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江杉(24)+番外
付江杉大跨步向前,打开了二楼的灯,一室明亮。
二楼装修风格和一楼差不多,只是没有了功能区的划分,整个二层开阔明亮,所有墙面都打通,只剩一个大厅。
除了落地窗外的三面墙,全都是与天花板齐平的书柜,东西向的柜子里齐齐整整地摆放着各类书籍,书柜没有门,书本都敞露在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纸香味,靠近楼梯这一侧的柜子上,则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许是担心灰尘沾染,外面用玻璃门遮挡着。
大厅中央放着一张木质的大书桌,桌面左边是两台并排放置的显示器,右边摆放着各种工具和一件未雕刻完的木制品,只能依稀看出是一颗大树延伸出来的枝桠。
桌面底下放着几个架子,摆放着电脑主机和游戏机。
落地窗前是一张纯白色的单人沙发和台灯,旁边放着一张圆形矮茶几,茶几上堆着两本书。
“我可以进去看看吗?”夏遥站在楼梯口,有些迟疑,这个地方给她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说话声音都忍不住放轻了。
“随便逛。”付江杉很大方。
夏遥踩着拖鞋走了进去。
书柜上的书籍琳琅满目,全都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一时间都不知道该从哪里看起。
靠近楼梯区域的这一面书柜,陈列着有些破旧的书籍,夏遥投去好奇的目光。
“这是我收藏的一些古籍,年代久远,纸张都很脆弱,如果你要借。”付江杉迟疑了下,说道,“只能在这里看。”
夏遥看他神情认真,笑道:“谢谢,不过我应该用不上。”
再往里走便是工艺品,玻璃门内壁嵌着灯串,像是珠宝店里的展柜,里面陈列着各类工艺品和老物件。
她问道:“这些是古董吗?”
剪纸、陶瓷品、木雕、手拉壶、漆画、嵌瓷、潮绣,甚至还有一些老旧的生活用具,付江杉如数家珍,一样样向她介绍,有些是他费尽工夫从各处淘来的,有些是村里盖新房,拆房子前他去拾来的老旧物,有些是他自己复原的破损品。
夏遥双眼放光地盯着柜子里的物件,仿佛在逛博物馆,这些小物带着浓厚的地方民俗特色,透过陈旧的外观和丰富的色彩,她仿佛窥见了千百年来当地人的艺术、生活和智慧成果。
“看起来你不止是兴趣,是痴迷。”她感叹道。
付江杉浅笑,不置可否。
“你要的英歌舞资料,在这边。”他指了指另一面墙上某块区域的书柜,那上面都是民俗文化相关的书。
夏遥跟着他走过去。
付江杉长臂一伸,轻松地取下高处的书。
“这两本我比较推荐,里面写得很细,或许对你有帮助。”
夏遥接过书,大致浏览了一下目录,一本介绍了英歌舞的起源和发展,另一本讲了英歌舞的表演内容和剧目,看起来记载详实,内容丰富。
她沉默地翻着书页,嘴角却泛起一丝浅笑,看起来这两本书对她很有用。
“你了解这个,是想做什么吗?”付江杉看着她专注的神情。
夏遥抬头,将自己最近卡住的设计问题告诉他。
“鲁智深?”付江杉眼里闪过一抹诧异,话里带着些惊喜,“为什么会想到画鲁智深?”
“因为喜欢呀。”她的回答简单又纯粹。
夏遥想到刚上初中时,老师要求大家分小组阅读名著,互相探讨,还要选一个代表上台发表感言,小组之间选读的名著不能重复,当时她最喜欢的《西游记》被另一个小组先选了,于是只能选剩下的《水浒传》。
夏遥从小就贪玩,那时她连《水浒传》的名字都认不全,叫成《水许传》,痛失最爱的孙悟空,她压根提不起兴趣看别的。
廖予欢和她在一组,作为听话的乖宝宝,自然要监督她阅读。
于是一到周末,廖予欢就喊来徐隽宴,两人盯着她不准跑出去玩,夏遥实在无聊,只好硬着头皮看下去,谁知刚看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章,便被深深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到放学就赶紧写完作业看书,很快将整本书啃了个遍。
青春期满怀意气的少女,爱上了书里这个侠肝义胆、嫉恶如仇的花和尚。
那次她主动请缨担任代表,发表了一长篇感言,表达对鲁智深的敬佩,他们小组也因此获得了全班最佳。
她笑着讲完了小时候这段趣事,眼底是难得一见的柔色。
“你呢,你把梁山好汉雕刻得那么生动,有没有哪个特别喜欢的角色?”夏遥好奇道。
付江杉浅笑,走到了中间的书桌边,打开其中一个抽屉,拿出了一个木质收纳盒,他将盒子递给夏遥,示意她打开。
夏遥狐疑地接过,木盒沉甸甸的,她解下盒扣,翻开盖子。
盒子里面是一个个雕琢精巧的木质摆件,面圆耳大,颈戴佛珠,嘴边一圈络腮胡,手里提着一把戒刀,神色各异,大小不一,俨然是一套不同故事场景里的鲁智深,木头成色有所差异,看得出来是不同时期的作品。
“很巧,我也喜欢。”付江杉低沉的声音响起。
夏遥双眸在灯光下闪着明亮的光芒,双手捧着盒子细细查看,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这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嗯,都是很久以前做的了。”
彼时他也还是个挥斥方遒的少年郎,爱憎分明、同情弱者,怀着一腔抱负,只想学好专业知识,回村发展家乡的果业。
直到自己亲身经历家庭变故,他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是是非非开始感到厌烦,变得不喜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