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托梦教爹当富二代(63)
村民们也不在意这事儿,毕竟满桌的好吃的,他们已经要吃不过来了。
此前霍徵吃过的腐乳排骨、红烧肉,腐竹焖排骨、香炒茶干今日都有,还有他没吃过的腌笃鲜、三酱肉。
腌笃鲜是后世江南地区特色菜肴,来源于宁波菜,后归于上海本帮菜。
后世根据地方文化和口味,做法上稍有不同,但基本包含春笋、猪肉(包含各种部位)、腊肉、火腿、百叶结、莴笋等食材。
黎成周都会做豆腐了,这百叶结做起来又有何难?
倒是莴笋,现下还没有,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找得到。
但便是缺了这一点也不要紧,小火慢炖出的腌笃鲜依旧是滋味十足,汤白汁浓,肉质酥肥。
春笋清香脆嫩,鲜味浓厚,一口喝下咸鲜在口中爆开。
霍徵眉眼都舒展开了,显然对此十分满意。
黎成周却颇有几分遗憾道:“只是有些过季了,这笋不如初春正萌发时的滋味好了。”
此时的笋,吃到口中已经有了一种毛粘嗓子的感觉,哪怕他做了处理,也不能完全去处。
还是初春那时的笋香甜可口。
他不提,只喝了汤的霍徵还没想起这点,等他一说,霍徵一口笋子入口,只觉得本只三分不适,也因心中有了芥蒂,而变成了八分不适。
甚至再喝汤都有几分遗憾起来。
这汤滋味还算是不错的,可若是换成了春笋来做,那滋味又该是如何了得?
他只能将目光落到这三酱肉上。
这倒是不牛肉,现在的法律是规定了不能吃牛肉的,毕竟是要依靠牛来农耕的,别说法律规定,便是农人自己也是不舍得吃牛的。
——老死或意外死亡的牛,倒是也会吃,可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这是猪肉,但也是腱子肉,所以口感并不柴。
经过酱汁的卤汁,滋味很是繁复、浓厚。
当初教了李同妻子做五香豆干,就说了让她琢磨能不能再以那些酱料“香”的东西,李同妻子也会琢磨,只是能供她做的食材到底是不错的。
——农家人总归是没那么多试错成本的。
后来酱油、甜面酱先后好了,黎淮星便又多教了几道菜,这三酱肉便是其中一种。
黎成周要办席面,便去请了李同媳妇做,浸泡了一夜后,端上了今日的饭桌。
切的薄厚适宜的肉片,浑身都散发着“快来吃我”的香气,叫人要怎么忍得住?
除了这几道硬菜,还有一道酸菜鱼片,只是没有花椒和辣椒,只能用茱萸酱。
对黎成周他们而言,可能已经是很好吃,但这也是唯一一道对黎淮星不那么有吸引力的菜。
毕竟,太简陋了。
但村民们还是吃的很满意。
之后便是一些炒菜蔬。
如今的黎成周也只算是小有资产而言,可不是那豪富之家。
不过即便是炒菜蔬,他也有法子做的清爽可口,看似与平日农家寻常所吃一样的做法,口味却全然不同。
今日是喜宴,黎成周也是准备了酒的,虽不是甚出名的酒,但也对村人的胃口。
唯一担心的便是不喝霍徵的胃口。
霍徵却是哈哈一笑,道:“某爱喝的。”
他是世家子弟不假,可他也非是一直锦衣玉食,当初喝泥水、嚼草根的日子也过过的。
何况今日酒虽寻常,菜却新奇,他是很满意的。
他兴致颇高,没想到的是,黎家又上了新东西,叫他一下酒都醒了。
——他虽酒量好,可心情好,便是寻常酒水,他也有些微醺。
一早就煮起来的鸡汤,这会儿也是奶白,浓郁的甚至有些黏唇。
可见黎家这鸡汤有多货真价实,可不是那一只鸡炖三锅水的假货。
而这鸡汤里,还下着或是金黄、或是灰褐,但都弯弯曲曲的面条。
这倒是叫人诧异了几分。
农家人谁又少吃过面食?灰褐的面在他们看来,再正常不过,就是杂粮的面。
倒是那黄灿灿的面条,谁见过?
这弯弯曲曲的面条,吃起来更是与以往的面条不同。
以往的面条不论粗细,那都是擀薄了刀切,都有一份扎实在。这面条却是疏松的,更仿佛有着无数孔隙被汤汁灌注。
这份面条不只是有鸡汤的香浓,还有另一份鲜香。
大家几口猛吸,回过神来时,自己的碗里只剩下本该让人垂涎的鸡汤。
这时方家嫂子们给大家送上了杂粮饭,以免还有谁没有吃饱。但说实话,他们只觉得并没有尽兴,对这饭兴致缺缺。
霍徵倒是吃的不快。
若是以前,他也是有狼吞虎咽的架势,但养了两年多身子,以前刻在骨子里的儒雅端方便又回来了。
但这面条给他带来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特别是听到黎成周说这叫方便面。
名字虽是拗口,却又有一种直白在,让他理解了这称呼的含义,但又方便在什么地方?
黎成周既然是向贵人介绍新鲜东西,那肯定就会说个透彻。
——除了做法不会透露。虽然很多东西他都愿意教村人、教好友。
他拿来一个两手合握的竹筒,他们这边的竹子都是楠竹,颇为高大粗壮。
一掀开系着的油纸,便露出里面金黄色面块。
这一罐的面条是精白面做的,毕竟是要拿给霍徵看和尝试的。
说起油炸物,那就不只是油条、麻团、馓子、沙琪玛这些。
如今这豆油虽价格不高,可农家人也容不得浪费,那既然开锅下油了,不得多炸一些东西,将油利用个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