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冬天(37)
法医点了点头:“死者身上并没有明显的反抗痕迹,看来她当时并未预料到会发生这种事。不过,像捆绑痕迹和脸上的痛苦表情,似乎表明她在临死前曾有过强烈的不适感。”
沈放眼神变得更加锐利,“有没有可能,她是被某个熟人或者信任的人设局的?”他低声自语道,“或者,某些人已经盯上她很久了。”
刑警接过话茬:“她的室友提到过,她最近常常担心自己被某些人盯上,甚至几次提到感觉到有个陌生人总是在酒吧附近出现,或者她的朋友圈里有些不太靠谱的人。”
沈放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一连串碎片化的信息。酒吧,陌生人,信任,死亡——这些线索虽然表面上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他的直觉中,这些都意味着某种被精心安排的阴谋。
他深吸一口气,转向刑警,“去查一下,林雯雯在这些酒吧的具体工作记录。尤其是她遇到的那些人,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联系。”
第15章
东华分局会议室内,窗帘紧闭,投影仪的蓝光在昏暗中格外刺眼,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咖啡味。
“根据法医科的初步检验结果,”崔鑫站在投影屏幕前,用激光笔指向一组复杂的化学分子结构图,“死者体内确实检出了新型冰/毒成分。”他的声音像往常一样沉稳,但紧握激光笔的手指却微微发白,泄露了内心的不平静。
刑侦支队长萧成功双手交叉抵在下巴上,目光在屏幕上的数据间快速移动,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能确定和陈雨欣案件中的**是同一来源吗?”
崔鑫放下激光笔,转身面对着与会的几位警官。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组织语言:“两种毒品确实存在相同特征,最明显的是都添加了乙mi成分。但是……”他停顿片刻,“存在几处关键性差异。新死者体内的毒品中检测出少量**,而**含量却比陈雨欣案件中的样本低了将近40%。”
“**?”萧成功的眉头皱得更紧,会议室里的空气似乎更凝重了几分,“这些差异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在和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配方打交道,还是说这是一个经过改良的版本?”他目光锐利地看向崔鑫。
“根据我的分析,”崔鑫的声音里带着专业人士才有的冷静,“**的添加很可能是凶手的一个新手法。这种配比能显著增强毒品的效力。”他转过身,表情凝重,“最危险的是,它能让受害者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产生依赖性。**的麻醉作用会掩盖**引起的急性反应,受害者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中毒。”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投影仪持续不断的运转声。
沈放凝视着屏幕上闪动的数据,眼神中透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担忧。这个新发现,预示着他们正在追踪的毒贩,比想象中要狡猾得多。
萧成功缓缓站起身,走到投影屏幕前:“如果是这样,”他转身面向众人,手指点向屏幕上的毒理报告,声音中透着凝重,“死者应该是被注射了过量毒品,但凶手刻意控制了剂量,想让这看起来像一次意外过量。”
崔鑫快速翻阅手中的验尸报告,补充道:“死者手臂上确实发现了新鲜的针孔痕迹,而且根据肌肉组织的分析,注射位置相当专业,正好打在静脉上。这不像普通瘾君子的注射手法。”
沈放听完崔鑫说的话,分析道:“所以死者并非完全昏迷,至少在被注射毒品之前还是有意识的。”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紧绷。
“是的。”崔鑫调出一组新的照片,指甲下组织的特写更加清晰。“从组织形态来看,这是典型的防卫性抓伤。她在被注射前确实进行过剧烈反抗。结合注射部位的精准程度和药物配比,”他停顿了一下,“死者很可能是被专业人士强行注射了致命剂量。”
沈放微微垂下眼眸,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师傅,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毒品过量事故。毒品配方的改良、专业的注射手法、精确的剂量控制...”他的目光渐渐变得锐利,“每一个细节都显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
他站起身,走到尸检照片前,指着死者的衣着状况继续分析:“还有更多细节值得注意。死者身上没有任何拖拽痕迹,这说明她是自愿去的烂尾楼。”他放大了死者的随身物品照片,“你看,她只背了一个小挎包,穿着也很随意,牛仔裤,白T恤,运动鞋,这不是一个人去约会或者见重要人会有的打扮,当然也很可能是临时被人叫出去。”
崔鑫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她认识凶手?”
“不仅认识,而且很熟悉。”沈放的声音越发肯定,“深夜独自去烂尾楼,还穿得这么随意,她对对方一定很信任。否则,正常人去见陌生人,特别是在那种地方,她不是普通的学生,在夜场工作了很长时间,不会这么毫无防备的。”
“还有烂尾楼的选择,”沈放继续补充,“那附近只有路边的监控,不能
覆盖到所有地方,周围又没有住户,是个极其适合作案的地点,这绝不是临时起意能想到的,凶手对这一带很熟悉。“沈放的声音低沉,”而且,根据现场勘查,死者是从烂尾楼的侧门进入的。那个门平时是锁着的,说明凶手提前就准备好了进入的路线。“
他走回桌前,逐一指出照片上的细节:\“深夜的烂尾楼,专业的注射手法,精心策划的痕迹掩饰,还有死者那种毫无防备的状态......\”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这个凶手,很可能是死者生活圈子里的人,而且对她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都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