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蓄意招惹(318)+番外

作者: 南芜月 阅读记录

尹黛瞄了一眼茶几上密封的文件袋,冷淡挑眉,“想好了?”

她顺过一旁的咖啡,抿了一口,“换个品牌使,我可没什么损失,你私下自掏腰包去填这笔违约金,可不是什么聪明的事情。”

这个问题,池屿早在来这里之前,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想清楚了。

尹黛的服饰品牌跟池屿家的子公司签了三年合作,选秀节目也有她的投资。星途利用比赛引来的流量给她的品牌做推广,而她则是把品牌的代言给到选秀胜出的艺人。

这是她决定在国内市场立足的第一步,确实也利用选秀给品牌铺了路。

于星途而言,双方算是扯上了利益来往,不过这些都是池烟的决定,池屿很后来才知晓。

在他得知尹黛也参与了投资的时候,沈岁柔已经前往那次拍摄了。

理论上说,尹黛作为广告商和品牌商,有权利决定代言人的身份和形象。

这意味着,上次拍摄现场发生的事情,或许将来还会有。

池屿深知尹黛跟沈岁柔私下关系不和,如果往后沈岁柔还要因为工作,去跟她频繁接触,他不确定下次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会不会在场,能不能帮得了她。

更担心沈岁柔刚进圈,就因为这个资源经常要跟尹黛来往。

没人喜欢经常看到讨厌的人,沈岁柔又很容易积压情绪在心里。

池屿担心这会对她的心情和心态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思索再三,他让郑清想办法搞到了尹黛的联系方式,把自己意思先跟她谈了一下。

挺意外,尹黛竟然答应来见面。

而池屿的意思也很简单,让她以个人的名义,主动去跟星途提出换掉沈岁柔的代言。

这样一来,她可以选择更有名气的选手,池屿还会私下给予她一笔违约金。

前提是尹黛不能把他们的交易告诉池烟,完全得当做是她自己的提议。

其实尹黛说的没错,这对于她来说根本不算损失,甚至还额外赚了一笔不小的钱。

她也有私心,她不希望自己的品牌跟情敌有上牵扯,让沈岁柔白捡便宜,利用她的品牌赚钱。

池屿的提议一举两得,她何乐而不为。

只是有些可惜,不能借由工作,刻意去寻沈岁柔的麻烦了。

想到这,尹黛鼻息溢出一声冷笑,随手放了咖啡,把桌上的合同拿起来,“可以,就按你说的吧。”

池屿一直耐心等着她的回复,见状不动声色地吁出一口气。

他一会儿还有别的事情,需要回公司一趟。

还没等他站起来,尹黛忽然敲了下桌子,打断了他的动作,“我的话,没说完。”

池屿抬眸,认真看向她,“还有事么?”

“帮这个忙,可以。”尹黛晃了晃手上的文件袋,“不过,你欠我一个人情。”

第285章

不会

沈岁柔跟张律师谈完事情,已经过了下午三点。

她从咖啡厅出来,往APP上输入一个陌生地址,然后打车去了四环的一处酒店公寓。

昨天的时候,方婉就跟她约好了在这里碰面,赶在放假的最后一天,带她来这边看看房子。

一路上过来,附近很多写字楼和地铁站,小吃店跟水果店也不缺,路过几个商场,还能看到大型超市的广告招牌。

确实同方婉说的一样,是个挺不错的地段。

附近交通方便,社群发展得很好,周围几乎各种资源都有。

如果选择在附近租房,沈岁柔觉得,或许她会很喜欢。

出租车在小区门外就被拦下了,因为没有录入信息,这个地方不允许外来车辆入内。

沈岁柔只好结了车费推门下车,站在门卫室旁边给方婉打了个电话。

方婉让她把手机给值班的保安,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挂了电话后,保安就从岗屋走出来,直接给她刷开了门禁。

“谢谢。”沈岁柔跟对方道谢,揣好手机往里走。

果然是专门给艺人安排的公寓,安保工作还挺到位。

一开始在外面的时候,就能看出里头不是小区,两条路被绿化带和棕榈树隔开,径直延升到后面的喷泉公园。

正面就是并排的两栋现代风大楼,比起公寓,外面装修得更像度假酒店。

一楼竟然是旋转门,进去以后,还有专门的服务台,行政人员穿着黑色西装制服,正在柜台后处理工作。

见到有人进门,他们站起来礼貌地鞠躬,然后又坐回去,继续低头忙自己的事儿。

楼下还有执勤的保安,发现沈岁柔是陌生面孔,视线就一直随着她的身影移动。

大厅里萦绕着五星酒店里那种淡淡的气氛香氛,冷水调,高级好闻。

沈岁柔被保安盯得有点局促,正打算再给方婉打电话,就看到她从拐角处走出来,正好也迎上了她的视线。

“岁柔,这边。”方婉朝沈岁柔招手,她没拿包,穿着比较休闲的常服,整个人瞧着比平时少了几分干练,也多了几分亲切。

“婉姐不好意思,我迟到了。”沈岁柔不敢说话太过喧哗,走到面前,才是低声跟方婉交流。

“没关系,又不是工作时间。”方婉笑笑,领着她往刚才出来的拐角处走。

原来这边是电梯,跟高端酒店里差不多的机制,需要刷卡才能进去。

电梯里,两人聊了下对房子有什么偏好。

沈岁柔其实没什么要求,干净一些,通风好,高低层她都无所谓。

“卫生条件你放心,公寓每层都有专门的保洁阿姨,需要的话,随时可以帮忙打扫卫生。”方婉摁了8层的按钮,“我给你问好了几间条件不错的,不过都在8层以及往上,你不介意住高层的话,可以一间一间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