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飞雁(168)+番外
崔竞发现她的目光,立刻猜中她的想法,笑问:“现在就想吃你猎的兔子了?”
孟取善往他身上靠了一下:“我看到你包里带调料了,我们烤一只兔子吃吧?嗯?”
“那我可要先告诉你,这干巴的兔子烤着没那么好吃。”崔竞口中这么说着,已经起身去解下一只野兔,到溪边剥皮清洗。
孟取善跟去看,整个人趴在他背上,下巴搁在他肩上看他熟练的动作,那得是剥过几百只兔子才能这么熟练了。
“真的不好吃吗?看起来挺好吃的。”
“待会儿你自己尝尝就知道了。”
烤完后,孟取善先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果然像四叔说的,只用了简单调料涂抹,在火堆上烤出来的兔子没有想象中好吃,肉质干柴,滋味不够。
和孟取善吃过的那种切了片在鲜美汤底中煮出来,或者用各种料腌制过的干兔子完全不能比。
“是不好吃吧?”崔竞自然地伸手,“不好吃就吐了,剩下的给我。”
他吃习惯了这种。
孟取善想了想,决定分一半给他,但扯了好几下都没扯开,便抽出腰间的匕首把兔子切开,放了一半到四叔手里。
然后她自己又咬了一口,边吃边忍不住笑起来:“从前只吃过好吃的兔肉,还以为兔肉都那么好吃呢。”
但不好吃的兔肉也是第一次体验,她喜欢各种新鲜感。
最后半只兔子是被她啃完了,崔竞收拾火堆的时候,看到她站在马旁拍着那几只兔子,跟它们说:“不能辜负你们,等回去了,一定把你们做成更好吃的兔子。”
……
夕阳西下,两匹马一前一后从树林中走出来。
一匹棕马身上驮着一只鹿,一匹黑色的马上挂着兔子和山鸡。
孟取善在山林里跑了一天,整齐的头发都乱了,丝丝缕缕黏在鬓边,脸上手上都有灰和汗渍,衣服上挂着草叶和土屑,还有一些血渍。
崔竞也是,背后汗湿了一块。他侧头看孟取善,对她说:“别总看这只鹿了,它又不会忽然跑掉。”
这鹿是孟取善猎的,虽然第一下没射中要害,让它跑了,两人追了一阵才追上,但这确实是孟取善单独猎到的,崔竞并没有出手帮忙。
这对一个初次狩猎的小娘子来说并不容易,崔竞从前带新兵去狩猎,都有一些年轻的小郎君一开始不敢动手射杀猎物,但二娘就很自然地克服了这一点不适,出手干净利落。
崔竞稍感意外后又觉得理所当然,二娘的胆子是很大的,他会被她所吸引,自然是因为她身上有什么让他欣赏的特质。
两人踏着夕阳满载而归。
回到崔府,五味瞧见她,先高兴地举起手里的信:“二娘,大娘的信到了。”
姐姐走了这么久,这是孟取善收到的第一封信。
“啊!”孟取善欢呼一声,把崔竞和猎物都丢在身后,跑到五味面前,拿过那封信拆开。
信很长,是孟惜和在去往宁州的途中写的,那时他们由陆路改走水路,乘坐大船南下。
孟惜和在信中写,她看到了很多从前没见过的景致,出了梁京,所途径的地方与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梁京有很大的不同,就连人好像都不太一样了。
那些不同寻常的风俗与听不懂的乡音,都让她感到惊讶。
原来梁京之外的人,过着这样的日子。
原来还有这样大的河,比梁京的沟渠和护城河都要大得多。
那烟波浩渺的湖泊,看不到尽头,险些让她以为自己是看到了书中所写的海。
芳信还笑话她,说真正的海比这湖可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她尝试了许多没见过的新鲜食物,芳信总乐此不疲地让她试那些没听说过的奇怪食物,大多不合她的胃口,但吃个新鲜,也算有趣。
但她觉得妹妹可能会喜欢,所以让人整理了一些可以保存的,随信送回梁京,请她一同品尝。
“出门方知路途遥远,想起如今我们相隔千里,又见船外月圆,不禁心中想念……”
孟惜和是在船上写的这封信,夜晚的大船停泊在一个渡口,传来远处城中的梆子声,还有隐约的寺庙钟声,让她忽然想到那句“夜半钟声到客船”。
船舱里,书案边两盏烛火随着透进船舱的湖风跳跃,风中带着湖水特有的腥味。
写信的孟惜和忽然停笔,转头看向窗外,看到湖水波光粼粼,映照天上一轮圆月。
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怅然。
离开梁京时,她没有太多不舍,可这种时候,反而忘记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不好的事,而怀念起熟悉的景色和时光。
她再次提笔,想多写点什么抒发一下自己此刻的情绪,但芳信掀开帘子,站在门口催促:“我们钓上来的鱼都快要烤焦了,你还没写好吗?你再不来,我可一个人吃掉了。”
拉开的帘子送来甲板上烤鱼的香味,于是她只好打消了自己再写一页的打算,匆匆结尾,放下笔出去吃烤鱼。
她吃的那种鱼也给孟取善送了一些来,是一包和本地渔民买的鱼干。
孟取善在梁京收到第一封信时,孟惜和已经到了宁州,安顿了下来,正在郡王府里给妹妹写第二封信。
宁州比梁京更热一些,孟
惜和早换上了薄纱裙,刚洗过的头发松松挽在身后。
今夜的月光同样很亮,把庭前的花树影子投在窗前,屋内燃着驱蚊的香。
除了孟惜和沙沙写字的声音,还有摇椅晃动的声音。
芳信躺在躺椅上,左脚搭着右脚,手里一把蒲扇摇晃,偶尔会给孟惜和送去一缕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