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裙袂之下,众生平等(232)

作者: 想欣赏妾身的腿毛嘛 阅读记录

“徐家的祖训是忠君报国,但从来不讲究愚昧的忠于君主,我们世代守护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从先孝公始,徐家的子女代代埋骨沙场,或是万箭穿心,或是孤勇奋战,从来没有一个人退缩。就是那祖祠当中,密密麻麻的祖宗牌位,上方挂着的是代表着荣耀的牌匾,也出现过女官身居四品过。

曾显赫无比,武将战沙场,战功赫赫,文官掌管三省六州的官盐大权,位高权重。一度富可敌国,但也衰败过,却从来没有一个人软过骨头。那祖训却是越堆越厚,家规却是越来越多,唯一不变的,便是学武保家卫国,学文则为民请命,无愧于天地。”

“孩子,你和徐家的那些先辈一样,姥姥知道你不想牵扯到皇权当中,却不得不牵扯。离国和姜国的亲事毁得好,凉州乃是我离国的土地,上面世代生长着的是黎国的百姓,即便是撒下种子,长出来的也是离国的粮食,又岂能沦为他国占领了逼迫公主和亲的耻辱。”

“无论是什么代价,徐家都会跟在你的身后。”

姥姥也不知徐家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甚至有可能当今圣上大怒,落了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但就像姥姥说的那样,他们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百姓。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姥姥平日里很少管事,但心里门清着呢。

这才一会儿的功夫,外面的房檐上和地面已经落了一层雪。

“年龄大了,这把老骨头遭不住喽。”

这老太太杵着拐杖说着,花白的头发在月色当中显得越发的苍白,她的背微微的驮着,拐杖声一下一下的落在雪中,那簌簌的雪声倒是有几分解压。

她又同身边跟着她嫁进徐府的老妇人说话,讲着要去拜访昔日的一些姐妹,偶尔聊起一些故人来,语气中难免带着遗憾。

徐老太太这一生过的倒是有几分波澜壮阔,她的出身也极为的显贵,性格也豪爽,手腕极强。

即便是她的姐妹团,随便拉出一个来,那故事说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长卿看着她的身影渐渐的消失,人之渺小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每一笔的轻描淡写,都可能是这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多少人想要留下这轻描淡写的一笔,前仆后继的追寻者名垂青史,便有着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之说。

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第182章 少年将军篇:人间忽晚,山河已冬42

听闻长卿回来的消息后,舒羿锦纤细的手腕猛的一顿,一滴淡墨色的便落在了画上,他看着画怔怔的出神了许久。

“小侯爷,咱们要去瞧瞧吗?”奴仆小心翼翼的问。

舒羿锦将手中的笔随之一撇,便朝着将军府而去,这些时日以来,那日日夜夜在心里头压抑着的念头如今翻滚起来,却在看到将军府时赫然停住了脚步。

他觉得自己应该像往常一样那般嬉皮笑脸的上前去,开口说:“徐烬欢啊,这段时间没有你,小爷的日子不知道过得有多潇洒。”

又或者说,哪个青楼里面又来了新人,然后自己和那姑娘又有着哪些情意绵绵的事来。

可是他没有,看着要去上朝的人,拉着自己的奴仆藏在了人群当中。

他的头微微的仰着,心脏仿佛要从胸腔里跳了出来一般。

他是小侯爷啊,这世间也就只有清阳公主太子几人等才比得上他的尊贵,说句难听的话,就算他去调戏其余的那些公主,最多也只是会被呵斥几句,重拿轻放。

在人群中站了很久,直到少年的背影消失不见,他才默默的转身,轻声说道:“算了,这种时候就不要去烦他了,本来就不是一路的人,我还是去找我那些狐朋狗友逛青楼去。”

身后的小厮一脸不解,自家的小侯爷以为徐将军死后,性格也变了不少,对徐府颇为照顾,甚至不惜得罪了一些人,就连有时候也会对五公主南宫云染关爱有加。

在他看来,小侯爷和徐将军是极好的交情,徐将军舍命救小侯爷,小侯爷一直念着这份恩情,经常喝的烂醉如泥嚎啕大哭,如今怎么人回来了,却藏着掖着不愿意见人。

一同躲着的,除了舒羿锦以外,还有人坐在那高楼之上看着。

清阳公主在楼台上,居高望去,冬日的霜雪总有一种凄凉感,连微微冒出来的日头也没有几分暖意,明晃晃的落在雪上反而怎么都让人看不清明。

南宫清阳看着少年和街坊邻居搭着话,错过头来时,她略微怔了一下,只觉得那蝉鸣如暴雨般的夏日还未曾远去,京城尽是开得糜糜的花,那海棠花簇拥在枝头微微颤抖,少年将军随之路过窃得满袖清香。

这一切,竟好似是昨天的事情。

长卿的脚步不快不慢,到宫门时,大部分的大臣已经进宫了。

为首的是丞相皇子之类的,南宫清和南宫哲站在最前方,周遭有着一些大臣围着讨论这一年冬日严寒,冻死了不少人的事情,

在前几日的早朝上,皇帝就说了这事,要大家想个法子解决。

除此之外,其他大臣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目光若有若无的瞥过了长卿,那些武将在往日和长卿的关系处得不错的,全挤到了她的身边问着边塞的事。

“如今姜国在边塞的大军并没有异动,凉州那边已经安稳,只是天气寒冷,城中的粮草已不足半月……”

到了早朝时间,众人按照官位的大小陆续的进殿。

长卿站在右方,脊背如竹,微微低垂着眉眼,静静的听着上方太监总管尖锐的声音:“有事上奏,无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