟,真是蠢得可以。
要说寄卖店铺有伯乐还可能,他们这种,哪个进来不是为了宣和香。
“要不经意地被人发现是吧?”曹娘子想着,倒也不是不可以操作。
“最好还是读书人。”陈问舟补充。
曹娘子顿时明白,失笑,“谁的心眼都没你多。”随即正色,“这事就包我身上了,你俩也是,但凡早跟我说一声,早就有有缘人出现,也不至于明珠蒙尘。”
两人面面相觑,深觉丢脸,也是一时没想到,这些都是可以安排的。
既然表弟这么说,曹娘子姑且相信,“那芝兰香就可以作为一款,一个参赛者可以报三种香,慧娘,你还有什么香可以参赛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