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托梦教爹当富二代(15)

作者: 黎因浅墨 阅读记录

觉得那只透着竹子清香的杂粮竹筒饭,都是人间至味了。

——真正的竹筒饭,吸饱了汤汁的饭粒颗颗晶莹剔透,滋味繁复,口感绵软又弹牙,品尝完汤汁的美味后,最后必然有米饭的回甘。更别提一直浅淡、却又萦绕不散的竹香,可以解去一切油腻感。

黎成周的竹筒饭,属实是太简陋了。

只尝试出了比较合适的杂粮配比,让杂粮糙米的口感更适口,唯一的调味大概就是用腊肉煮的汤,代替了泡米的水。

往米饭里添各种菜肉,倒是能买到更高的价,可黎成周现下的家底,买不来那么多许多的肉啊。

只能做阉割版的竹筒饭。

这一份竹筒饭不但容易被模仿,其实也没多大的亮点。用竹筒盛装,也只能说是很方便。

而黎成周还有做这一份饭,图的就是它的材料便宜到几乎没什么成本。

就黎成周现有的杂粮库存,其实黎淮星还考虑过杂粮煎饼,毕竟这都是“杂粮”,简直不要太容易联想。杂粮煎饼还是经久不衰的早餐选择。

可是,不提那些配菜、馃子还要油炸,就说摊饼子的鏊子,那是黎成周能承担的起的支出吗?

整个落花村,都没几家人有铁锅的。

这竹筒饭可以蒸也可以烤,黎成周选择的就是蒸,这会儿热气腾腾的,带着香气往外席卷。

当然,他今日也不仅是做竹筒饭,不然也不会还请了方孝全来帮忙。

他还买了几个大小合适的陶锅——因为没有钱定制大小,只能在陶匠家的次品堆里挑拣,这几个陶锅大小不差太多,但这花样可是各异——用来做煲仔饭。

因为锅比黎淮星形容的大,黎成周也打算涨个两文钱的价,毕竟这分量都够一个妇女和一个孩子一起吃饱了。

别看是女子,但他们村里下地的女子要是按饱了吃,胃口可也是不小。

不过,煲仔饭最好是现做现吃,否则锅巴就不脆了。

“这,周哥,是不是大家都不知道这煲仔饭是什么啊?”一边的方孝全看着人来人往,煲仔饭却无人问津,不禁有些着急。

他这边竹筒饭已经卖出好些个了。

虽然大家会早起准备饭食,可来何庙村的路也不近,不少人逛着逛着就会饿了,竹筒饭既然不贵,也就有人愿意吃上一个,何况这竹筒饭里还有肉味呢。

宣氏的绣品也有很多婶子、小媳妇看,也卖出了好几个。

只有黎成周,兜着怀里的黎淮星,父子俩站在摆在简陋木桌后头,都快闲的打瞌睡了。

他俩侧后方还放着一个破瓦罐,一方面是给黎淮星热着米汤,另一方面也是不敢熄火。

要是人家要吃饭了,他却耗费半天在点火上,人家能有耐心?

黎成周看着这人头攒动的画面,一狠心,点燃一个火盆,将一份配好的煲仔饭里倒入水,开始做饭。

杂粮糙米也是事先泡过的,为了口感更好也为了更方便熟。

方孝全一愣,这也没来客人,黎成周这会儿做什么饭?

“反正也快午时了,这锅饭咱做了自己吃。”黎成周道。

方孝全连连拒绝,这煲仔饭要价可是不低,那酱料里还是有着蜂蜜水的。

就算他们要吃午饭,那吃竹筒饭不就好了?煲仔饭要留着赚钱的。

煲仔饭的汤汁,其实需要生抽、蚝油等,但这些不但黎成周没有,简直是这个时代都没有——至少落花村周遭都没有,黎成周听都没听过。

而黎淮星教黎成周做的酱油,不提最后成不成功,都才刚下缸,根本解不了这燃眉之急,只能又做了一个简单版本的。

这蜂蜜,还是黎成周和方孝全上山寻摸了快三天,才找到的,份量还少。

大虞朝也没有菜籽油,植物油方面只有胡麻油、亚麻油,落花村这边吃胡麻油多。当然,油的价格也不多便宜。

“咱们这些菜都是洗干净的,也不好揭了盖布,免得沾了灰尘。那要是想要大家知道咱们的东西好吃,就只能先吃一份了。”

黎成周解释,手上不停地忙活,香气很快就散开。

等饭到了八成熟,要焯水的配菜也好了,他便将一小把泡发的蘑菇碎、一小勺腊肉粒均匀的铺到米饭上,再放上一颗鸡蛋。

他们自己吃,每一份配菜都放的格外的少,说是铺盖,其实米饭都没有遮盖严实。

宣氏本还打算叫他不必再放鸡蛋,毕竟一个鸡蛋也有半文多钱,但黎成周的手实在是快。

这是农家鸡蛋,也没有无菌的条件,所以黎淮星一再交代要做熟了吃。

盖上盖子,沿着锅边再淋上些许的油。

这会儿不少人不但被香味吸引过来,也被他这稀奇的操作吸引,但一时又不知从何问起,只看着。

等时间到了,黎成周接开盖子,放上焯过水的一小把菘菜(青菜)、将早就配好的料汁舀上一小碗,均匀的淋到米饭上,顿时原本就勾人的香气更上一层楼。

离得近的众人只觉得“嘭”的一下,随着热气的蒸腾,那些香气就争先恐后往他们的鼻子里钻,根本不用他们吸气似的。

方孝全手脚麻利的帮着端开小陶锅,将没烧完的柴用灰埋好——黎成周现在买不起炭,都是自己烧柴的时候,用灰焖了柴,用那半柴半炭的炭来用。

这是农家人的生活总结,并非是会烧炭,毕竟都不能保证成功率与出炭率。

大家就看着黎成周用勺子将米饭翻拌,一块块金黄香脆又沾染汤汁的锅巴被翻了出来。

黎成周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