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有人抢我马甲(117)+番外
陈母抓住陈可的胳膊,忙打断她的话,“可可,别说了,乖一点,我们先回家再说。”
陈可了解自己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以为妈妈来了会站在她身边为她撑腰,所以鲁老师说要叫家长的时候,她没有半点担心的反应,如今的情况却和预想的相去甚远,她有些难以接受。
陈可肉眼可见的烦躁起来,她一把甩开陈母的手,吼了一嗓子,“你别拉我,我不回家,鲁老师打的我,凭什么我回家?我还要好好学习,考名牌大学的,高三这么重要的时刻,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文一班学生吓了一跳,目光齐刷刷的看着陈可。
陈母不想这个时候闹出不好看的让别人看笑话,苦口婆心的说道:“可可,你别闹,听话好不好?”
“我不要,你是我妈妈,你为什么不帮我,却帮着那些坏人欺负我?为什么?”
“可可……”
“够了,你闭嘴,我不要听你说话,再也不要理你了。”
陈可重新趴回去,任凭陈母怎么拉扯都不动弹。
她污蔑鲁冰打她,就是为了掩盖在教师办公室陷害纪瑜的事,这样别人同情她,也就不会有人再提她陷害纪瑜的事,可以继续好好上学。
为了保证计划没有纰漏,她捂着脸出的办公室,还特地跑去楼道没有监控的地方自己打自己,之后再捂着脸回教室趴着。
当时办公室里只有她和鲁冰老师,她去到楼道,楼道里也只有她一个人,所以鲁冰绝、无、翻、盘的可能。
也不能怪她做太绝,谁让鲁冰三番两次的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给纪瑜撑腰,哼!
陈母和陈可谁也说服不了谁,宋谦不欲再浪费时间,操纵着鼠标找到截取好的监控视频,“陈可妈妈,既然陈可不想回避,就一块看看监控视频吧。”
“不要!”陈母惊呼,忙道:“宋校长,您先别放,我先带可可回去,求您了。”
可可这孩子从小就心理承受能力不行,她很害怕监控视频一放,可可会瞬间崩溃,做出更出格的事来。
她已经没有丈夫了,不能再失去可可!
陈母哀声请求,宋谦心里叹息着,抿唇点头。
陈可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全靠陈父陈母打工度日,他们平时忙得没时间管孩子,学习上更是帮不上什么忙。
今年暑假的时候,陈父出轨同厂的女职工,和陈母离婚了。
离婚后的陈母为了供孩子上学,一个人打好几份工,更加无法照顾到陈可的心理需要。
陈可大概是接受不了家庭巨变,长期一个人待着,无人关怀,导致她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以至于在针对纪瑜受挫后,做出这种失了智的惊人行为。
陈可确实有其可怜之处,然这绝不是肆意陷害,为非作歹的理由。
陈可听到要看监控视频的时候,一如既往的趴着。
她很确定自己打肿脸的时候完全避开了监控,之前就被纪瑜诈过,有了头一次的经验,她目前已经能够应对,并没有自己乱了方寸。
陈母用力去拉陈可,“可可,跟妈回家,现在就走。”
陈可险些被拽倒,她抱着桌子,“你别碰我,我不回家。”
‘啪~’响亮的巴掌声突然响起,陈可被抽偏了头。
陈可被抽懵了,震惊的看着陈母。
陈母红着眼眶,脸上的柔色安抚全然消失,语气严肃不少,“现在立刻收拾东西,跟我回家。”
响亮的巴掌并没有打醒陈可,陈可积压了一早上的负面情绪瞬间爆发,“你打我!明明是鲁老师打我,你却不帮我,现在还打我,你到底还是我妈妈吗?”
第100章 你确定鲁冰老师打你了吗?
上课时间教学楼本来就比较安静,高三文一班的尖锐吼声上下几层楼都听见了。
各个班的学生惊了一下,纷纷扭头往声源的方向探头。
虽然他们也看不见文一班现在的情况,但可以竖着耳朵凑凑热闹。
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拍了拍桌子,“干什么,干什么?这么好奇要不要去文一班门口听一听?”
一群学生闻言,赶紧坐正了身体,不敢再分心。
老师才发完火,他们可不敢在火线上反复蹦迪。
二楼的所有班级都在自习,有些管理班级的老师站在班级门口向着文一班方向张望,教室里自习的学生听到那吼声开始交头接耳。
“这应该是陈可在吼吧,文一班现在什么情况?好好奇啊。”
“我也好奇,也不知道鲁冰老师是不是真的打了学生。”
“那肯定打了呀,陈可的脸都肿得老高,不是老师打的,还能是学生打的吗?”
另一个人附和,“就是,最近抓校园霸凌抓得那么严,谁敢顶风作案啊。”
有人迟疑着开口说起在办公室看到的事,“可是之前陈可在办公室的时候,她自己摔倒给纪瑜泼脏水,那个时候陈可听到司马老师说办公室监控坏了,装得像模像样的,我都差点被骗过去了。”
大部分学生其实是不嚼舌根的,所以办公室里发生的事情目前知道的人极少。
骤然听闻栽赃陷害消息的学生:“???”
“王胤,真的吗?还有这事?具体情况说一说呗。”
“我亲眼所见,还能有假?”王胤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那事就发生在第二节 课大课间的时候,我们不是都听说了奥数联赛要进行报名了嘛,我就趁着课间去了办公室填写报名表,那个时候文一班的陈可看到文四班的纪瑜也来了办公室,就说纪瑜认不清自己,考那么点分还来凑热闹。然后纪瑜其实是司马老师叫过去的,陈可闹了个没脸,离开的时候就故意去撞纪瑜,人没撞到,她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趁着没人看到,就污蔑是纪瑜推她,还好纪瑜机灵,骗陈可说手机录像了,陈可这才自爆是她自己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