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托梦教爹当富二代(73)

作者: 黎因浅墨 阅读记录

不少人道:“那就不怕这小妮子以后强占了这些?”

有人说这一个小丫头片子能占什么去,但又有人说,这小妮子日后总归是要嫁人的。

——就冲她名下这般多家产,少不得招人惦记。虽都知道是替黎成周记名的,可只要好好谋算,未必不能搞到手不是?

有些人不免说黎成周做的大意了,既能落在女子头上,那不如落在媳妇的名下,总归还是他黎成周的生意。

他们这里的生意越发的大,被推出来的黎淮星听的清清楚楚。

推他出来的宣姝自然也听见了。

她很想说一句“她才不会谋夺姐姐、姐夫的家产”,不论她日后嫁不嫁人,都不会这么做。

可是,她一个人又怎么说的过那么多张嘴?

在她沉思的短短时间里,那些人都已经说到日后她谋夺了家产,黎成周将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地步。

第33章 小学生的末日之始

黎成周他们只以为动手的是长兴镇油坊和罗家,并不知道其中宣于氏和宣大牛也掺和了一脚。

但是,宣于氏和宣大牛可谓是与虎谋皮,自己已经遭到了恶果。

而黎成周他们,大约是在县老爷那里挂上号的消息走漏了,此后一直顺风顺水,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这些消息不至于让乡绅们对黎成周这么小人物巴结,但也知道没有大矛盾的情况,不要去招惹黎成周。

黎成周这个小子不可怕,甚至骆管事也不多难搞。难搞的是骆管事那背后的势力,让县太爷都毕恭毕敬的。

真要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们必然也敢放手一搏,毕竟只是震慑了一个县太爷罢了,他们不少人家也与其他官员熟识。

但就黎成周的这“小打小闹”,能叫他们到“生死存亡”的时刻?

他们又不卖油,反倒是黎成周这便宜的油,也给他们带来不少便利——他们自己吃喝当然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还有下人不是?

下人那里的开销少了些,节省下来的不还是落到了他们的口袋里?

何况黎成周还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东西,什么腐乳、大酱、酱油等物,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些乡绅老爷们的餐桌上,也渐渐少不了这些东西。

一开始说扩大生产,虽说村长和族老们都被说的动心、老夫聊发少年狂,可等冷静下来,看这村民热火朝天的开始建起了新棚子,他们难免开始担忧。

步子一下迈得这么大,会不会卖不出去?

虽说油一时半会儿的也不会坏,虽说豆油的成本不高,可也经不住货品积压啊。豆油积压了,可就等于他们没了钱进展。

——他们以落花村里种植的豆子为主要原料供给,但也会收一些别的村子里的豆子。一来是亲朋好友托卖的,二来也是有人拿来换油的。

那多出来一点点豆子,虽也让人觉得有些心疼,可也好过给出去铜钱不是?

这些田地里能搜获的粮食,在农家来说,是要比地里收获不上来的东西贱价的。

村长和族老们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忧,却又不好表现出来,只有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唉声叹气。

却没想到他们虽是扩大了生产,可来采购的小贩也更多了。

而且,也有些大户过来,一次就拉走了不少的豆油。

——他们自己来拉,既省了小贩中间过一手,也自己有车,包了运输。这样,豆油的价格不但与小贩进货的价格一样,还因为一次买的多,又抹了零头。

落花村的村民喜气洋洋,周围村里,已经定下了能来上工的青壮,也同样是兴高采烈。

但宣霖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最开心的,因为霍徵答应送他的书已经送到了。

他原以为有那么三五本的,已经是了不得了。

可骆管事的手下趁着来运油的时候,给他拉过来的却是一个三尺有余的木箱,里面装的满满当当。

宣霖都看愣了,一时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里面的书籍如霍徵所说都是旧书,都有翻动的痕迹,但每一本都保存的极好。

霍徵的字迹也是极为有风骨。

宣霖不知道该怎么说,但那每一个字都很是好看,让他忍不住轻轻抚摸。

箱子里除了旧书,还有三只笔杆莹润的毛笔,狼毫、兔毫与兼毫各一支,一方砚台,宣霖不懂它的材质,但触手细腻,雕工虽是简单,却大气质朴。

还有一盒墨锭,上下两层,包裹的整整齐齐,共是八块。

最后就是数量不少的纸,白皙细腻的纸质,是宣霖读书以来,见过最好的。

看到这些东西,宣霖原本激动的心绪反倒是平静了下来。

因为这些东西,太贵重了。

他想去找那个已经去油坊的车夫,这些东西他不能收,虽然现在他还没学到“无功不受禄”,可他也知道不该收人贵重的东西。

能够抄写有着霍徵认真注释的旧书,对他来说已经最大的幸事了。

却在这时发现纸张下压着一封信,写着他的名字。

当初说送书,霍徵就已经看出了宣霖的性子,怎么会送了这些东西之后,还什么话都不留呢?

但,留的也不多,一句劝学的诗句和一句会来考他学问的话罢了。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宣霖轻轻念着,他毕竟才启蒙了《三百千》,虽聪慧,可对这句诗的理解也朦朦胧胧的。

大抵是叫他要勤奋好学,不可懒惰吧。

对着这个箱子看了许久,宣霖又将笔墨纸砚都放了回去,咬牙要将箱子搬回自己的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