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554)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如今几个小丫鬟,乖巧恬静的,微微一笑,嘴角露出一个小梨涡,眉眼弯弯的模样别提多可爱。

还有冷淡风的,眉眼细长,严肃着脸的时候,显得很是骄矜。

端庄大方的,举止大方,妆容为其添了一份疏朗,更显伟丽。

......

种种,不一而足,虽然尚不能代表所有类型的面容,可起码代表了她的想法是对的。

“好了,时间不早,若是不想一直顶着妆容,现在就去洗了。”

“小姐,晚点吧。”几个小丫鬟央求,还不忘恋恋不舍盯着铜镜里的自己,若不是晚上还要睡觉,她们简直恨不得一直不卸。

“行,只是睡觉前一定要喜干净了,否则容易伤皮肤。”阮柔提醒,一人给了一份胭脂样品,将人打发下去,随后问一旁观察的几人,“看懂了吗?”

与方才几个负责杂活的小丫鬟相比,这几人在胭脂铺招待客人,上妆是必备功课,若活动顺利举办,到时候多半也得她们上场,故而刚才那一幕,既是练手,也是指导。

“大概看明白了,”有人回答,“根据客人的脸型和性格,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妆容,但具体怎么操作,还得再研究研究,还请东家多指点。”

“行,既然明白了,那就多练,只要我在铺子里,随时都可以过来。”

“是,东家。”几人纷纷点头,兴奋之下,连休息都顾不得,如东家那般,自己去找愿意给自己练手的人。

阮柔笑看她们离开,伸了个懒腰,先行结束今日份的工作。

第260章 兢兢业业的小方管事,因为东家一句话,愣是跑断腿,在联络……

兢兢业业的小方管事,因为东家一句话,愣是跑断腿,在联络过省城十几家胭脂铺后,终于与其中三家达成协议,参加阮氏胭脂铺举办的妆容大赛。

是的,最终决定的活动就叫妆容大赛,参与的客人们需要提前三天报名,既可以自己化妆前来,也可以任由四家胭脂铺的人员上妆,最后,在其中挑选出最好看的三人。

因着本身活动性质的原因,就代表吸引来的人不可能有贵家夫人和大家小姐露面,在阮柔语气中,更多是家境一般的普通人家,以及可能稍微自由点的大户人家一、二等丫鬟,而后者,很大可能是替自家夫人小姐探路以及凑热闹的。

四家掌柜凑在一起,商量出一个大概议程,因着阮氏胭脂铺是主场,出四成银子,另外三家各出两成,如此,各项事宜便开始紧锣密鼓筹备起来。

首先是各家选出来的胭脂品类,阮氏胭脂铺这边都得一一验过质量,确认没有问题才能准予参加活动。

二来,活动宣传所需的资金已经到位,接下来就得印发单子,在几家胭脂铺、乃至热闹的街道、酒楼等进行宣传,配套以到场即送小礼品,足以吸引很大一部分喜欢看热闹以及贪小便宜的。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他们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名人出场。

譬如秦楼楚馆里知名的清客倌儿,他们本就名声大,容貌不俗,其实是最好的人选,只是碍于可能有些人会顾忌,且需要额外出钱算出场费,不能大肆请来。

还有省城有些名声、但身份一般,不太在意这些的人物,挑挑拣拣也有一些。

最后,才是活动的正式筹备。活动当日的招待、场馆安排,秩序维护,以及各色胭脂的售卖,都需要安排专人负责,好在不是一家来办,人手上绰绰有余。

紧锣密鼓间,几家人从一开始的生疏,到配合默契,一齐为了即将到来的活动而奔波努力。

半个月过去,几乎半个省城的人都知道,有几个胭脂铺联合举办了个什么活动,只要到场就可以领一份小礼品,还能看到漂亮的美人和妆容。

一时间,爱美的人皆蠢蠢欲动,按捺不住好奇心。

大户人家的夫人们自是不好出来凑热闹,稍微自由些的小姐却不用拘束那么多,只要不到现场,在略远一些的客栈酒楼远远观看,也不失为一场乐趣。

时间一眨眼而过,很快,就到了活动正式开始的日子。

早已搭好的台上,当地有名的戏班子一连唱了几出戏,吸引足够的目光,几家精挑细选的一对俊男靓女随后登场。

一切都毫无意外地进行着,先是给几家胭脂铺打一波广告,挑选各家最具优势的产品介绍,之后便是给洗干净脸的几人上妆。

......

阮柔与几位掌柜一起坐在胭脂铺二楼,听着楼下时不时传来围观人们的惊呼与夸赞,还有络绎不绝按捺不住进入铺子买胭脂水粉的顾客,嘴角勾起一个笑来。

其他几位掌柜有些眼红,虽说阮氏胭脂铺也摆了他们家的东西,进门的客人也有光顾自家生意的,可到底不是自家主场,以后全城人只知阮氏胭脂铺,又有谁几人能知道自家铺子呢。

但做生意这种事,除去看背景,就是看人的能力,对方虽然是个女东家,可论谋略眼光,丝毫不落于人后,唯有一句佩服可言。

“阮东家,恭喜啊。”有一人想开了,拱着手道喜。

“同喜同喜。”阮柔同样回礼,给人斟了一杯茶,转而谈起接下来可能的合作来。

活动一连持续三天,赚足了省城人的眼光,方才圆满落幕。

省城最大的酒楼,春燕楼内,阮柔与几个掌柜,还有店里辛苦好一阵的伙计们一起开庆功宴,别看兴师动众花了不少钱,可光三天的销售额就抵得上过去一个月的了,而且,四家胭脂铺的名声算是彻底打出去了,可以肯定,以后只要他们买胭脂水粉,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他们四家,这就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