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托梦教爹当富二代(126)
当然,仅限于妻儿,岳父岳母及大小舅子和妻妹。
所以在蒸蒸日上的当下,虽不必因怕功高盖主而藏拙,却也不能毫无顾忌地随地树敌。
宣霖自也明白这一点,他身后可也还有亲眷,怎能不防着那些小人狗急跳墙?
黎淮星出门,不但有家里人安排的小厮护卫,更有皇帝安排来的护卫,或者也可以说是暗卫。至于到底将之看做保护还是监视,那就见仁见智了。
反正黎淮星用起来不但毫无心理负担还觉得格外顺手,毕竟这些人的本事都是真的!
不过即便防护的如此面面俱到,在当爹当娘的心里,只要离了家,还是危险重重。
“咱们家毕竟处境特殊,还是得小心行事。”宣蓉道。
她自己倒是不担心什么,可对上黎淮星,还是出远门的黎淮星,她恨不得人手再多少十倍、百倍。
他们家既得皇帝重用却又没什么根基——哪怕这些年发展不错,有了人手,又有宣霖圣眷正浓,可比起那些世家大族还是“无根浮萍”。
这是好处也是坏处。好处自然是只能依附皇帝的盛宠,是皇帝的纯臣,就能多得皇帝几分信任。
坏处自然也是皇帝的盛宠,惹了别人的眼,碍了旁人的路,他们根基薄弱就处处如履薄冰。
事事都找皇帝,那皇帝还要他们来做什么?
黎淮星无奈喊了一声娘,他娘对他出行有多战战兢兢,搞起其他人的钱袋子就有多强势出击!
“虽说北地路远,可皇上迁都这事儿三年前就在铺路了。”
“且此次我也不过是比皇上早行三个月,前去探路、布置。”
除去路上的时间,他在北地那边待不满俩月,皇上便要亲临,他又能有什么危险?
“而且,北地再是边境,也曾是皇上的封地,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何况他们家也曾在北岚郡生活许久,虽不是最边境的地方,可对那边的气候、地理也尚算熟悉,也算不得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是吗?
他先行,也不过是去将北岚郡的繁华程度往上提一提,好叫皇上前去时,不至于满目萧条。
——虽说作为皇帝曾经的封地,这几年北岚郡已经有了不小的发展,但相比于繁荣大城还是相差甚远。
“说句不好听的,我去了还是给知府提供政绩,他还能给我使绊子?”
——北岚郡是封地时,自然是归当时的王爷现在的皇帝所辖,管理一应有属官。等新帝登基的时候,有功之臣自然一应封赏,北岚郡也重改,提了新的知府。
黎淮星算是安抚住了爹娘。
其实不过是因为他才回来没有一个月,又再度出门,让做爹娘的格外不舍罢了。
虽说雏鹰终究要离巢,要独自翱翔天地,可哪有像他们家这样的,这才十五六的少年郎,却在外飞了好几年了!
还尽报喜不报忧的,他们哪能不惦念?
可偏生他们的儿子有本事,干的都是大事儿!
这又是替皇上提前部署去了!
黎淮星倒是觉得这样的日子还可以,虽说路上要花不少的时间,但到底是有了水泥路,可比当年坐着牛车颠簸的屁股都要成了八瓣儿的日子好太多了。
——当然,虽然有各处商贾认捐水泥路,让水泥路遍地开花,可要将太偏僻的地方都发展起来,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间。
黎淮星也在粮食增产上下了功夫,但也不过是育种、增肥方面能努力,粮种的多样性上,还是有所不足。
他所知的诸多高产粮种,如红薯、玉米、土豆等都是外来品,想要找到只怕都要出海。
但造船技术上,他们现在虽有所突破,却又不足以进入大航海时代,也只能再从周边小国入手。
只有衣暖食足,人口才能有极大增长。
而人口增长,是古代国力增强的一大途径。
让黎淮星没想到的是,他这边在考虑着如何让百姓生活富足,人口稳定增长,那边就有人让他为“人口增长”添砖加瓦!
第61章 添丁进口
黎淮星是春日里的生辰,这次离家为了赶上春耕,便没顾得上自己的生辰。
不过虽说路上过的生辰十分简陋,他却也不如何在意。反正也不是什么整岁生辰,且他爹娘、舅姨、弟妹,甚至霍徵等长辈,也都早给了他生辰礼。
除了不能一起热闹的吃一餐晚宴,也不差其他东西。
所以根本不影响他成为世人眼中,已经等撑起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而如何成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首先就是要有一个自己的家庭。
虽然现在有了水泥路,相较以往的舟车劳顿要轻松许多,可长途出行还是很疲惫的,黎淮星便以此为由休息了两天,概不见客。
实际上却是与在此处经营的人手联络,更真切的了解这里的状况。
毕竟说到底,这里既是边境却也是皇帝潜邸所在,哪怕皇帝去了京都,这里也该有它应得的地位。
何况,以前还能说这里有北狄无时无刻的威胁,可有了水泥之后,那又高又宽的水泥城墙那般坚硬,北狄的军队哪能过的来?
即便还有小股队伍不放弃骚扰、抢掠,可北岚军又是吃素的了?
也正因为这里是皇帝潜邸所在,军事上谁敢有所松懈?
“大概也是因为如此,所以,这几年里无计可施的北狄人,开始另谋他路。”来与黎淮星互通有无的,是他家中信得过的老人。
——也是以前从北岚军退下来的老兵,虽是瞎了一只眼睛,可射技依旧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