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611)
两亩地原先是说给阮家,那自然是三房都有份,可眼下又要划给四房,万没有这样的道理。
阮老头瞧见,同样不满,过继个孩子,不知能多占多少便宜,结果这几个就盯着那两亩地,实在没出息。
可惜,没等他开口,阮柔紧接着道,“对了,有件事我还没来得及说,等年后,我大概就要跟着绣坊去县里了。”
“啊?”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阮老头脑海中已经飞快思索起来,人去了县里,可就没有镇上那么容易见到,打秋风的好事估计没了,就算过继,恐怕都占不到什么便宜,如此,过不过继还有什么意义。
思考许久的主意,一一被否决,强制压制着情绪的阮婆子彻底按捺不住,“人家这是富贵了,就瞧不上我们一家穷兮兮,何必巴结呢。”
“好了,少说话。”阮老头呵斥两句,刚要说几句好话。
阮柔却倏然站起,“好了,今日多谢款待,大过年的,既然奶不高兴看见我,我就先走了。”说着转身就走。
等人离开,阮家人才反应过来,皆面面相觑,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第296章 整个新年,阮柔拢共在水洼村待了五天,期间,将族里长辈拜……
整个新年,阮柔拢共在水洼村待了五天,期间,将族里长辈拜访了个遍,当然,礼物和红包也没少送。
至于目的,彼此心知肚明——在阮家作妖的时候压住这一家子,以免给阮柔生事,接了礼,自然要做事。
当年的老村长早已退下,如今当家的是老阮村长的大儿子,人都称一声小阮村长。
比起其父亲,小阮村长为人明显更为圆滑,譬如若还是老村长,可能还会打圆场试图说和,但小阮村长明显非常识时务,在她答应帮忙给村中妇人的绣活牵桥搭线后,就非常痛快地答应了阮柔的要求,毕竟他家中也还有三个会做绣活的女人。
不管出于何种心理,但总归结果朝着好的方向,阮柔对此十分满意。
五天时间一过,不再理会阮家人的各种言语,直接收拾离开,而宅子则托付给了安婶子一家照顾。
可以说,最后阮柔是顶着阮家人的咒骂走的,本就不是多有耐心的人,做了几天戏,见还是不成索性破罐子破摔,还甩了不少威胁,诸如什么去衙门告她不孝的,去绣坊哭诉找她麻烦的,阮柔通通没理会。
天底下还没见过要一天没正经养过的孙女来孝顺的,按当下的子孙养老观念,就是阮大伯那一辈男丁全死光了也轮不到她一个孙女,故而对此她压根不担心,至于绣坊那儿,胖掌柜自会帮她周全,不过就是周全不了,问题也不大了。
回去的路上,甚至想起阮家人的气急败坏,阮柔的心情都是美滋滋的,阮家人过得不好,她的任务可就稳了。
不过,很快,阮柔就没有心思顾虑阮家人了,因为她忙于搬到县里。
由此她的小作坊也可以升级成大作坊,不过,原先的一些老人都是家在县里或者下面村里的,其中有三分之二表示不想离开,其实这一批绣娘的手艺还没学到能完全出师的程度,但阮柔没强求,索性放了人。
至于剩下来的三分之一,则态度很坚决地表示愿意跟阮柔一起走,其中,安婶子家的小云赫然在其中。
对此,她欣然接受,并打算将她们真正培养出来,最好以后能带学徒,再不济教授一些新的绣法,以后就真的一辈子不愁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扩大自己的绣坊、以及赚更多的钱财,而这些都需要人。
搬家的那一日,正是正月初十,她计划上元节绣坊先开一天,图个好彩头,后面再慢慢收拾。
安婶子不放心女儿,带着一堆行李来送,至于其她绣娘,阮柔对她们的情况了解一点儿,大多数愿意送女儿来都只是为了让她们学一门赚钱的手艺将来好贴补家用,对女儿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故而基本没有家人来送。
“好了,走吧。”阮柔坐在牛车上,眼见上下都已经收拾好,只留下两个人看守宅子,其她人都跟着一起走,浩浩荡荡,足足五辆马车,吸引十足人的目光。
走出城外,阮柔眼尖,突然瞧见不远处亭台中胖掌柜的身影。
待牛车走到近前,她下了牛车,笑道:“掌柜的,怎么亲自来送了?”
“你这一走,可是把拢翠坊的生意带走了大半。”胖掌柜半是哀怨半是欣喜。
“掌柜的,真是对不住,这些年多谢掌柜的照拂。但我手底下这么多人也得吃饭,以后若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就是。”阮柔还是很感激胖掌柜的,不说别的,光说她几年前尚且年幼,若是个黑心的指不定想着歪主意圈着人给其赚钱,但胖掌柜没有,而今更是放自己离开。
“唉,是我庙小容不下大佛。”胖掌柜有些惆怅,但还是尽力扬起一个笑脸,“秀娘,以后若我这边有做不了的绣活,恐怕还是得麻烦你。”
“那是自然,掌柜有事尽管吩咐。”绣活不比其他,一分价格一分货,越贵的要求就越高,不是一个小镇上的普通绣娘能做到的,而胖掌柜这些年帮她牵线认识了不少有需求的,不说两人多年间的情分,光是看在钱的份上,阮柔也不可能把钱往外推。
两人又寒暄几句,见天光大亮,胖掌柜拱手,“时辰不早,我就不耽误了,一路山高水远,路上小心,到了地方报个信。”
阮柔同样拱手,随后,整个车队再次启程。
经过镇外的辞别,之后便是直通县城的大道,是正经的官道,正经办了通信证,交了钱,便可以正常走,事实上,除却正经的商户和官方,一般百姓很少走官路,阮柔坐于车上隐约能看见官道两旁挑着担子的百姓和行脚商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