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777)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唐明德不是个爱诉苦的性子,简单略过考场简陋的环境不提,重点说起了考卷。

“这次卷子不算难,很多题目夫子都见过类似的,但也因此,录取的标准恐怕会很高。”唐明德实事求是道。

“那你考得如何?”不等唐母开口,阿庆嫂急切询问。

“考得尚可,但也没把握能考上。”实则唐明德心中有八九分把握,但自己心中有成算是一回事,当着外人的面还是得谦虚几分的。

等谈完考试,唐家人便面临着两个选择,是选择离开省城回乡、还是在这里等待结果出来再回。

来之前,他们商量的是前者,可以节省些费用,但如今么,唐明德看着对面娇俏的姑娘,自然改了主意。

“娘,还是等结果出来再回去吧,正好我带你在省城逛一逛,买些东西回去给爷奶他们。”唐明德道。

“行。”唐母没多犹豫,她跟老宅因着当年的事关系不算好,唐家老两口还算看重这个有出息的孙子,临出门前,还偷偷塞了五两银子的银钱呢,她也不好拦着不让儿子孝顺。

这一厢,唐家人考完在原地等结果,另一厢,考完的阮小弟则是跟阮父马不停蹄地往回赶,问就是想家了。

去时提前了半个月,回来只需要七天,当风尘仆仆的父子两人赶回家,迎接的就是家中多了一口人的惊喜!

“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阮母有些震惊,“没等结果出来。”

“没,回来等也是一样的,”阮父摇头,看向陌生的妇人,“这位是?”

阮母一看,乐了,“嗐,这是隔壁阿庆嫂家的亲戚,她家儿子也是来赶考的,就住在阿庆嫂家里,她家没位置了,来咱家住几天。”

三言两语将事情讲清楚,阮母便有些着急,许久不见,想要一家人凑一起说说话、问问情况。

唐赵氏也是个会看眼色的,当即借口要去儿子那,将空间还给了阮人。

没了外人,说话做事就自在了,阮母将父子两人上下仔细打量一番,连连道,“瘦了,瘦了。”

阮柔作证,阮父和阮小弟是真瘦了一大圈,连番赶路加上院试的压力,吃不好睡不好,可不就瘦了。

面对阮母的关切,阮父笑着道,“可不是,就等着回家补补。”阮小弟只顾嘿嘿笑。

一家和乐,阮柔端来热糖水,“快喝点热水,可饿了,要吃些什么,这就去做。”

“我要吃酱肘子。”阮小弟先点单。

“我来点热乎的就行,有粥最好,路上吃冷的,总觉得胃里难受。”阮父摸着肚子,感慨,“这都多少年没远行了。”

阮柔和阮母便连忙去灶房生火,熬粥的熬粥,做菜的做菜,至于阮小弟所说的猪肘子,别说家里暂时没有,就是有也得炖上半天,怎么都得等晚上了。

一桌六七个菜上来,有荤有素,俱是清淡的。

阮小弟初始有些哀怨,可很快被美食吸引了注意力,狼吞虎咽起来。

“慢点吃。”阮母一边给两人夹菜,一边问,“对了,我忘记问,小弟考得怎么样?”

阮小弟的心顿时提了起来。

第399章 阮父瞅儿子一眼,“还行吧,过与不过在两可之间,依我看,……

阮父瞅儿子一眼,“还行吧,过与不过在两可之间,依我看,不过最好,下次去还能考个好名次。”

阮母闻言,嗔怪,“那当然中了最好,管它名次如何。”对普通人家来说,是不是秀才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名次,不过锦上添花罢了。

阮父只笑笑,不说话,读书人间,这名次可就顶顶重要了。

说到阮小弟,难免提及书院相熟的学生,按阮父的说法,同去之人中,除一人答卷格外优秀外,其他人均表现平平,运气好或可中一两个,运气不好,就得全军覆没。

至于阮父教导的学生,这次A7参考的只三两个,还留在考场等结果呢。

熟悉的人都唠过一遍,阮母忽的问,“那韩家的呢。”

阮父还是愣了会儿,才想起韩家的是谁,可不就是前女婿韩嘉嘛,他有些无语,“都没关系了,还管他作甚。”

“你只管说就是。”阮母可不听这套,不知道结果她总觉心里牙痒痒。

“不好说,听他的夫子说,答卷过于刻意凸显文采,或许也是察觉到答卷普通难以得高分脱颖而出吧,是个聪明人。”

阮母顿时纠结开了,她也说不清自己的心思,若说不希望人家中吧,好像显得自己不怀好意,可韩嘉要真中了,她心里更不是滋味,总觉得女儿错过一个好夫婿,那叫一个I纠结万分。

“爹娘,隔壁的那书生好似学问不错呢。”见话题转到不该的地方,阮柔赶忙岔开话题。

“哦,哪里人,多大年纪了,还住在隔壁?”阮父好奇,这还是家里第一次住进来外人,且跟自家娘子和闺女相处不错的样子。

“可不是,说是希望很大呢,人倒是年轻,跟那个韩嘉差不多岁数。”阮母语气酸溜溜,又瞪了女儿一眼。

阮父再傻也察觉不对劲了,屡次三番地因为一个外人起纷争,难道是人有什么问题?

到底在吃饭,阮父挥挥手,“好了,不提外人了,待会吃完饭,我还得带人去一趟书院。”

“人不是都还没回来嘛,怎么还要去书院?”阮母纳闷,“不先休息会儿?”

“去把卷子默写下来,交给书院一份,以免时间久给忘了,书院里的夫子们也得研究研究,看怎么给下面的学生布置课业。”

阮柔顿时懂了,这不就是真题模拟考,不免为学生们哀叹,可真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