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成长实录[七零](63)
梁爱勤和曲树强齐齐看向曲灵,梁爱勤抽口凉气,张大嘴巴问:“你想买房?”
曲灵点点头,说:“我就是有这个想法,还不知道去哪里买,多少钱,怎么买。”
好一会儿,梁爱勤才合上嘴巴,说:“你可真敢想,那得多少钱啊?去哪里买啊?”
曲灵摇摇头,需要多少钱,曲灵暂时不知道,买房的想法,也是最近这两天才有的。上高中那两年,她总共花了100多块,进了均州矿后,每个月18块钱的工资,加加减减的,手里头还剩下350块钱。
不知道能不能买个家,不光是容身之所,还是她的根,将来即便是去上大学,甚至外地工作,这里都是她的根,让她有所依靠,心里踏实。
梁爱勤劝她:“你一个姑娘家,再过两年就结婚了,要么住男方家里,要么单位分房,哪儿有姑娘家自己买房的?再说,现在这政策能买卖房屋吗?我看你还是听树强哥的吧。”
曲树强也非常认同梁爱勤的话,他们这边,就没有姑娘家自己买房的,除非是打定主意招上门女婿。
曲灵虽然有买房的想法,也确定了现在虽然买卖房屋的人比较少,但政策上是允许的,但八字还没一撇,也就不和两人争辩,转移了话题。
等将两人送走后,她去找了李奶奶。
这两年,她和李奶奶的关系一直很好,自己大事小情,心里头的想法都会跟李奶奶说。随着她年纪渐大,经历的事情更多,大多时候,已经不需要李奶奶给她出谋划策,自己就能搞好,但还是喜欢和她唠叨唠叨。
两人之间有种“忘年之交”的感觉,李奶奶比自己最好的朋友还要了解自己,自己在亲人、朋友们之间隐藏起来的,最真实的自己,都可以在李奶奶面前袒露,不能和亲人、朋友说的话,也都可以和她说。
等她跟李奶奶说了自己打算退了均州矿的房子,想要自己买房子时,李奶奶也是吃了一惊。
这年头,有单位的人,都是单位管住,放着公家免费的房子,谁还花那冤枉钱去买房子啊。不过想想曲灵的处境,倒也能理解。
李奶奶说:“这样吧,我让我闺女在他们厂里帮你打听着,看有没有卖房子的。”
李奶奶的闺女是均州食品厂的,有三四百工人,规模很大,生产的大酱、酸菜、还有沙琪玛之类的点心,行销全省,效益非常好。
有她帮忙,当然更好。
曲灵谢了李奶奶,又跟她聊了些其他的,这才回家。
她也没擎等着,隔天下班,在食堂吃完了饭,就骑着自行车,奔着市里的方向去。一边骑,一边左右张望,瞧见有居民区,就下了车子,推着车子在附近溜达。
正是傍晚时分,很多人家都吃完了饭,坐在居民区的空地上,三三两两地聊天,看见曲灵这个陌生人,便好奇地打量。
曲灵四下打量着,将附近的环境尽收眼底,就是个普通的居民区,跟矿区居住环境差不多,但要显得更杂乱一些,附近居民穿着差距比较大,有浑身上下不带一点补丁的,也有破衣烂衫的。
曲灵寻了一个慈眉善目,穿着蓝色印花土布偏襟褂子,一看就很好说话的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朝她走过去,笑着说:“奶奶,我是均州铁矿的,我跟你打听下,咱们这附近有没有卖房的?”
“你问这干啥?你要买呀?”老太太打量着曲灵,瞧着她脸上带着笑,长得浓眉大眼,相貌标致,一看就让人心生好感,只是一个大姑娘要买房,太少见了。
“嗯,是我想买。奶奶你跟我亲奶奶年纪差不多,看见你,我就好像看见了她,都是一辈子行善积德,心眼好的大善人。我也不瞒你,我家原本在均州矿区有房子,不过是我爸分的,我爸前两年去世了,我寻思着,我也工作了,不能占公家便宜,就想着,把我爸分的房子退回去。可我家二十来年积攒的东西太多,没地方放,就想着有合适的就买一所,这样我老家亲戚来了市里,也能有个落脚底。”
老太太一听,对她肃然起敬,说:“你这姑娘,思想觉悟真高!还是个讲人情的。”她心中的疑虑打消,转头跟几位一块坐着的街坊们说:“这么好的姑娘,咱一定得帮帮忙。你们听说谁家想卖房子吗?”
其他人纷纷摇头,说:“房子是根本,谁会轻易卖房子啊?十来年了,都没听说有买卖房子的。”
老太太转头,有些遗憾地跟曲灵说:“这一片,就没有我们老姐几个不知道的事儿,大伙儿都说没有,那就是没有。要不这样,丫头,你也别浪费功夫,我给你留意着,要是有信儿,我就到均州铁矿找你去。”
这倒是个好办法,曲灵有些感动,连连道谢,说:“奶奶,你真是大好人,我可真幸运!”她又有些迟疑,说:“太麻烦奶奶了,这边离均州矿还不近呢。”
老太太摆摆手,说:“还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呢,再说,走路二十多分钟就到了,那片山上的榛子、山杏可是不少,秋天的时候,我们可没少去。”
曲灵笑着说:“一看奶奶身体就壮实,那我也不客气了,奶奶我叫曲灵,是均州矿电工组的,奶奶你贵姓?”
待老太太说了自己的姓氏,曲灵接着说:“徐奶奶,你过去跟保卫处说找我,留下自己的姓氏,我就知道是你找我,等晚上下班,我就过来找你。”
徐老太太乐呵呵地点头,说:“还是你想得周到,就依你说的。”
跟徐
老太太以及旁边几人客气地告辞,曲灵骑上自行车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