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托梦教爹当富二代(111)
“但老三不知哪里认识的贵人,虽没考上,却也有了旁的门路。”黎成周又说。
——他倒也不觉得这“旁的门路”就一定是邪魔外道,要真说起来,他黎成周也是借着霍徵这位郡马爷的门路,才有了如今的日子。
可是,显然黎老三最终没个好下场。
不知道算是“恶人自有恶人磨”,还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时风光无俩的黎老三一家,说倒台就倒台。
甚至连累的郑家也没个好下场。
这些事情都不在村长他们能够接触的层面,所以他们也只看到个结果。
郑家元气大伤,家主重病三月后撒手人寰,一家子人死的死、散的散。这还算是轻的。
而那黎老三的黎家,虽没出个举人老爷,可一时风头盖过原本的几大家族去,更是听说黎老三入了哪位达官显贵的眼。
便是战乱最凶、离着他们最近的时候,也不见黎老三一家有何担忧。
却不想在他们这处渐渐平稳下来的时候,出门在外说是给贵人办事的黎老三,说是出错了。
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这在镇上住着的大哥与父母等一应亲人,也被贵人派来的人一并捉了去。
“有人说在府城菜市口,看到了他们被斩首。”
“也有人说是被拖去了乱葬岗杀了。”
“还有人说,看到了……我娘,只是已经疯了,早不知去向。”
宣蓉握着手中已无茶水的茶杯,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说自己的心情。
倒是坐在门口,看似看星星,实则一直竖着耳朵听的黎淮星,心头咯噔一声,难不成就那般巧?
可不都说了“不知去向”,哪能刚好遇上一个人,就正巧是了呢?
再是“无巧不成书”也不是这样吧?
沉默了一会儿,黎成周接着道:“这几说法虽都不知真假,但最为有鼻子有眼,你说,我是不是要查一查的?”
——虽然于事无补,虽然已经分家,但是连自己的父母的死因都不关心,他便要遭人诟病了。无论以前父母兄弟,对他是多么不好。
宣蓉心头一个咯噔,若是最后一个说法,难不成他们还要千方百计将人找到,带回家中荣养?
说起来,如今的他们养着一个老人倒也不碍着什么,另辟个院子着人养着,不管什么都到不了他们眼前。
可大约是身在落花村,一想到这里,眼前就不免浮现出当初还在那黎家大院、饱受磋磨的一幕幕。
纵然是为了黎成周的好名声,纵然是为了日后孩儿们可能参与的科考考量,可一旦真的将人养着,那何尝不是对曾经饱受折磨的自己的一种背叛?
而且,若是第一种,不论黎老三是确有其事、还是顶罪、是冤枉,那必然是通过官府才能做到“光明正大”的菜市口斩首。
他们虽是分家,可万一那贵人要将他们也“斩草除根”呢?
虽说算是有靖王与霍徵护着,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是?
村长既是背着人与黎成周说的这些,怕也是有叫他们细细思索,若是事不可为便假作不知的意思。
若是当初分家,也签了断亲书就好了。
屋内没了声响,黎淮星不由悄悄转头去看,他爹娘此刻,是不是有些后悔绕道回了一趟老家?
第54章 新弟弟
黎淮星没去说白天的事情,甚至交代小厮和护院也不要提,在他们眼中只以为是怕家主和夫人担忧、以及责怪他们没照顾好少爷——虽然家主和夫人都是和善人,但是在涉及家人安危一事上,他们是丝毫不会妥协的。
实际上黎淮星只是想着,这要是一查下去,发现事情真就是那么巧可怎么办?
他喜欢不了那些人一点儿。哪怕只是出钱雇工,将他们送往偏僻院子里养着,他也觉得心底膈应。
他娘应当是比他更难受。
至于他爹会否因“到底是生身父母”这一缘故,他日知道了这件事情而心中难过?
虽然也心疼爹……
但黎淮星想了许久还是没开口,就已经表明了他的想法。
其实相较于他,甚至是他娘,这个村子里的老人跟黎家那一家子相处的更久,那个疯婆婆要真是黎家人,哪怕对方蓬头垢面、疯疯癫癫,但这里的人应该也能认出几分不是?
黎淮星觉得,相较于确认这疯婆婆的身份,宣家是否会来人纠缠,才是目前该考虑的事情。
他们衣锦还乡,宣家哪怕是在隔壁村,也不可能一点动静都听不到,以宣大牛和宣于氏那两人的性子,能不能占便宜?
——纵使他娘与小姨宣姝对那家没有一分惦念,到如今也是提也未提,可宣大牛和宣于氏却不是什么识时务的人。
可让黎淮星意外的是,他们共在村中休整了近十日,那一家子也没凑上前来过。
黎淮星倒是有心打听一二,以备不时之需,但问小孩儿,小孩不说一问三不知,也答不出什么有用消息。
——别以为孩子小,可他们耳聪目明记性好,学起大人的话来最是机灵、娴熟。唯一的限制就是理解力与活动范围,外村的事情若不是传的沸沸扬扬,他们就不怎么知道。
想问大人,但以黎淮星“幼时离家”且眼下也年岁尚小的情况,即便他以“背井离乡久,想问一问家中过往与亲眷”为由,大人们对其也是敷衍居多。
看看黎成周两口子将仨孩子养的多好——别说这仨亲生的,便是宣姝这个妹妹,如今哪又有一分村姑的模样——他们敢在这孩子面前说三道四?
还以为这孩子是当初话都说不利索的“傻”模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