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773)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并没有。

韩嘉本就聪慧,此时被一点拨,立即明白过来,自己是一叶障目了,他以为的外家对自己很好,实则那种好是有限度的,不触及他们自己利益的时候,这份好是真切可触及的,若涉及切身利益,如这次的借钱,那真面如就暴露出来,十两银子,要一门亲事,他们怎么敢的。

韩嘉的面容因为得知了亲人的真相而扭曲,一点一点变得阴沉下来,望着韩父的眼神,满是愧疚不安。

韩父拍拍儿子的肩膀,“你年纪还小呢,以前只顾一心读书,不了解这些,等以后啊,见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慢慢明白。”

韩嘉点点头,表示明白,久违的父子谈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韩张氏将饭菜又热了一遍,招呼吃饭,这才作罢。

饭桌上,韩嘉郑重向韩父、韩张氏表达了歉意,“爹娘,对不起,我没想到大舅他们会这样,才惹了这些麻烦。”

“没事。”韩父摆摆手,动了筷子,韩张氏哪怕心中再恼怒,也不好多计较,只阴阳怪气了一句,“嘉儿别听信外人的话,还真以为我藏了多少银子就成,这家中你爹能挣多少钱你也看得到。”

“不会的。”韩嘉忙应着。

之后,一家人便正常吃起了饭。

风过无痕,但这件事到底在韩张氏心中留下了印记,原本准备去娘家借钱的打算彻底打消,韩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趁着旬休的空档找几户关系亲近的族人借了银钱,可惜,杯水车薪,拢共才三两银子,对比十两银子的空缺,还遥远得很。

韩父无奈,实在没有其他人可借,只得到书院开口。

韩张氏冷眼看着,心中为自己和一双儿女打算的念想越发强烈,若韩嘉能中自然最好,若不能,这笔债还是要家里来还,她自己无所谓,但女儿嫁妆要钱,儿子读书、将来娶妻生子都要钱,指望不上韩父,就只能自己努力。

事实上,书院夫子们的钱也不好借,虽说都是秀才,可自古有穷秀才一说,在人才济济的省城,秀才不过勉强在温饱线以上,多是跟韩家以及阮家这般,家中有些许存款但有限的人家,且因着秀才的儿子都要读书科举的潜规则,读书的花销高昂,日常生活反而捉襟见肘。

韩父只好意思向自己交好的几位夫子开口,每位夫子借了二两,三人一共借了六两,勉强够韩嘉赶考的费用,只这笔钱约定好了一年内要还上。

借钱回来的那天傍晚,韩父的精神气意外萎靡,仿佛消耗了所有的精力,唯留一具空壳。

他将之前拢共借来的九两银子交给韩张氏,叮嘱她小心收好,随即朝着韩嘉道,“赶考的钱准备好了,我们做爹娘的也就只能到这儿,剩下的还要你自己努力。”

“爹,我会努力的,辛苦你和娘了。”

韩嘉刚表示感动,就听韩父继续道,“借来的钱是要还的,若这次你还中不了,家中不一定能继续支持你全身心读书。”

韩嘉一怔,木然点头,再没了方才的喜悦,只余沉重的压力负担在肩背上,仿佛随时都会被压垮。

银钱的事解决,科举压力在前,韩嘉不敢不努力,几乎是日以继夜在读书,且家中再没了烦恼打断,苦读无人打扰,进展却远不如之前。

一来,虽然赶考的银钱凑齐,但韩嘉手头没钱,遇到想要拓展的时候,没钱买书,只能询问韩父,但韩父自己也只是个秀才,见解远不如那些出书的大家,自然进步有限。

二来,就是连番变故下承受了过大的压力,此次考中,前途光明,若考不中,未来的日子简直不敢想象,他可是见过一些家境贫寒的同窗,一遍给书肆抄书等谋生一边读书的,可谓辛苦。

两者加持之下,结果自然不如人意。

————-

与此同时,同样备考的阮家,阮小弟就可谓轻松享受了。

他年纪尚小,家中阮父阮母以及书院夫子都没给太大的压力,只说下场一试,多积累点经验,二来,有阮柔这个姐姐在一旁关怀备至,见人读书辛苦,隔三差五杀只鸡、割斤肉回来,说是补补,其实一家都吃得满足,阮小弟眼中怀疑这是大姐拿自己做改善伙食的借口。

吃喝上都如此大方,更别提其他,阮小弟需要的书,都二话不说给买回来。

当然,因此回娘家后,自打陪着阮小弟去了一趟书店,阮柔就彻底迷上了话本,什么才子佳人的风月故事、女侠劫富济贫的游侠故事,都能看得津津有味,还招致阮父好一通教训,称她是玩物丧志,被阮柔给堵了回去。

理由也很正当,她一个女子,如今能挣钱,偶尔做做家务,看点话本打发下无聊的时间已经是她碍于时代的循规蹈矩了,否则,不说什么周游世界、起码从商做生意是没问题的。

阮父一想也是,他是把女儿当儿子教训了,可女子又不能考科举,读不读书也不好强迫,就连阮母都笑言他在书院习惯了教训学生,到家都改不了习惯。

几次下来,阮父索性眼不见为净,只对待儿子越发严格。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眼看就快到院试的时间。

院试又称为秀才试,比之前面的童生试可要受重视得多,且秀才试不能在原籍考,所以才需要准备赶考的费用。

提前半个月,赶考的学子就得开始准备出发。

有钱的自家配上马车下人,没钱的找个商队跟队,一时间,天下无数读书人背上行囊,奔赴院试目的地。

阮小弟的队伍是阮父找人打听,约上几个同样赶考的同窗,又寻了合适的商队护送,阮父陪同,两人一齐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