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托梦教爹当富二代(53)
但也终究算是安稳的度过税收这一劫难,只是好些人家暂时没心情享受“丰收的喜悦”了。
~~~~
村里好几天气氛都不大好,小孩子们都不敢叽叽喳喳了。
但也只是今天而已,村长便和族老组织了一场会议,在越发有凉意的秋风里,给大家带来一个温暖的、让人心头火热的消息。
村里要牵头办一个榨油作坊
“榨油的方子,由黎成周提供。不过这孩子心向着村里,只愿意收下一成的利润,其余的便都是由村里分。”
“关于具体怎么分,我和族老们也拟定好了几个方向,现在大家都听一听,说说自己的想法。”
刨去黎成周的那一层后,所有的利益,要么按村户分,要么按做工的人头分。
这做工的人,当然也分干的什么活计,活累的、干得多的,那肯定是要多分一些的。
而按户分,就是按每家总出工的数来分配,至于钱到手后,自家再怎么分,村里就不管了。
——说是按户分,其实也还是按出工多寡分,只是这“户”就代表着,村里不管你家来谁干活,反正都是会挂在你这家名下。
但其实这样,就会出现像黎成周父母那样的状况,让不受宠的孩子多去干活,累死累活赚回了钱,却是要分与其他兄弟姐妹嚼用。
可眼下这个社会,还是以这样的大家庭为主。
——黎成周这样被分家出来的,反倒是要遭人嚼舌根的。只不过黎成周运气好,有了一个后世灵魂的孩子,还能入梦教他一堆眼下看来是格外了不得的东西,让他安身立命之余,还能拉拢村里人。
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只要不是那“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没脸没皮之人,谁又还能给黎成周脸色看?
这一次的“村会”,黎淮星自然也是被抱着来参与了。
不说他是不是村里的一份子,就是他如今精力越发旺盛的样子,他娘就愿意抱着他出来逛逛,看着孩子灵动的眼神,别提多高兴、多满足。
——黎淮星最终还是给他爹托梦,让他给做“婴儿车”,虽说是自己理解的简陋版,虽说现在的土地不那么平整好走,但好歹比抱着轻省。
只不过眼下还没做出来,一来是李同那边正忙活着筒车、翻车。虽说已经过了秋收,可也正因为如此,落花村、长溪村和那老爷的庄子的粮食收获多少,才更清楚,让人明确的知道了筒车、翻车的好处。
二来就是宣霖画图画的头都要秃了啊,他姐夫为什么那么多想法?不但要画婴儿车,还要画榨油的工具,这事儿还都不能托于他人。
宣霖在小学生的年纪,就体会到了设计行业毕业生的苦痛。做的还是从未见过、跨越了数百年甚至千年的“课题”。
有了作坊的盼头,虽说依旧是每日忙碌的腰酸背痛,大家却也甘之如饴。
至于有些担心这油根本榨不出来?毕竟那只是豆子。
“可是在没做豆腐之前,你们能想象吃多了就肚子胀气难耐的豆子,能做出这般白嫩的东西吗?”
虽说做起来累,卖的也不贵,可确实是给他们的家中添了进项。
而现在黎成周又愿意拿出榨油的方子,难道他们就要因为还没做出来,就怀疑他?
何况李同那里都已经在做工具了——其实榨油的工具做起来没那么难,至少不比婴儿车难。只不过村里人了解的不多罢了。
说这话的人其实也只是念叨几句,也不是真心的,谁不希望自家富裕起来?
虽说现在是跟这村里干,一个村里总有那么几个偷奸耍滑的,可他们人多战胜了人少,选的是出多少工分多少钱的上工模式。
这样他们也不会被人占去太大的便宜。
——至于谁干什么活,村长也说了,第一个月就按抽签来决定,再往后是谁干得好就一直干,干得不好直接换。
在落花村村民忙活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村里忽然有了外来人,还说是来收粮食的。
~~~~
自从要盖作坊,黎成周家边上天天有人做工。
说实话,吵是吵了点,但想着带来的好处,一家子都准备忍一忍。再说了,其实村民来做工的时候,也到了他们该起床的时候了。
除了村里安排来扩建作坊的——就在黎家院外往另一边扩建——还有一部分村民被黎成周雇来干活,盖新房。
村长做主,来干活的村民由黎成周管饭,但并不给工钱,毕竟村里的作坊,还是因为黎成周才做起来的。
其实村里盖房,都是大家互相帮忙,真要给工钱的,其实也没几个铜板。
而这一次建房,黎成周虽还没能力建成青砖大瓦房,却也不打算做草屋了事。
——墙可以是夯土的,但屋顶一定是要盖瓦的,否则再有一场暴雨,他家里的那些缸缸坛坛的是真遭不住。
只是这一回盖房是要从挖地基开始,进展就比当初修葺慢得多,等收粮食的人进村,村民们不是在扩棚子,就是在夯土墙。
一个个都灰头土脸的。
一个小孩一声“粮商来了”,让忙碌的人群像是被按下了暂停,他们反应一会儿,这才放下手上的东西,着急忙慌的找那孩子问个清楚。
可别是诓他们的。
虽说今年的粮食因为少雨、因为暴雨而歉收,但他们的筒车立的及时,大部分人家还是保住了去年收成的八成左右。
——缴税则是按每亩地的收成总和交付一成半。
再刨去被衙役们强行收取的孝敬,他们还能上下六成上下,虽说总量也算不上太多,因为土地的产出上限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