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下一个冬天(119)

作者: 陈年明月 阅读记录

林星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现代通讯这么发达,我们完全可以保持联系。而且这一两年的时间,对职业生涯来说很关键。”

“你早就想好了?”沈放笑着问。

“差不多,”林星澈坦然地说,“只是想听听你的想法。毕竟这个决定会影响到我们两个人。”

“我很高兴你能得到这个机会,”沈放的声音温和而坚定,“而且我相信,这段时间对我们来说,未必是坏事。”

林星澈挑了挑眉:“你是说,给彼此一些空间,反而能让感情更稳定?”

“聪明,”沈放笑了,“我们都不是冲动的人,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对了,方启然那边有消息吗?”

沈放摇摇头,声音低沉下来:“他很狡猾,我们掌握的那些证据都不足以定罪。审讯过的几个人也都口风很紧,只承认和他有商业往来,其他的都不肯说。目前的证据只能证明他之前的心理操控。”

“那些私密课程呢?”

“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就是普通的商业课程,”沈放皱眉,“他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合理,就算是那些高额的课程费用,也能用‘私人定制’的名义解释过去。”

林星澈思索了一会儿:“看来‘乌托邦’的势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些人能在警方的审讯下保持沉默,背后一定有很强的组织在支撑。”

“是啊,”沈放轻声说,“而且我总觉得,这些课程背后还有更大的秘密。方启然不可能只是为了贩毒才建立这个网络。”

夜色更深了,两人的脚步声在安静的街道上回响。这个案子远没有结束,但他们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48章

秋去冬来,天气越来越冷,又一个冬天到来,任莫言坐在电脑前,习惯性地提前十分钟进入方启然的直播间

在一次讲解“深度影响力工程”的课程中,任莫言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方启然的特别关注。当其他学员还在讨论表层的技巧时,任莫言直指这种影响力操作背后的伦理困境,并提出了几个具有洞察力的思考点。

这个问题让方启然的表情出现了一瞬间的波动,随后他用赞赏的目光注视着屏幕中的任莫言。

课后的私人视频通话中,方启然向任莫言展示了一个更深层的课程体系——“意识重构与行为编程”。

“你很特别,”方启然说,“你不仅理解这些技术的运用,更看到了它们背后的本质。我想邀请你加入我的核心团队,成为我的‘代理人’。”透过屏幕,任莫言能感受到方启然话语中隐含的试探和观察。

加入核心团队后,任莫言接触到的内容远超出普通课程的范畴。每天清晨,他都要研究方启然发来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涉及大规模群体心理操纵的实际运用,从商业营销到社会运动,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

在封闭的线上研讨会中,他见识到了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来制造“自发性”群体行为,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信息流来引导群体认知。

在一个深夜的视频会议后,方启然破天荒地主动分享了一个加密文件夹给任莫言。“这是我们过去几年的核心研究数据,”方启然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带着一种特殊的期待感,“作为我未来的代理人,你有必要了解我们真正在做的事情。”

当解密文件的那一刻,任莫言的瞳孔微微收缩。眼前的实验记录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些文档详细记载方启然如何运用心理操控理论应用于实际项目,包括一系列极具争议的社会实验。

方启然的声音继续在耳边响起:“我们的在线课程不仅仅是教学平台,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场。每一个学员,都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这场大规模的心理实验。”

随着方启然的指导,任莫言逐渐了解到整个系统的精妙之处。课程平台的每个细节都是精心设计的心理操控装置:从视觉界面的布局,到互动环节中精确计算的情绪触发点,再到层层递进的奖励机制,都在悄然改变着学员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

看到这些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了吗?“方启然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分析图表,”这些都是收集学员心理数据的探测器,帮助我们不断优化这个系统。“

表面上,任莫言对这一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赞赏,他认真记录每一个技术细节,不时提出专业的见解。

但在内心深处,每了解一分,寒意就多增一分。他看到其他学员在这个系统中逐渐改变的身影,仿佛提线木偶般被操控着思维和行为,这种景象让他不寒而栗。

通过长期的培养和考验,任莫言终于在方启然的核心团队中站稳了脚跟。方启然对这个年轻而有天赋的“学生”越发器重,不仅将更多机密项目交给他负责,还经常在团队会议上刻意强调他的存在。“莫言在心理洞察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方启然常常这样评价,“他不仅掌握了技术,更懂得如何将其升华为艺术。”

任莫言也“完美”地诠释了一个狂热追随者的角色。他不仅积极参与各种实验项目,还主动设计了几个极具创新性的心理操控方案。这些方案巧妙地将方启然的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赢得了整个团队的赞赏。

当然,这些“成功案例”背后,是他和同伴们精心编造的假象——那些所谓被成功“影响”的对象,其实都是他们安排的配合者。

在一次核心会议上,任莫言展示了他最新的“实验成果”:通过精心设计的社交媒体互动模式,成功引导一个封闭群体改变了他们的集体认知。这个案例被方启然赞誉为“划时代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