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796)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如今这样,也是你咎由自取,好在你娶了个好媳妇儿,以后不愁吃喝,你要愿意过这样的日子,就继续蹉跎下去吧。”仍下这句话,韩父气汹汹离开。

原地,隋氏送走公爹,眼神复杂看向踏上不修边幅的韩嘉,初时,她也是有过期待的,期待夫婿高中,她得以封妻荫子,凤冠霞帔,如今一切终成空。

但她忽然又想起出门子前,娘亲说过的话。

她说,韩嘉眼看着是有大出息的,隋家开始帮衬一二,以后得到的回报必然不菲,娘亲还告诫,但凡有所成就的男子必然都会三妻四妾,但不管如何,都只有她是韩家正经娶的妻子,不必在意那些许靠美色侍人的女子。

哪个女人愿意看着夫君左拥右抱,隋氏向来是个要强的,内心酸楚,面上却端着,应和娘亲的话,只是在嫁进韩家后谨慎地与韩嘉保持了距离,日常悉心周到,实则半点没交心。

而眼下,韩嘉貌似成了一个废物,别说科举高中,为官做宰,就连日常的生活都得依靠着人,甚至于,她都怀疑,离了自己,还有谁愿意供养这么一个人。

但没关系,两人之间还有一个孩子,为着儿子,她愿意忍,反正以她的嫁妆,又不是供不起一个酒鬼。

于是,看着看着,她浅浅露出一个笑来,细声细气问,“韩嘉,爹说的你可听见了”

韩嘉眼中倏忽闪过一丝清明,但不过眨眼,又被浑噩所取代,他嘴中嘟囔,“酒,酒呢。”

隋氏喟叹一声,吩咐下人拿酒来,自己再懒得搭理,出了门去,儿子年纪不小,眼看着要启蒙读书,她最近正寻思去哪找合适的启蒙夫子,可没时间耗在韩嘉身上。

韩父回了家,本想找韩张氏唠叨几句,就见韩张氏欢喜摆弄着女儿出嫁的嫁资,扫兴的话顿时说不出口,何必呢。

韩嘉原本不说在省城,起码在韩家这一片都是极其出色的后生,如今一堕落,不知引起多少人的主意,有人说伤仲永的,也有说是心性太差的,甚至还有指责阮家做事不厚道,毁了一个好后生的,叫阮父阮母每每,听了都忍不住怼回去。

好在关注这些的到底是少数,一个韩嘉倒下去,总有新的人展露人前,就如韩家次子韩乐,天分不算最佳,胜在勤恳踏实,性子良善,若坚持下去,未尝没有收获。

很快,韩嘉成为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伤仲永,而这一切,与京城的阮柔二人则毫无干系,只叫阮柔在听后感慨一句物是人非、因果循环。

第410章 很多年后,在京城待了许多年的阮柔静极思动,唐明德索性寻……

很多年后,在京城待了许多年的阮柔静极思动,唐明德索性寻了机会,谋了个外放的官儿,带着妻女看遍大好河山。

直到年岁渐长,再也走不动,唐明德索性辞了官,一家子回到省城。

奈何唐明德性子闲不住,当了几十年官、上了几十年衙,还没忙够,转头又经人引荐,进了一家书院当夫子,以他的经历,正经当过官的二甲进士,给一群白身秀才的读书人授课,那绝对是大材小用,可人家干得开心,阮柔也不拦着。

这些年各地跑的时间多,也认识了不少人,如今回来,闲暇时晒晒太阳,给各地的朋友们写写信寄寄本地特产,倒是不怎么作画,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好使,索性停了笔。

彼时,阮父阮母早已过世,是年纪大寿数到了才走的,算是喜丧,而阮小弟,则带着一家老小在外为官,已经好几年没见过面了。

跟看得看的阮柔夫妻不同,阮小弟下有两子两女,还得兢兢业业为儿女打算,可不敢轻易退下来。

除此外,省城其实熟悉的人不同,原主年轻时的小姐妹,大多没怎么来往,这么多年过去,早已不认识,唯一有些熟悉的人家,竟然只有隔壁原先的阿庆嫂一家以及稍远些的韩家,不过阮柔空闲多,巷子里一逛,多少认识了些人家,听些省城的八卦,日子别提多有限了。

韩家作为这一片的有名人家,自然在八卦之列,韩家早些年分了家,韩父性子公正,饶是老大不缺银钱,依旧将整个家一份为二,一人一半,丝毫没给人留话柄,只韩家的老宅子还是留给了老二韩乐。

韩嘉是个酗酒的,人废了,好在有个能干的媳妇,将嫁妆经营得蒸蒸日上不说,还将儿子教导得极好,年纪轻轻就是秀才,可比亲爹有出息多了。

至于韩嘉本人,反而没什么人提及,偶有人想起来了,也至多不过两声叹息。

到底是年纪大了,回到省城略住了几年,阮柔便觉得身体越发不济,好在这时她的女儿已经出嫁,有了自己的小家,就是唐明德,如今成了个小老头,可还身子骨壮实,估计她走后还能活好几年呢。

如此想,她也就这么说了,说的时候还带着笑,不带一丝阴霾,唐明德却不吭声,闷闷地给煎了药,看着人喝下去才说了两句话,“别瞎想,你会好起来的。”

“总会再见的,不是吗?”阮柔看向他,眼神柔和。

唐明德便不说话了,阮柔恍惚回忆起,好似一开始,对方的话还稍多些,不知何时起,话就越来越少了。

但人总是不能由自己的,尤其他们靠着完成系统的任务,才在诸多世界中不断辗转,活的是自己,却也不全是自己,就更不能提更多要求。

阮柔到底没挺过这个冬天,也不知哪一日的窗子没关严实,也可能是她想透透气开了窗,总之,寒气入骨,身子越来越疲倦,眼皮子逐渐耷拉,只勉强撑起精神跟唐明德说了告别的话,就合上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