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苔(16)+番外
柳苔听见这个数额,也愣住了。
这几乎是柳家所有的产业。
柳承山鬓角的发花白,他老了。
周氏刻薄的嘴角掩盖在皱纹堆里,她也老了。
柳苔冰封的心生了一丝裂痕。
她对自己说,柳苔,别心软,他曾想杀你呢。
她有些迷茫,她找不到答案。
杨姨娘安抚道:“苔儿,先去忙吧,想不通的事便往后捎捎,不急于一时。”
一辈子很长,可以慢慢想。
第30章
柳苔在家门口碰到一个上了年岁的男人。
他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浑身散发着难闻的血腥气。
”您是?”
恰逢穗宁来开门。
”爹?您怎么来了?”
原来是张屠夫。
他递给穗宁一个破包袱:“听说你们在筹钱,街坊邻居们也凑了些,让我送过来……不知道够不够。”
一看就是不够的。
可是,平头百姓,淘自己的日子就已经很难了,本就没什么闲钱。
穗宁将包袱推回去:“您这是做什么?街坊们赚几个钱容易吗?快退给人家。”
张屠夫不善言辞,他一个人将女儿拉扯大,是个沉默寡言的汉子。
”爹没用……只是,大家伙儿都想出点力。”
“谁说没用了?”
柳苔一把抢过那包袱,“伯父,这钱我收下了,只是还请您再帮个忙,回去记一下街坊们的姓名,再拿回来给我们,我们要刻碑呢!”
张屠夫一下子雀跃起来:“我们,我们的名字也能刻在碑上啊?”
“当然可以,做了好事,凭什么不行?不仅要刻上去,陛下还要亲自立那碑呢。”
京中百姓自发捐赠财物的事儿,就像狠狠扇在权贵们脸上的耳光。
家中女儿捐过的人家,上朝时,腰杆儿都更硬。
皇后亲自来了一趟贺家,捐了一万两。
贺府门槛又被踏破了,可柳苔点着银票,眉头又皱起来,还差两万两。
就在这时,春晓气喘吁吁跑过来:“三姑娘,江南来信了!”
是秦芷嫣来的。
她在信中大骂柳苔不够仗义,立碑的好事也不想着跟她说一声。
末了浅浅提了一句,她家在京中开的钱庄已经备好了两万两白银,让她去取就是,不用信物,她人到就行。
柳苔捧着信,双手颤抖。
竟真够了,三十万两,一分不少!她做成了!她真的做成了!
柳苔号啕大哭,像个孩子。
穗宁看着她的样子,和春晓相视一笑。
军费的事儿解决后,柳苔边等战事的结果,边处理立碑的事。
她细心,认真盯着,一个字都不许错。
繁忙之中,偶尔想起贺渊。
她想着,等京中事都处理好了,她就去塞北一趟。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么想着,春晓又火烧屁股似的跑进来。
”怎么了,着急忙慌的?”
“姑爷……”
春晓顺了一口气,柳苔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
”姑爷有消息了!”
第31章
随战事胜利一起传来的,还有贺渊活着的消息。
都说贺将军如神兵天降,他从鞑子背后出现,一人一骑,一杆红缨,直捣鞑子的中军大营。
柳苔人前没说什么,半夜却去了贺家祠堂。
和在柳家时不一样,她跪在这里时,极为虔诚。
贺老夫人的牌位很新,柳苔想,贺渊真可怜,他没来得及见上娘亲的最后一面。
她恭恭敬敬上了三炷香:“娘,贺渊回来了,贺家往后,不会再有什么诅咒。”
月上中天,又是一年秋。
大军回朝受赏那天,柳苔本想早些去城门口接贺渊,结果一觉醒来,已错过了时辰。
大军此时应该已经进了城。
见柳苔着急,春晓也不搞什么花样,草草绾了个髻了事。
柳苔就这么跑出了家门。
她边跑边想,贺渊是回来了,贺家却已经被她卖了,他会不会生自己的气?
这么想着,脚步慢下来,柳苔动了动脑子,只觉得自己应该躲起来,不被他找着才对。
只是已经到了巷口,晨光熹微处,有一人一马驻足。
他见她愣怔,笑道:“怎么了?害怕我真带回来个姑娘?”
柳苔心中升起难以压抑的喜悦和酸楚,她再没有迟疑地跑向他,扑进他的怀里,泪如雨下:“你真是个坏东西。”
贺渊亦将她紧紧揽入怀中。
春晓和穗宁站在贺家大门口,捏了帕子擦眼泪。
贺渊回家后,先去拜了贺老夫人。
和柳苔想象中不一样,贺渊虽然伤心,情绪却并不激烈。
”娘解脱了。”
爹走后,她强撑了许多年。夫妻啊,感情太好也不行,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就活不长。
”娘子,我们行军打仗的,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习惯了。一人有一人的命,无论我怎么样,你都要好好活。”
柳苔知他豁达,可她也有话要说。
”若我们幸运些,能共白首固然好,若你为国捐躯,我便代替你去看大好河山。
若你喜欢上别的姑娘,那也只是我们的缘分尽了,大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贺渊,我不是没了你就活不下去的那种姑娘。我需要你,因为我喜欢你,和吃饱穿暖无关,我未将终身托付给你,因为我已将终身幸福托付给了自己。”
贺渊第一次听这样的论调,很是新奇,可这话是柳苔说出来的,那便很合理。
他的娘子,从一开始,就不按常理出牌。
他牵起柳苔的手,慢慢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