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厨娘(135)+番外
其中一个是罗氏,家中状况与乔氏有些相似,丈夫在战中受伤,成为了跛子,谋不到生计,只在家编些草鞋,竹笸箩什么的,但因为右手手指缺了三根,手不太灵活,做活不够多。
而罗氏家中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两个孩子,生计也是颇为艰难,平日里只能帮着旁人洗衣做饭,偶尔赚些银钱。
若是运气好,这个月能让全家吃上饱饭,若是遇到时运不济的时候,全家人都是勒紧了裤腰带。
以至于罗氏看起来面黄肌瘦的,颇为有些营养不良。
一个是姓俞,叫俞春桃,年岁比江竹果大上一岁,家中两个哥哥,皆是在军中,此次一死一伤,家中老母因为此事伤心欲绝,卧床不起。
家中分得的抚恤金,一部分被大嫂拿了去,要回娘家养育膝下的两个年幼孩子,另外一部分则是为二哥和老母看诊,现如今已是捉襟见肘,饭食一再地减少分量。
二人皆是品行端正,在邻居口中不错之人。
夏明月也与二人详谈许久,觉得他们二人性格也颇为开朗,是能够做生意之人,便签下了字据,开始进行教学。
与此同时,乔氏的冷锅串串开张售卖。
位置暂且定在了北大街上,与先前姜二牛的夏记,保持了一定距离,但位置也颇为热闹。
冷锅串串样子新奇,滋味又好,其中的招牌鱼丸更是外头不常见之物,一经售卖,便受到了欢迎。
且这样的串儿,十分适合下酒食用。
北城区短工人数颇多,做了力气活的人最是喜欢在这个活结束拿了钱后喝上两杯酒,再吃点味儿重的东西犒劳一番。
但整只的烧鸡烧鸭是不舍得的,论斤称的卤肉买的少了感觉丢面子被人笑话,现在好了,一串一串的冷锅串串,买上几串荤的,不花多少钱,但油大味儿重,下酒最是适宜。
且几串荤串儿买了回去,光是上头沾着的红油料汁,回去配上一点豆腐丝花生米的拌一拌,成为了一大碗荤素搭配的凉拌菜。
就着两个烧饼,配上一壶黄酒……
日子不能太舒坦!
东西实惠味道好,又挂的是夏记的牌子,乔氏又是个面上挂笑,看着让人舒坦的,来买的人自是络绎不绝。
乔氏开张的第一日,只用了一个半时辰,便将所有的串串卖了个干净。
而后的几日,生意仍旧十分红火,且大有稳步增长的趋势。
瞧着每日卖的干净的小吃车,还有那一袋子沉甸甸的铜钱,乔氏这眼圈都红了红,更对夏明月连声道,“真是多谢夏娘子,多谢夏娘子……”
她能赚到银钱,全都因为夏明月肯放了加盟给她,更全心全意地教她技艺。
照这般下去,每日靠卖冷锅串串所赚的银钱,不但能够顾住全家人的温饱,连刘善槐的汤药费都完全有了着落。
刘善槐再不必为了省汤药费连止疼的汤药都不舍得喝,每日只咬着枕头强忍疼痛了。
一想到往后的日子满都是光明,乔氏这眼中的泪便止不住地往下落。
夏明月明白她的处境,更知晓她此时激动欣喜的心情,笑道,“生意能做好,也是乔娘子自己的本事,否则就算是再好吃的东西,怕是也卖不出去的。”
“只是这生意前期好,更得仔细谨慎,潜心静神,不骄不躁,好好地做这生意为好。”
赚钱容易,守钱难。
贫苦太久之人,许多时候容易守不住本心,赚上些许银钱后便有些洋洋自得,沾沾自喜,这般行径,万万要不得。
夏明月便提醒了一句。
“夏娘子放心,我晓得。”乔氏连声应下,“一定不会自满自大,只将这生意做好。”
这是眼下能够救他们全家的唯一稻草,她一定要牢牢抓好。
见乔氏如此,夏明月心中也略略安定,只去查看罗氏和俞春桃目前的学习状况。
两个人的小吃车也已经差不多做好,需要供的货也随时能够备上,过上两日便可开张。
而两个人的地方,一个定在了先前夏明月和吕氏去试卖冷锅串串的地方,一个则是定在了东大街上。
前者位置虽不如东城区那繁华,但因为有了夏明月先前已经打好的底子,已有一部分比较稳定且忠实的客户,可以说,这两个位置旗鼓相当,且各有优势。
罗氏提出,将西大街的位置给了俞春桃。
“春桃家离西大街近一些,来回更加方便,晌午不耽误回去给家里头做饭。”
第123章
堵死活路
“我家里那两个小的已经能够干点活了,平日直接跟着我,还能帮着做点杂事,跑远一些没关系。”
罗氏道,“且春桃虽说能干,到底是个小姑娘,许多时候面皮薄,这边也更好上手一些。”
眼下俞春桃这个还没完全成年的小姑娘要挑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若是去个新地方,生意做不好的话心里到底会慌得很。
再者,东大街那来往的人,身份到底比西大街这里要高一些。
一个没出阁的小姑娘,若是碰到那些个油嘴滑舌,仗着身份说上几句占便宜话的登徒子,白受委屈不说,兴许连名声都要跟着受牵连。
而在西大街就不同了,夏记的招牌,几乎就是保护伞。
武熊这几日接连又放出来了不少的狠话,扬言说但凡跟夏记作对的人,只要在这金丘县城里头,往后便别想有好日子过。
而听说前几日有个想着算计夏明月,长得瘦高,先前做卤味的人,被揍的爹娘都认不得,门都不敢再出。