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就是第一个通过部队招工的家属啊?”
“你们说她真的把抚慰金上交了吗?”有人听到这件事,好奇了抚慰金的事情。
“那肯定上交了,抚慰金换的工作,抚慰金不交,就没办法参加招工考试。”
“那可是大几百的钱啊,她也真舍得拿出来。”
“那可是供销社的工作,抚慰金再多,也没有工作好。抚慰金总会用光的,但有工作在,工资可以一直挣钱。”有人觉得宁馨有气魄,抚慰金和工作肯定是工作好。
宁馨听不见大家的话,她已经进了办公室:“蒋姐,人还没来啊。”她见办公室只有蒋红娟一个人,那种菜地的人肯定没来。
“还没来,也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来,要么你再等等,要么你有事情先去忙,对方来了我再来找你,你们商量一下怎么解决。”蒋红娟道。
“那行。”宁馨也没有意见,“那蒋姐我先走了。”她要去买锄头和开柴刀。
从委员会大院出来,那些看戏的人还在,宁馨直接去了供销社。
“王同志,我想要买锄头和开柴刀,要多少钱,多少工业券啊?”供销社只有两个售货员,一个是负责卖菜的童萍,还有一个是除了不负责菜,其他都负责的王翠。
“宁同志来了,锄头和开柴刀各三张工业卷加五块钱。”王翠刀。
这个年代最贵的还是铁制品啊。
宁馨拿出十块钱,又数了六张工业券。买好锄头和开柴刀出来,她还有点肉疼,秦瞻给的一些票快没了,她欠的票也越来越多了。
地里头的事情得缓缓,那她就先去做木框,先把木框做好了,把小青菜种起来。
不过,宁馨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做木框需要钉子吧?铁制品是需要工业卷的,所以她根本买不到钉子。那也不对啊,木桶、木盆这些东西难道不用钉子吗?这样想着,宁馨赶忙回到家里,她检查了一下木桶和木盆,这些东西还真不用钉子,接连处是用木塞子钉在一起的。
宁馨从原主的记忆里知道一个大木盆的价钱,她既然自己做不出木框子,还不如多买几个大盆里用来种青菜。或者,她也可以找木匠定两层的长方形木框。不过,木匠哪里找?
于是,宁馨又去了一趟委员会大院,她不知道这些,总的去问人。
“木匠?”蒋红娟微愣,“我也不知道哪里有木匠,我们平时用的木盆、木桶都是在供销社买的,供销社是批发来的,至于哪里批发我就不知道了。供销社买木盆木桶之类的都是不用票的。”蒋红娟道。
于是,宁馨又去了供销社。等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两个大木盆,直径70厘米左右,这已经是供销社最大的木盆了,再大就没有了。她倒是想定做两层的长方形木框,可惜这边没有定做的。供销社的东西都是统一采购的,或者从老百姓那边收购的,不负责订购。
有了大木盆,宁馨又拿着篮子进出菜地好几趟,才拎够了两大木盆的泥土。她把木盆放在堂屋里,然后倒入泥土,再洒下种子。之所以安置在堂屋里,因为她担心下雨。如果放在外面,下雨的时候木盆容易堆积雨水,她又搬不动装满了泥土的大木盆。所以就放在里面了。
不过青菜能不能在无阳光的地方生长,她就不知道了。按照她的想法,植物不是要光合作用的吗?先试试看吧。
忙了一个下午了,身体感觉累的瘫痪了。考虑到身体的情况,她每次拎泥土的时候,拎的也是不多的,也因此进出的次数比较多,估计侧门的两个守卫士兵都被她的迷惑行为给迷惑了。
不过,看着堂屋里的两个大木盆地,她内心还是比较满足的。想要吃好的,就得看自己勤劳不勤劳了。这两大木盆地种的小青菜估计也能让他们母子吃个三四天了。主要还是小青菜小,如果小青菜能种植成功,她就种大白菜,一个大木盆地能种植五颗大白菜,两个大木盆地就能种植十棵大白菜,那如果四个大木盆地呢?六个大木盆地呢?
反正买大木盆而已,长久考虑,非常划算。到时候辣椒、大蒜等都可以种植,说不定,满堂屋都是她的菜了。
想归想,目前还是做晚饭重要。
晚饭的主食和中午一样,米饭加小块的番薯。菜是菌菇豆腐汤,再加凉拌茄子。不过他们母子俩吃的有限,一块豆腐拿来放菌菇汤的话,能做满满的两大汤碗,估计能把他们的肚
子给撑破。而如果只做半块豆腐,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剩下的半块豆腐估计到明天也会有其他的味道了。
宁馨可舍不得浪费半块豆腐,她想着等菌菇汤做好了,可以端一碗给蒋红娟,人家下午给了她蔬菜,她送一碗汤过去也合适。
于是等到菌菇豆腐汤做好,宁馨就先盛了一碗出来,给蒋红娟送去了,剩下的一半还在锅里热着。宁馨出门的时候已经是下班的点了,她也是特意这个时间出门的,出门早了蒋红娟还在上班。
到了蒋红娟家,果然见她在厨房里忙碌。“蒋姐……”
听到宁馨的声音,蒋红娟在厨房里应了声:“哎……小宁你进来啊。”
宁馨走了进去:“蒋姐在做饭啊。”说着,她把篮子里的菌菇豆腐汤端了出来,“蒋姐,这是我用从老家带来的干货做的汤,拿来给你们尝尝。”
“你也太客气了。”蒋红娟赶忙接过汤,还很烫,她马上给放到桌子上,随即又拿来自家的汤碗给倒了进去,再把宁馨的汤碗洗干净递给她,“小宁,你做饭肯定很好吃,我看着这汤就很有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