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托梦教爹当富二代(129)

作者: 黎因浅墨 阅读记录

这些年他也有自己的坚持,但不得不说的是,也却是面对过许多身不由己的情形,手下也确实有了人命。

但这主要也是先帝治下、贪官污吏横行所导致的民不聊生。

而今,他也想要过安稳的日子。

黎淮星哼哼了一声,表示“江湖是你想进就进,想退就退的?”

“你当那是你家菜园子呢?”

崔瑾又噎了一下,不得不说,宣姝说她这侄子的每一句,都不是假话,可真的难对付呀!

但每一句,都满含他对宣姝的爱护。

——虽说这种词用在一个小辈对长辈的态度上,有些不妥。那就当他那几年的书,读的不太好吧。

作为崔瑾,他被为难,真的是觉得头疼。但是作为宣姝的爱人,他又为宣姝能有这样爱护她的家人而欣慰。

崔瑾到了嘴边的话,又往下咽了咽,这种事情上,不管他表多大的决心,都是空谈,一切还得看他怎么做。

宣姝的家人有此担心,实属正常。甚至,最开始他不也因为这些忧虑而有心疏离宣姝?

听崔瑾所说宣姝还就此鼓励过他,对两人的未来十分看好且有所计划的黎淮星,顿时很想用脸骂人,毕竟他已经无语了。

哪怕崔瑾一直以“平铺直叙”的语调在说,但是,眼睛里的爱意与得意已经要溢出来了!

作为侄子,黎淮星都跟宣姝相处十几年了,能不知道宣姝有多好吗?

正是因为知道宣姝的好,所以黎淮星不愿惹她伤心,一时还真不好做棒打鸳鸯的大棒——他作为家人,当然也会怕宣姝所托非人怎么办,却也相信宣姝作为一个成年人,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她也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姐。

最后的最后,黎淮星倒是把自己搞的憋憋屈屈,只好将话题转回了正事儿上,通敌的事儿可还得处理呢!

崔瑾送来的线索、渠道,他一个不落的用。

至于要不要认崔瑾做小姨父?

哈,这不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义”,怎么能够掺杂私人感情嗯?

崔瑾:“……”

人类无语的时候,果然是会气笑的。作为大虞朝的人民,崔瑾在还不知道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深刻体会过这句话的含义了。

而北狄,比他体会的更深!

大虞朝统治期间,国力有强有弱,北狄扰边也一直是胜败参半——不是没有北狄人想要直入中原,毕竟中原多富裕?

但一来大虞朝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二来也有不少北狄人确实是过不惯中原人农耕桑织的生活,他们毕竟是游牧民族。

所以北狄人也一直不能统一意见,付出极大的代价,去强攻大虞,占有大虞。

不少人觉得,反正大虞就在那里,饿了愣了,那就去抢一波就是。

直到,水泥的出现。

就此,北岚郡的城墙又高又厚,北岚军的武器一再精益求精。北狄的弓箭再不能伤城墙分毫,北狄的勇士也打不过大虞的将士。

他们只能看着大虞朝的百姓的粮仓里,粮食一日多过一日。

北狄甚至因此发生争吵,早知道直接攻占大虞,不好过现在只能在高耸的围墙之外看着吗?

这时,自然也有人为了过上好日子,想方设法与大虞朝的某些人取得联系。

哪怕是两方作战的时候,都不能杜绝一些人之间的联系——当然,这时以通敌卖国者众。

眼下,却是为了吃饱穿暖者为多。

主要也是被大虞的炸药轰怕了。

当现在的皇帝还是王爷的时候,跟他们打仗的时候就勇猛异常,现在他都是皇帝了,一国之力尽在掌握,又有炸药这等神器,怕是能将他们直接灭国。

——就算到时其他小国或许会因“唇亡齿寒”而与他们就结盟,但那样就能敌得过大虞了?怕是投降者众。

所以他们现在还得安稳一点。

当然,想要得到神器,以图以后的心思只是被压下了,却并非是彻底绝了。

黎淮星不用想法设法去收集证据,去向当权者证明这些,与北狄“相处”多年的当朝,对此都心知肚明。

所以,才有了他们对互市的支持。

而他们的“互市”,也不是为了将北狄的野心再次养大,好一句歼灭——当然,如果北狄认不清局面,他们也不介意这么做。

“互市”既是为了扼住北狄的经济命脉,也是为了腐蚀北狄人心。

或许这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但黎淮星见识过成功的日后。

在许多年后,他们追溯起自己的祖先时,还会调侃自己为“蛮夷之地”、“宁古塔后裔”,但他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华夏人。

黎淮星说服皇帝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们既‘看到’他们,那自然也要容纳他们。”

“王之大度,能容他们不同风俗,却不能容他们的不臣之心。”

“现在,给愿意臣服者一个机会。”

“普天之下”那句话,不论是当下还是前朝,许许多多的人说过类似的话,但谁都没有黎淮星那么“蛮横”的解释。

“看到”就要纳入自己的版图吗?皇帝当时一方面觉得黎淮星天真,一方面又觉得这话让自己气血沸腾,哪个皇帝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

而现在,黎淮星还有行之有效的、不起刀兵的方法提供,他既然心动,为何不给他些许时间实践一番?

至于失败的可能?

不就是北狄的反扑吗?

他既是个敢“天子守国门”的皇帝,就不可能怕这么点事儿。

而黎淮星年纪虽小,却也行事稳妥,当真没有让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