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托梦教爹当富二代(91)

作者: 黎因浅墨 阅读记录

而眼下,他们要做的就是守住城池,拖延时间,耗北狄人的军械。

——他们守备军的军械有限,北狄人“远道而来”,想必携带的粮草、兵器都是有限。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拿下,他们也只能退兵。

想到此处,贺风仪握紧了手中的长戗。

这是最好的、她最希望看到的场面,但是战争之事,不能靠如何期望,她向往最美好的,却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县城的城墙还算牢固,虽说不如边防大城的高大雄伟。

士兵在城墙上来来回回,防御敌人、通报消息,也救下受伤的同袍。

——北狄人人数算不上太多,也带不了强攻的大型军械,如攻城凿之类。

但是钩索、长梯他们都有带,对付恒水县这样的城墙,已经足够。

何况北狄人还善骑善射。

贺风仪长戗挥舞,打落许多箭矢,叮叮当当声音不绝于耳。

她倒是也善于射箭,想要射下对方将领的头颅,对方却不曾出现在射程之内。

“报!西城门出现敌军。”

“报!南城门出现敌军。”

两处城门的传令兵不但疾奔而来,还要砍杀一些爬上来的北狄敌军,这时一脸血污,浑身凌乱,但通报的声音却是中气十足。

贺风仪此前就觉得自己听到了他处的喊杀声,只是耳畔这般声音震天响,她一时也不能仅以此就做出决断。

此刻听到准确来报的声音,顿时一转背上背着的长弓,从地上北狄人的尸身上拽出一支箭矢,在边上的火焰上燎烧,搭弓挽箭,向天而射。

一直听她嘱咐的、守在四处城门的几个士兵,除了毫无敌袭迹象的城门,其余三处皆动了起来。

手中被捆绑着的竹筒,被点燃,用力的甩动,借着转动身体的力量,将一捆竹筒甩了出去。

——因为火药的珍贵,所以练习甩投的时候,都用的差不多重量的石头,引线倒是长度相同的。否则不说甩出后不在北狄人之间爆炸,是完全浪费了,要是稍微迟了,炸了自己人可怎么办?

一人点火、四人甩投,这一轮过去,几个人也是揪着心在等一个答案。他们只被耳提面命这个东西的威力与危险,可其实自己到如今还没真正见识过。

他们真的能凭此送北狄人上天吗?

这一刻他们都在祈祷。

甩投的竹筒并没有砸到北狄人,虽说月光晦暗,可人头大一捆竹筒甩过来,还是有一团阴影,北狄人躲开后,不少人还在嘻嘻哈哈,这东西就算是真的砸到人,也不会有太大的伤害的。

只要不被砸到头上。

也仅是这一句笑哈哈的时间,那引线彻底烧到了尽头。

顷刻间,轰的一声巨响,随即是浓烟滚滚。

只是竹筒,爆炸的外壳并不如铁片那般有威力,但即便如此,减弱的爆炸威力也足以带走周遭不少北狄人的性命。

还有更多的人,或是被飞沙走石伤到,或是被巨响震的耳聋眼晕,只觉得天旋地转。

被吓的最狠的,当然就是马匹。

它们是军马,在战场上驰骋骁勇不假,哪怕是刀戗剑戟的寒光凛然也不能叫它们害怕,可哪曾遇上这样的巨响?

有些距离近的马匹更是摇头晃脑,四条腿走出了四个方向,根本不受善骑射的北狄人的控制,将背上的主人也甩在了地上。

人爬不起来,被慌乱的马匹踩踏。

马爬不起来,被暴走的同伴踢伤,被晕头晕脑的主人与主人的同袍咒骂、鞭打。

其他处离得远些的北狄人虽受到巨响的惊吓,但也因为看不太清具体情况而没肝胆俱裂。

倒是爬山城墙的一些北狄人,听到巨响声、惨嚎声,要么一时不察,脚下失当掉了下来,要么看到下面的场景,吓的手脚俱软。

便是不少大虞朝守兵,看到此情此景,也是惊惧压下了喜悦。

明明北狄人伤亡惨重的话,他们才能更安全。

也是这时,贺风仪一声令下,战鼓被敲出更响更急的节奏,这群士兵才回过神来。

不知是谁高喊一声:“北狄人无恶不作,遭天谴了。”

“杀,杀了这些作恶多端的北狄人。”

巨响后的平静,也由此被打破。

贺风仪带领陆洲并一队最精锐的守备军,从半开的城门中冲了出去。

一队不过五十人——守备军本就不多,还要分散在四处城门。

贺风仪本也不欲出城迎敌,他们这般情况,当是以防守为主,此前做的各种设想,不过是有备无患。

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送到眼前的机会,她也必须抓住。

化被动为主动,也是一场不可延误的战机。

贺风仪他们一出门,城内便将城门用门栓、木棍顶住,以防北狄人冲撞。

十来个士兵却忍不住将耳朵贴在门板上,意图听清外面的动静。

——城门用料、制作均是精心,关上后几乎没什么缝隙。还以为足够厚实,其实能传来的动静也少。还得是外界的声音足够大。

贺风仪双手持戗,冷光连动、或挑或刺,眨眼之间已经要了数个北狄人的性命。

也是到了这时,才有北狄的将领认出了她的身份。

此前贺风仪远在城墙之上,又穿的不是以往的、量身定制的战甲,那北狄的将领还真没认出来。

可此刻,不论是贺风仪的长戗还是她的戗法,都让北狄的将领认出她来。

毕竟她虽年纪小,且还是女子,可她的名字与身影却深刻在与她交过手的北狄人心间。

她是贺风仪,是靖王最小的女儿,本该是个备受宠爱的娇娇女,可偏爱舞刀弄枪不说,还上阵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